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矫正是一个需要耐心和配合的长期过程,通常需要1-3年甚至更长时间,其程序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具体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牙齿问题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医生选择的矫治器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儿童牙齿矫正的一般程序步骤:
🦷 第一阶段:初诊咨询与评估
-
预约初诊:
- 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正畸科(口腔正畸医生)或综合性口腔医院进行咨询。
- 建议时间: 美国正畸协会建议儿童在7岁左右进行第一次正畸评估,即使没有明显问题,早期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如地包天、严重的牙齿拥挤、口腔不良习惯等),并确定是否需要早期干预。
-
全面检查与评估:
- 口腔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孩子的牙齿排列、咬合关系(上下牙如何接触)、颌骨发育情况、口腔卫生状况、是否有蛀牙或牙周问题。
- 取模: 使用专用材料取上下牙列的模型(石膏模型或数字化扫描),用于分析牙齿排列、制作矫治器、以及治疗前后对比。
- 拍摄X光片:
- 全景片: 观察全口牙齿发育情况、牙根位置、是否有埋伏牙、多生牙、牙瘤等问题,以及颌骨的大致情况。
- 头颅侧位片: 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估颌骨大小、位置关系(上下颌是否协调)、面部软组织轮廓、牙齿与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拍摄口内及面部照片: 记录治疗前的牙齿、面部微笑、侧面轮廓等状态,用于治疗前后对比和方案设计。
- 讨论问题与期望: 医生会向家长和孩子解释所发现的牙齿和颌骨问题,讨论可能的矫正目标(如排齐牙齿、改善咬合、改善面型等)。
📋 第二阶段:诊断与方案设计
- 诊断分析: 医生会综合所有检查信息(模型、X光片、照片、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孩子具体的错颌畸形类型(如牙列拥挤、龅牙、地包天、开颌、深覆颌、中线偏斜等)和原因(遗传、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
- 制定治疗计划:
- 确定治疗时机:
- 早期干预(Phase I): 适用于7-10岁左右,主要针对颌骨发育问题(如严重的上颌后缩/地包天、下颌前突、严重的后牙反颌、严重的牙齿拥挤导致恒牙萌出障碍、口腔不良习惯等),目的是引导颌骨正常生长,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降低后期矫正难度,常用装置有: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部分粘接)、扩弓器、头帽口外弓等。
- 综合治疗(Phase II): 通常在11-14岁左右,大部分恒牙已萌出后进行,目标是全面解决牙齿排列和咬合问题,精细调整牙齿位置,达到功能和美观的最终稳定状态,这是最常见的主要矫正阶段。
- 保持期: 矫正结束后进入。
- 选择矫治器类型:
- 传统金属托槽: 最常见,性价比高,强度高,适用范围广。
- 陶瓷托槽: 颜色接近牙齿,美观性较好,但比金属托槽稍脆,价格稍高。
- 自锁托槽: 摩擦力较小,可能缩短复诊间隔和总疗程,口腔卫生相对容易维护,但价格较高。
- 隐形矫治器: 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青少年系列,透明、可自行摘戴,美观舒适,口腔卫生易维护,但价格较高,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极高,并非所有错颌类型都适用,需要孩子有良好的自律性。
- 活动矫治器: 主要用于早期干预或简单病例,可自行摘戴。
- 确定是否需要拔牙: 对于严重拥挤、前突(龅牙)等情况,可能需要拔除某些健康牙齿(通常为第一前磨牙)为牙齿移动创造空间,医生会详细解释拔牙的必要性和拔哪颗牙。
- 预估治疗时间与费用: 医生会根据方案给出大致的治疗周期(通常1.5-3年)和费用范围。
- 与家长和孩子沟通: 医生会详细解释治疗方案、预期效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的副作用(如初期不适、口腔溃疡、牙齿酸痛等)、费用构成、复诊安排等,确保家长和孩子充分理解并同意。
- 确定治疗时机:
🛠 第三阶段:开始治疗(粘接矫治器)
- 口腔准备: 确保口腔卫生良好,如有蛀牙或牙周问题需先治疗。
