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筑牢医保惠民防线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医院贯彻医保政策”这一核心主题,医保是民生之基、健康之盾,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医院履行公益属性、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命线”,近年来,国家医保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到药品耗材集采落地,从门诊共济保障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每一项政策都直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医疗机构,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医保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患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下面,我结合医院实际,就如何贯彻医保政策谈三点认识和行动方向。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医保政策的“民生温度”与“改革力度”
医保政策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健康期盼的“民生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医保政策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它通过基金“大池子”汇聚全民力量,让每个人都能病有所医、医有所保;通过改革“组合拳”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医疗资源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贯彻医保政策,是政治任务,更是使命担当,要深刻理解政策的“民生温度”,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后,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报销限额提高、报销比例提升,直接减轻了患者日常就医负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长处方政策,让患者不用频繁跑医院开药,大大提升了就医便利性,这些政策细节,都体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要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倒逼医院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优化诊疗路径、控制成本、提升质量,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目标;药品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平均降价超过50%,既让患者用上“放心药、平价药”,也推动医院回归医疗服务本质。
只有把“为什么改”“改什么”想清楚,才能把“怎么贯彻”“怎么落实”做到位,全院上下要形成“一盘棋”思想,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医保政策执行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在医院落地生根。
聚焦关键环节,以“三个精准”推动医保政策落地见效
医保政策的价值,在于执行;惠民的温度,在于落实,医院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精准”思维破解执行中的堵点难点,让政策红利真正“滴灌”到每一位患者。
(一)精准执行政策,守好医保基金“安全线”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容不得半点闪失,我们要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同时避免“一刀切”式管理影响患者就医。
一是筑牢制度“防火墙”,完善医保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临床科室、医保办、财务科、信息科等各部门职责,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监管机制,针对DRG/DIP支付,建立临床路径与病种编码匹配度审核制度,避免高套编码、分解收费;针对集采药品,实行“应采尽采、应配尽配”,确保患者用得上、用得起。
二是织密监管“防护网”,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对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测,重点监控“大处方、大检查、重复收费”等问题,对住院患者超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重复进行影像检查等行为,系统自动预警,医保办第一时间介入核查,从源头上减少违规风险,畅通举报渠道,设立医保违规投诉专线,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是把好诊疗“方向盘”,引导临床科室“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将医保政策融入诊疗全过程,在科室质控中增加“医保合规性”指标,将医保执行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对高龄、慢病患者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减少患者垫资压力。
(二)精准服务患者,打通惠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医保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是患者满意度,我们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让患者就医更便捷、更舒心。
一是简化流程“减环节”,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实现异地就医备案、门诊费用报销、医保结算等“掌上办”“网上办”,患者不用跑窗口就能完成医保业务;优化住院结算流程,推行“床旁结算”“一站式结算”,减少患者排队时间;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医保咨询、代配药等服务,让医保服务“有温度”。
二是聚焦需求“解难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报销跑断腿”“政策看不懂”等问题,编制《医保政策一本通》,用通俗语言解读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关键信息;在门诊大厅设置“医保政策宣传角”,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咨询;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落实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确保政策托底保障到位。
三是延伸服务“暖人心”,将医保服务与慢病管理、健康促进相结合,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用药指导、定期随访服务,帮助患者减少住院次数;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融入医保政策宣传,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促进分级诊疗落地。
(三)精细化管理,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医保改革是医院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我们要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推动医院管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患者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保得可持续”的多赢局面。
一是强化成本管控“提效能”,通过DRG/DIP支付数据,分析各病种成本结构,找出高成本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对耗材占比高的病种,优先使用集采中选耗材;对住院日超长的病种,优化诊疗方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病床周转率。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强内涵”,围绕医保政策导向,重点发展微创手术、日间手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成本效益高的诊疗项目,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开展日间手术医保结算试点,患者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医保报销比例与住院相同,既减轻患者负担,又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三是优化绩效分配“激活力”,将医保执行情况、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科室和医护人员绩效考核,打破“收入至上”的旧模式,引导医护人员主动控制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对医保结余留用多的科室,给予绩效倾斜;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科室,扣减绩效并约谈负责人。
凝聚多方合力,共筑医保惠民“服务共同体”
医保政策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医院、患者、医保部门的协同发力,我们要主动作为,构建“医院主导、医保支持、患者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医保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是主动对接医保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医保局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反馈执行中的问题,争取在总额预算、支付标准等方面的支持,针对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主动申请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针对异地就医患者多的特点,争取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
二是加强内部协同,压实主体责任,建立“院领导-医保办-临床科室-科室医保专员”四级管理体系,将医保责任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定期开展医保政策培训,邀请医保专家、法律顾问授课,提升全员的医保意识和合规能力;每月召开医保运行分析会,通报各科室医保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共性问题。
三是引导患者理解配合,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医保政策改革成效和典型案例,让患者了解政策、支持政策;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问,消除政策误解;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根据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服务,让患者成为医保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贯彻医保政策,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医保政策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医院力量!
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