拜博口腔网

唇腭裂矫正牙齿

唇腭裂患者的牙齿矫正(正畸治疗)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过程,由于唇腭裂本身会影响上颌骨的发育、牙齿的萌出位置、排列以及咬合关系,因此矫正方案必须高度个体化,并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其他环节(如手术、语音治疗、修复等)紧密配合

唇腭裂矫正牙齿-图1

以下是关于唇腭裂患者牙齿矫正的关键信息和要点:

🦷 一、 唇腭裂患者常见的牙齿问题

  1. 牙槽突裂: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裂隙所在区域的上颌骨(牙槽突)发育不良,导致该区域牙齿缺失、萌出不全、异位萌出或萌出方向异常(如颊向、腭向、扭转),裂隙两侧的牙齿可能过度倾斜进入裂隙。
  2. 牙列拥挤或稀疏: 上颌骨发育不足可能导致牙弓长度不够,引起拥挤;或者因牙齿缺失导致稀疏。
  3. 牙弓狭窄: 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导致牙弓狭窄,后牙反𬌗(即“地包天”的一种形式,下颌后牙咬合在上颌后牙的外侧)很常见。
  4. 前牙反𬌗(地包天): 上颌骨发育不足是主要原因,导致上前牙咬合在下前牙的后方或内侧。
  5. 深覆𬌗/深覆盖: 也可能存在,但不如前两者普遍。
  6. 多生牙或锥形牙: 在裂隙区域或邻近区域有时会出现多生牙或形态异常的锥形牙。
  7. 牙齿形态异常: 侧切牙可能呈锥形(钉状牙)或缺失。
  8. 中线偏斜: 裂隙导致上颌牙弓中线偏斜。
  9. 咬合关系紊乱: 综合以上因素,常导致复杂的咬合问题。

🧩 二、 牙齿矫正的目标

  1. 排齐牙齿: 将错位、扭转的牙齿排列到正常位置。
  2. 关闭间隙: 处理因牙齿缺失或拔牙造成的间隙(有时需要结合修复或种植)。
  3. 扩宽牙弓: 纠正狭窄的牙弓,建立正常的后牙咬合关系。
  4. 纠正反𬌗/深覆盖: 改善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达到稳定的咬合。
  5. 协调上下颌关系: 在必要时,通过正畸或正颌手术改善颌骨关系。
  6. 为修复/种植创造条件: 为未来在裂隙区域进行义齿修复或种植牙排齐牙齿、开辟间隙、增加骨量(植骨后)。
  7. 改善面型: 通过改善牙齿和颌骨关系,提升面部美观度。
  8. 促进口腔健康: 排齐的牙齿更易清洁,降低龋齿和牙周病风险。

⏳ 三、 治疗时机与阶段

唇腭裂的正畸治疗是一个长期、分阶段的过程:

  1. 乳牙期(约3-6岁):

    • 目标: 维持乳牙间隙,防止乳磨牙早失导致邻牙倾斜;纠正反𬌗(如果存在且影响颌骨发育或功能);改善口腔习惯(如吮指);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
    • 方法: 常用活动矫治器、简单固定矫治器,对于反𬌗,可能使用上颌𬌗垫矫治器。
    • 重要性: 早期干预有助于引导颌骨正常发育,减少后期矫治难度。
  2. 替牙期(约6-12岁):

    • 目标: 监测牙齿替换;处理多生牙;在牙槽突植骨手术前进行必要的牙齿移动(如将裂隙两侧牙齿向远中移动,为植骨创造空间);纠正个别牙齿反𬌗;维持间隙。
    • 方法: 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如方丝弓矫治器开始阶段)、间隙保持器。
    • 关键点: 牙槽突植骨手术通常在此阶段进行(约9-12岁),正畸医生需在术前与外科医生沟通,精确设计牙齿位置,为植骨手术提供最佳条件,植骨后,正畸治疗进入新阶段。
  3. 恒牙早期(约12-16岁):

