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2025新发现,一层膜是啥?正常吗?

你说得对,种植牙手术中确实经常用到“膜”,但这层膜不是种植体本身的一部分,而是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初期,医生为了促进成功愈合而放置的一种生物材料,它有多种类型和作用,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种植牙2025新发现,一层膜是啥?正常吗?-图1

🦷 1. 骨引导再生膜

  • 目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膜,当种植区域骨头不足时,医生需要进行植骨(骨增量)来增加骨量,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支撑,骨引导再生膜就像一个“隔墙”或“屏障”。
  • 作用:
    • 阻挡软组织: 阻止牙龈等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域。
    • 引导骨生长: 为成骨细胞提供一个纯净的空间,让骨头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向和速度生长,填充骨缺损。
    • 保护骨移植材料: 固定和保护移植的骨粉/骨块,防止它们被冲走或被软组织干扰。
  • 类型:
    • 可吸收膜: 最常用,由胶原蛋白、PLA、PGA等材料制成,能在几个月内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这是目前的主流选择。
    • 不可吸收膜: 由钛、ePTFE等材料制成,效果可能更持久稳定,但必须通过二次手术取出,创伤相对较大,现在使用较少。
  • 位置: 放置在骨缺损区域(植骨区域)的表面,覆盖在骨粉/骨块上,然后被牙龈组织缝合覆盖。
  • 用户感知: 手术后,这层膜完全埋在牙龈和骨头下面,从外面是看不到的,它会在体内逐渐被吸收(如果是可吸收的)或被取出(如果是不可吸收的)。

🦷 2. 愈合基台上的临时覆盖膜/引导膜

  • 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需要塑造更美观的牙龈形态时,医生会在安装愈合基台后,在其表面临时覆盖一层特殊的生物膜。
  • 作用:
    • 引导牙龈愈合: 帮助牙龈组织按照理想的形态愈合,形成更自然、健康的“袖口”结构,为将来安装最终的牙冠做准备。
    • 保护创口: 覆盖在愈合基台的连接处,提供一个光滑的表面,减少食物残渣堆积,保护创口。
  • 类型: 通常是可吸收的胶原蛋白膜或其他生物材料膜。
  • 位置: 放置在愈合基台的顶部和周围牙龈创面上。
  • 用户感知: 手术后,这层膜可能暂时可见(如果牙龈没有完全覆盖它),但通常会在几天到几周内被身体吸收或由医生在复诊时取下,它不是永久性的。

🦷 3. 覆盖螺丝上的临时保护膜

  • 目的: 在种植体植入后,如果暂时不安装愈合基台(比如需要等待骨结合或进行二期手术),医生会用一个覆盖螺丝封闭种植体内部的连接孔。
  • 作用: 为了保护这个开放的螺丝孔,防止食物残渣、细菌进入,有时医生会在覆盖螺丝的表面再临时覆盖一层薄的生物膜(如胶原蛋白膜)。
  • 位置: 直接覆盖在种植体的覆盖螺丝上。
  • 用户感知: 如果牙龈没有完全覆盖,这层膜可能暂时可见,它会在二期手术安装愈合基台时被医生取下。

🦷 4. 牙龈愈合后形成的生物膜(菌斑)

  • 可能性较低,但需注意: 有时用户可能把术后牙龈表面形成的菌斑(一层黏滑的细菌聚集物)误认为是“膜”,这层菌斑如果不清除,会导致炎症(牙龈炎、种植体周围炎)。
  • 作用: 无益有害! 这是需要通过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等方式清除的。
  • 位置: 在牙龈表面、种植体基台、牙冠周围。
  • 处理: 必须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措施清除。 如果不清除,会导致种植失败。

📌 总结与建议

  • 你提到的“膜”最可能是医生在手术中为了引导骨再生或引导牙龈愈合而放置的生物材料膜(骨引导再生膜或愈合基台引导膜)。
  • 这层膜是治疗的一部分,目的是提高种植成功率,不是种植体本身。
  • 它的处理方式取决于类型:
    • 可吸收膜:会被身体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只需遵医嘱护理伤口。
    • 不可吸收膜: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现在较少用)。
    • 临时覆盖膜:可能在复诊时由医生取下或自行吸收。
  • 如果你在术后看到或感觉到口腔内有“膜”的存在(尤其是在牙龈表面),或者对此有任何疑虑:
    • 最重要的一点:请务必联系你的主治牙医! 医生最清楚你手术中放置了什么类型的膜,以及它的预期处理方式和时间。
    • 不要自行尝试去除或处理你看到的“膜”,以免干扰愈合过程或造成损伤。
    •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和复诊。

种植牙上的“膜”是医生为了帮助骨头和牙龈更好愈合而使用的“临时助手”,它会在完成使命后消失(被吸收或取出),最终露出来的会是稳固健康的种植体和漂亮的牙冠。 如果有任何疑问,直接问你的牙医是最靠谱的做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