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理论上非常稳固,几乎不会像自然牙齿那样轻易移位,因为它是通过手术将纯钛种植体直接植入牙槽骨内,经过骨结合(种植体与骨头长在一起)后,成为牙槽骨的一部分,上部再安装牙冠,模拟自然牙的功能。

在极少数情况下,种植牙确实存在移位或松动的风险,这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1. 手术初期(骨结合阶段)
- 外力创伤: 在术后早期(通常是3-6个月内,骨结合尚未完全完成),如果种植体受到过大的、非正常的咬合力(如过早用患侧咀嚼硬物、意外撞击、夜磨牙未干预等),可能导致种植体在骨头内发生微小的移动甚至完全松动、移位,这是移位风险最高的阶段。
- 初期稳定性不足: 如果手术时医生判断种植体植入初期稳定性不够(比如骨头条件差、种植体选择不当、手术技术问题等),愈合过程中骨头长不好,也容易导致松动。
🦷 2. 骨结合失败(种植体周围炎)
- 感染和炎症: 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当,导致种植体周围发生感染(种植体周围炎),炎症会破坏种植体周围的骨头,骨头被吸收后,种植体就失去了稳固的支撑基础,逐渐松动、下沉甚至移位,这是导致种植牙长期失败和松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 长期受力不均: 如果种植牙的咬合没有调整好,长期受力不均,也会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头受力过大而吸收,最终松动。
🦷 3. 骨头条件差
- 骨量不足: 如果患者牙槽骨严重萎缩、骨密度低(如骨质疏松未控制),种植体植入后获得的初始稳定性就差,骨结合的质量也可能受影响,长期使用后更容易松动。
- 骨头质量不佳: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膦酸盐等)可能影响骨头的愈合能力和质量,增加种植失败和松动的风险。
🦷 4. 手术技术问题
- 植入位置/角度不当: 如果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不理想,可能导致上部牙冠受力不佳,长期下来容易造成骨头吸收或修复体松动(虽然种植体本身不一定移位,但整体感觉不稳)。
- 手术创伤过大: 手术中损伤了骨头或神经血管,影响愈合。
- 种植体选择不当: 种植体长度、直径、表面处理等不适合患者的具体骨头条件。
🦷 5. 修复体问题
- 基台/牙冠松动: 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基台如果螺丝松动,或者牙冠本身粘接失败,会导致牙冠松动、脱落或“晃动”,虽然种植体本身没移位,但会感觉整个种植牙不稳,这通常需要医生重新粘接或拧紧螺丝。
- 咬合干扰: 如果修复后的咬合有高点或干扰,长期异常受力会传递到种植体和骨头,导致问题。
🦷 6. 外力因素
- 严重撞击: 遭受严重的面部撞击事故,可能导致种植体直接断裂或移位,但这属于极端情况。
📌 总结与关键点
- 移位风险极低: 在成功的种植手术、良好的骨结合、以及患者配合口腔卫生和避免异常受力的前提下,种植牙几乎不会移位。
- 松动风险相对较高: 种植牙更常见的问题是松动(感觉牙齿晃动),这通常是由于种植体周围炎(骨头吸收)或修复体连接问题引起的,而非种植体整体在骨头内发生明显的位置移动。
- 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严格遵守医嘱(饮食、口腔卫生、复诊)是预防移位和松动的关键,尤其是骨结合期间避免患侧咀嚼硬物、防止撞击。
-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和洁治(种植体专业清洁)是早期发现并处理种植体周围炎等问题的最佳方式。
- 选择专业医生和机构: 丰富的临床经验、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无菌要求以及完善的术后随访是种植牙长期成功的重要保障。
📣 如果感觉种植牙有异常(如松动、疼痛、咬合不适、牙龈红肿出血等),务必及时复诊!
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来判断问题所在,是单纯的修复体问题、种植体周围炎,还是更严重的种植体失败,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调整咬合、深部清洁、药物治疗,甚至取出种植体)。早发现、早处理,能最大程度地保住种植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