    • 目标: 这是全面正畸治疗的主要阶段,排齐所有恒牙,纠正咬合关系(深覆𬌗、深覆盖、反𬌗、中线等),协调上下颌关系,为最终稳定咬合和美观打下基础。
    • 方法: 主要使用固定矫治器(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可能需要拔牙(非裂隙区健康牙齿)来提供排齐和内收空间,常配合颌间牵引、支抗钉(微种植钉)等增强支抗。
    • 复杂性: 此阶段治疗难度通常较大,时间较长。
  4. 恒牙晚期及成人期(16岁以上):

    • 目标: 完成精细调整;保持效果;处理遗留问题(如缺牙修复);评估是否需要正颌手术。
    • 方法: 继续固定矫治或使用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配合修复治疗(烤瓷冠、全瓷冠、桥);对于严重的骨骼畸形(如下巴后缩或前突、面型不对称),可能需要正颌手术(上下颌骨手术)配合正畸治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正畸需考虑牙周健康状况。
    • 正颌手术: 如果骨骼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无法解决,需先进行术前正畸(将牙齿移动到手术所需的位置),接受正颌手术,再进行术后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关系)。

🤝 四、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唇腭裂的正畸治疗绝对不是孤立的,必须在一个专业的唇腭裂治疗团队中进行:

  • 正畸医生: 核心协调者,负责牙齿移动和咬合管理。
  •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 负责唇裂修复、腭裂修复、牙槽突植骨、正颌手术等。
  • 修复科医生: 负责缺牙的修复(活动义齿、固定桥、种植牙)。
  • 语音治疗师: 评估和治疗因腭咽功能不全导致的语音问题。
  • 儿童牙科/预防科医生: 负责龋齿防治、口腔卫生指导。
  • 心理医生/社工: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
  • 遗传咨询师: 在必要时提供遗传咨询。

团队协作确保了治疗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各阶段的治疗目标无缝衔接,效果最大化。

📌 五、 矫正方法的特点

  • 复杂性高: 牙齿缺失、骨缺损、手术史、瘢痕组织等都增加了移动牙齿的难度和风险(如牙根吸收、骨粘连)。
  • 疗程长: 通常需要数年,跨越多个治疗阶段。
  • 拔牙决策复杂: 拔牙需非常谨慎,需考虑裂隙区牙齿状况、骨量、修复计划等,有时会拔除非裂隙区的健康牙齿。
  • 支抗要求高: 需要强大的支抗来移动牙齿,尤其是内收上前牙或纠正反𬌗时,支抗钉(微种植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有效。
  • 保持要求高: 由于骨骼发育异常、手术史、肌肉力量不平衡等因素,复发风险相对较高保持器通常需要终身佩戴(尤其是夜间),且需定期复查调整。
  • 语音关注: 在移动牙齿,尤其是后牙时,需密切关注语音变化,必要时与语音治疗师沟通。

📝 六、 重要注意事项

  1. 选择专业团队: 务必选择有丰富唇腭裂正畸治疗经验的专业口腔医院或机构,经验不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问题。
  2. 耐心与坚持: 治疗周期长,过程可能复杂,需要患者和家长的极大耐心和配合。
  3. 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矫治器本身不易清洁,唇腭裂患者口腔卫生维护难度更大,必须加倍注意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等,否则极易导致龋齿和牙周炎,影响治疗效果和牙齿寿命。
  4. 定期复诊: 严格遵守医嘱复诊,医生需要根据进展不断调整方案。
  5. 心理支持: 唇腭裂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治疗过程也应关注心理健康。
  6. 长期随访: 即使矫正结束,也需要终身定期复查(至少每年一次),以监控保持效果、牙齿状况、牙周健康、咬合关系以及潜在的新问题(如颞下颌关节问题)。

唇腭裂患者的牙齿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度专业的多学科团队进行长期、分阶段、个体化的治疗,其目标是恢复牙齿排列、咬合功能、面部美观和口腔健康,并为其他治疗(如修复、语音)奠定基础,虽然过程复杂且耗时,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早期干预、专业团队协作和患者的长期坚持。 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有唇腭裂并伴有牙齿问题,强烈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唇腭裂治疗中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