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取牙模”是种植牙修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指的是在种植体植入手术后,为了制作最终的牙冠(修复体)而进行的口腔印模或数字化扫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二期手术(基台连接)之后,目的是精确获取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形态、种植体基台的位置和方向,以及相邻牙齿和对颌牙的咬合关系,从而制作出完美贴合、功能良好的最终牙冠。
以下是种植取牙模的详细说明:
📌 核心目的
- 精确记录种植体位置和方向: 这是最核心的目的,种植体在骨头里的位置和角度是固定的,但牙龈组织会覆盖它,取模需要准确地将这个三维位置和方向信息传递给技工室。
- 获取牙龈形态: 记录种植体周围牙龈的形态、高度和颜色,以便制作出具有自然牙龈形态的牙冠(通常称为“基台+牙冠”一体化修复体)。
- 记录咬合关系: 了解种植牙与对颌牙、邻牙的咬合接触点和运动轨迹,确保修复体在咀嚼时受力合理,不会损伤种植体或天然牙。
- 制作最终修复体: 获取的所有信息用于在技工室制作最终的牙冠(可能是全瓷冠、烤瓷冠等)。
🛠 主要方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取模方式:
📏 1. 传统取模法(使用印模材料)
- 步骤:
- 安装取模转移杆: 在二期手术后暴露的种植体基台上,拧上一个取模转移杆,这个转移杆的顶部有特殊的结构(如六角、八角或锥形),用于记录基台的方向。
- 选择印模材料: 通常使用聚醚硅橡胶或加成型硅橡胶(精度高、稳定性好)。
- 制取印模: 将印模材料注入托盘,放入患者口中,覆盖转移杆和周围的牙龈,待材料凝固后取出,印模中包含了转移杆和口腔组织形态。
- 灌制石膏模型: 将印模灌入超硬石膏,得到口腔的精确石膏模型。
- 转移杆替代体: 将与最终基台匹配的替代体拧入转移杆在模型上留下的孔洞中。
- 技工室制作: 技工根据石膏模型和替代体,制作最终牙冠,并在牙冠内部与替代体连接的部分预留基台连接结构。
- 优点: 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尤其对于单颗牙)。
- 缺点: 步骤较多,操作相对繁琐,依赖医生操作技巧,可能存在误差(如印模变形、气泡),技工室工作量大。
📡 2. 数字化取模法(口内扫描)
- 步骤:
- 安装扫描杆: 在二期手术后的基台上,拧上一个扫描杆,这个扫描杆的顶部设计有特殊的编码或几何形状,能被口内扫描仪识别。
- 口内扫描: 使用口内扫描仪(如iTero, 3Shape, Medit等)在患者口内进行扫描,扫描仪会自动识别扫描杆,并精确记录其位置、方向以及周围牙龈、邻牙、对颌牙的形态。
- 数据传输: 扫描数据直接传输到电脑软件中,生成三维数字模型。
- 虚拟替代体: 在软件中,将扫描杆替换为虚拟的数字替代体。
- CAD/CAM设计: 技工(或医生)在数字模型上设计最终牙冠的形态、颜色,并进行虚拟咬合调整。
- 数控加工: 设计好的数据发送到数控设备(如CAD/CAM铣削系统或3D打印机),直接加工出最终的牙冠(通常为全瓷冠)。
- 优点: 精度高(减少人为误差),效率高(省去取模、灌模步骤),患者体验舒适(无恶心感),可视化设计,可预见最终效果,适合复杂病例和全口种植。
- 缺点: 设备投入成本高,扫描技巧要求高(尤其复杂区域),对于部分患者(如口内唾液过多、有严重张口受限)可能扫描困难,单颗牙成本可能略高于传统取模(但效率优势明显)。
📍 关键注意事项
- 时机: 必须在种植体与牙龈组织完全愈合稳定后(通常二期手术后2-4周)进行。
- 牙龈健康: 取模前必须确保种植体周围牙龈健康无炎症、无出血。
- 取模/扫描杆的选择: 必须与最终使用的基台品牌和型号完全匹配,以确保方向和高度的准确性。
- 操作精度: 无论是传统取模还是数字化扫描,都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精细的操作,避免任何可能导致误差的步骤(如印模未完全就位、扫描区域遗漏)。
- 咬合记录: 无论哪种方法,精确记录咬合关系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后牙种植,避免咬合创伤。
- 医技沟通: 医生需要向技工室清晰传达设计要求(如牙冠形态、颜色、咬合接触点等)。
“种植取牙模”是连接外科手术和最终修复的桥梁,其精确性直接决定了最终牙冠的长期成功率、美观性和功能,现代口腔医学中,数字化取模因其高精度、高效率和良好的患者体验,正逐渐成为主流选择,但传统取模法在特定情况下仍有其应用价值,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诊所的设备条件来决定。
如果你即将进行种植牙修复,或者对取模过程有疑问,建议直接咨询你的种植医生,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详细解释最适合你的取模方案和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