- 粘接托槽/附件:
- 对于固定矫治器(金属、陶瓷、自锁托槽),医生会用特殊的粘接剂将托槽精确地粘贴在牙齿表面。
- 对于隐形矫治器,可能需要在牙齿上粘接一些小附件(小凸点),帮助隐形牙套更好地移动牙齿。
- 安装弓丝: 将预先弯制好的金属丝(弓丝)放入托槽的槽沟内,弓丝的弹性是移动牙齿的主要力量来源。
- 调整与加力: 医生会根据需要调整弓丝的形态和力量。
- 交代注意事项: 医生会详细告知孩子和家长如何佩戴(如果是活动或隐形矫治器)、如何清洁牙齿和矫治器、饮食禁忌(避免过硬、过粘食物)、出现紧急情况(托槽脱落、弓丝刺嘴等)如何处理等。
🔄 第四阶段:治疗过程中的复诊与调整
- 定期复诊: 这是矫正成功的关键!通常需要每4-8周复诊一次(具体间隔取决于矫治器类型和牙齿移动速度)。
- 加力: 医生会更换更粗或力量更强的弓丝,或者在弓丝上弯制弯曲(如打开咬合、关闭间隙、扭转牙齿等),施加新的力量继续移动牙齿。
- 调整附件: 如有需要,调整或更换附件。
- 更换隐形牙套: 每副隐形牙套通常戴1-2周,复诊时更换下一副。
- 检查口腔卫生: 医生会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指导正确的清洁方法(使用正畸牙刷、牙间刷、冲牙器等),预防蛀牙和牙龈炎。
- 检查托槽/附件是否脱落: 如有脱落需及时粘接。
- 检查牙齿移动情况: 评估牙齿是否按计划移动,必要时调整方案。
- 处理不适: 缓解初戴或加力后的酸痛感,处理口腔溃疡等。
- 保持沟通: 孩子和家长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任何不适或疑问。
🎯 第五阶段:结束治疗与拆除矫治器
- 达到目标: 当医生评估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美观等达到预期矫正目标时,认为可以结束主动治疗阶段。
- 拆除矫治器: 医生会小心地去除托槽(或停止佩戴隐形牙套)。
- 清洁抛光: 去除粘接剂残留,抛光牙齿表面,使牙齿恢复光滑。
- 取最终模型和照片: 记录矫正完成后的状态。
🛡 第六阶段:保持期(至关重要且长期!)
- 为什么需要保持器? 牙齿在新的位置上需要时间稳定,周围的组织(牙周膜、牙槽骨)也需要改建适应,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复发),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 保持器类型:
- 可摘式保持器: 最常见的是霍利保持器(上颚有塑料板,钢丝包绕牙齿),或透明压膜保持器(类似隐形牙套),需要每天佩戴(通常除吃饭刷牙外),之后根据医生要求逐渐减少佩戴时间(如仅晚上戴)。
- 固定保持器: 一根细丝粘接在下前牙的舌侧(背面),或者在上前牙舌侧,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佩戴,尤其对于下前牙。
- 保持期要求:
- 严格佩戴: 必须遵医嘱佩戴,不能随意摘下或不戴。
- 定期复诊: 即使佩戴保持器,也需要定期(如每3-6个月或每年)回医院复查,医生会检查保持器是否合适、牙齿是否稳定、是否有复发迹象。
- 保持器维护: 保持可摘式保持器清洁(用牙刷和牙膏或专用清洁片),避免高温(防止变形),妥善保管避免丢失或损坏,固定保持器注意口腔卫生,用牙间清洁。
- 长期性: 保持期是终身的! 尤其是固定保持器,通常建议终身佩戴,可摘式保持器可能需要在前几年晚上戴,之后医生可能会建议隔几天或一周戴一次,甚至仅在特殊情况下(如运动、吃硬物)佩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务必遵医嘱。
📌 总结关键点
- 早期评估很重要: 7岁左右看正畸医生,把握早期干预时机。
- 个性化方案: 没有绝对标准方案,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最适合孩子的方案。
- 患者配合是关键: 孩子需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损坏矫治器、按时复诊、正确佩戴保持器。
- 家长支持不可或缺: 家长需要监督孩子刷牙、饮食、按时复诊、鼓励孩子、处理紧急情况。
- 保持期是长期投资: 拆除矫治器不代表结束,认真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维持效果的保障。
- 耐心与沟通: 矫正过程较长,需要耐心,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至关重要。
整个过程需要孩子、家长和正畸医生三方的紧密合作,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沟通良好的正畸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是儿童牙齿矫正取得成功、获得健康美丽笑容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