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中的“支抗”是正畸治疗中极其核心和关键的概念,它直接决定了牙齿移动的方向、程度和最终效果。

支抗是指正畸医生用来抵抗矫正力反作用力的任何结构或装置。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锚点”或“固定基础”,当医生用一个力想把一颗牙齿移动到某个位置时,这个力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如果这个反作用力没有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不希望移动的牙齿也跟着移动,或者导致整个牙弓发生不希望的变化,从而破坏治疗计划。
为什么支抗如此重要?
- 精确控制牙齿移动: 矫正的目标不仅仅是排齐牙齿,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面部美学和稳定的长期效果,支抗控制确保了移动目标牙的同时,不希望移动的牙齿(支抗牙)尽可能保持原位或按计划移动。
- 实现复杂矫正目标: 很多矫正目标,如拔牙后的关闭间隙、前牙内收改善嘴凸、后牙前移建立咬合、纠正中线偏斜等,都依赖于强大的支抗控制。
- 避免副作用: 支抗不足会导致支抗牙(通常是后牙)过度前移,可能造成前牙覆合过深、后牙咬合紊乱、面型恶化等问题。
- 提高治疗效率: 有效的支抗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牙齿移动,缩短治疗时间。
支抗的类型
根据支抗强度和控制程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
绝对支抗:
- 定义: 支抗单位(一组或多颗牙齿)在矫正力作用下完全不移动或移动量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应用场景: 需要最大程度地稳定后牙,
- 大量前牙内收(如拔牙矫正)。
- 矫正严重深覆合、深覆盖。
- 矫正后牙反合、锁合。
- 矫正中线严重偏斜。
- 实现方法: 通常需要强大的外部支抗装置,如种植支抗钉(微种植钉)、口外弓(配合头帽)、腭杆/舌弓等。
-
最大支抗:
- 定义: 支抗单位仅有轻微的移动(通常小于目标牙移动量的1/4)。
- 应用场景: 当需要支抗单位非常稳定,但允许有极少量移动时。
- 实现方法: 常用口外弓(配合头帽)、腭杆/舌弓、Nance弓、种植支抗钉等。
-
中度支抗:
- 定义: 支抗单位的移动量约为目标牙移动量的1/4到1/2。
- 应用场景: 这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支抗级别,适用于大多数常规矫正。
- 实现方法: 主要依靠牙齿本身的支抗潜力,辅以一些简单的装置,如横腭杆、舌弓、颌间牵引(如橡皮筋)等,有时也会使用种植支抗钉来增强。
-
最小支抗:
- 定义: 支抗单位的移动量约为目标牙移动量的1/2到3/4。
- 应用场景: 当需要支抗单位也发生较大移动时,
- 前牙需要少量内收,同时后牙也需要少量前移以建立咬合。
- 矫正某些类型的开合。
- 实现方法: 主要依靠牙齿本身的支抗潜力,配合颌间牵引(如II类或III类牵引)等。
常用的支抗控制装置和方法
-
牙齿本身(天然支抗):
- 利用牙根表面积大、数量多的牙齿(如后牙)作为支抗基础,这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
- 增强方法: 增加支抗牙数量(如将前磨牙纳入支抗单位)、使用高弹性的弓丝减少后牙前移的趋势。
-
颌内支抗装置:
- 腭杆/舌弓: 连接左右两侧后牙(通常在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上),增加后牙支抗,防止其前移,舌弓位于下牙弓内侧,腭弓位于上牙弓腭侧。
- Nance弓: 连接左右上颌第一磨牙带环,在前腭部有一塑料托,抵住前腭部软组织,增强上颌后牙支抗。
- 横腭杆: 连接左右上颌第一磨牙,在腭中缝处,增强后牙支抗,同时有助于磨牙的竖直和控根。
- 片段弓技术: 将牙弓分成几个独立的片段,分别施加力,减少牙弓整体的反应。
-
颌间支抗:
- 颌间牵引: 利用上下颌牙齿之间的橡皮筋进行牵引,这是最常用的颌间支抗方法。
- II类牵引: 上颌前牙向后,下颌后牙向前(常用于矫正II类错颌,即“地包天”的反面)。
- III类牵引: 上颌后牙向前,下颌前牙向后(常用于矫正III类错颌,即“地包天”)。
- 垂直牵引: 控制牙齿的垂直向移动(如打开咬合、压低牙齿)。
- 优点: 同时作用于上下颌,能调整颌骨关系和牙齿位置。
- 缺点: 依赖患者配合,效果受橡皮筋戴用时间、力度影响较大。
- 颌间牵引: 利用上下颌牙齿之间的橡皮筋进行牵引,这是最常用的颌间支抗方法。
-
口外支抗:
- 口外弓: 通过头帽或颈带连接到矫治器(通常是磨牙带环),将力量传导至颅骨,提供强大的绝对或最大支抗。
- 优点: 支抗强大,不依赖患者口腔内配合(但需要患者戴头帽)。
- 缺点: 影响美观,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每天戴足规定时间),可能引起不适或软组织损伤。
-
种植支抗(微种植钉):
- 定义: 在牙槽骨内植入微小的钛合金种植钉(直径通常1.5-2.0mm),作为绝对支抗的“骨钉”。
- 优点:
- 提供极其强大、稳定的绝对支抗。
- 不依赖患者配合(一旦植入)。
- 精确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向和程度。
- 应用范围广,可植入部位多(上颌颧牙槽嵴、下颌外斜线、腭部、颊侧等)。
- 植入和取出手术简单,创伤小。
- 缺点:
- 需要微创手术植入(虽然简单,但有创)。
- 存在感染、松动、周围组织损伤等风险(发生率较低)。
- 费用相对较高。
- 部分患者有心理障碍。
支抗控制的关键点
- 个体化设计: 支抗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错颌类型、拔牙与否、骨骼状况、牙齿条件、年龄、配合度等量身定制。
- 医患沟通: 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支抗的重要性、所选装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尤其是需要患者配合的装置如口外弓、橡皮筋)。
- 患者配合: 对于依赖患者配合的支抗装置(口外弓、橡皮筋),患者的依从性是成功的关键。
- 生物力学原理: 医生需要深刻理解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支抗系统。
- 支抗失败: 如果支抗控制不足或失败,可能导致治疗目标无法实现,甚至需要重新设计治疗方案或延长治疗时间。
支抗是正畸治疗的“基石”和“方向盘”,没有有效的支抗控制,就无法实现精准、高效的牙齿移动和理想的矫正效果,现代正畸技术提供了多种支抗控制手段,从传统的牙齿本身、颌内装置、颌间牵引,到强大的口外支抗和革命性的种植支抗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支抗方案,而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也是支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牙齿矫正,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支抗计划,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