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病历怎么写?专家详解关键要素+规范模板,避免矫正踩坑
在牙齿矫正治疗中,病历不仅是记录患者口腔状况的“医疗档案”,更是医生制定方案、跟踪进展、规避风险的核心依据,很多患者初次矫正时会有疑问:“病历到底要写什么?会不会太复杂?”其实规范的牙齿矫正病历,既能帮助医生全面评估病情,也能让患者清晰了解自己的治疗进程,今天作为牙科专家兼内容策划,我将从核心要素、书写规范、模板示例三方面,详细拆解“牙齿矫正病历怎么写”,助你避开矫正路上的“信息差”。

先搞懂:为什么牙齿矫正病历这么重要?
牙齿矫正不是“套上牙套那么简单”,它涉及牙齿移动、咬合调整、面部美学甚至全身健康,一份完整的病历,相当于矫正治疗的“导航地图”,作用体现在三个维度:
- 医生视角:通过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信息,精准诊断错颌类型(如牙列拥挤、深覆合、地包天等),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盲目操作;
- 患者视角:病历是“治疗说明书”,让患者清楚了解自身问题、方案设计依据及预期效果,增强治疗依从性;
- 法律视角:病历是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规范记录能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尤其涉及复杂矫正或治疗并发症时,作用不可替代。
牙齿矫正病历的核心组成部分(附详细说明)
根据《口腔正畸学》诊疗规范及临床实践,牙齿矫正病历需包含12大核心模块,缺一不可,以下是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及书写要点,医生可参考,患者也可借此了解自己的病历是否完整。
▍1. 患者基本信息:身份识别的“身份证” 姓名、性别、年龄(精确到岁月,如“12岁3个月”)、联系方式、就诊日期、病历号(唯一标识)。
书写要点:
- 年龄对矫正方案影响极大(如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可能用生长改良治疗;成年人需考虑牙周状况);
- 联系方式需确保畅通,方便复诊提醒及紧急情况沟通。
▍2. 主诉:患者最想解决的“核心问题”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用1-2句话概括,需包含“症状+部位+时长”。
示例:
- “上牙前突,影响美观2年,要求矫正”;
- “下牙拥挤,刷牙时食物嵌塞1年,伴刷牙出血”;
- “后牙咬合无力,伴颞下颌关节弹响半年”。
书写要点:避免笼统表述(如“牙齿不好看”),需具体到症状(前突、拥挤、深覆合等)和持续时间,这是医生制定治疗目标的起点。
▍3. 现病史:从“发现问题”到“就诊前”的完整过程 详细记录牙齿问题的发生、发展、曾接受的治疗及效果,需包含“时间线+关键事件”。
必写项:
- 何时发现牙齿异常(如“换牙期乳牙早失,导致恒牙排列不齐”);
- 是否做过相关治疗(如“曾在其他诊所拔过4颗前磨牙”“戴过半年活动矫治器”);
- 是否有加重或缓解因素(如“随着年龄增长,上牙前突更明显”“夜间磨牙后咬合不适加重”);
- 伴随症状(如“咬合疼痛、关节弹响、发音不清”等)。
示例:“患者10岁时发现上牙前突,当时未重视,1年前因同学嘲笑要求矫正,外院检查建议拔牙,患者及家属犹豫,遂今日来诊,否认磨牙、张口习惯,无关节疼痛史。”
▍4. 既往史与全身情况:排除“矫正禁忌证”的关键
- 全身病史:有无慢性病(糖尿病、心脏病、甲亢等)、出血性疾病、传染病(乙肝、梅毒等)、过敏史(药物、材料过敏);
- 口腔病史:有无牙周炎、龋齿、牙髓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正畸治疗史(如有需记录方案、时间、效果);
- 不良习惯:吮指、吐舌、咬唇、口呼吸、夜磨牙等(需记录频率和持续时间,如“每晚口呼吸睡眠,持续3年”)。
书写要点: - 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前不宜矫正(易导致牙周问题);
- 严重的牙周炎需先牙周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正畸;
- 不良习惯是导致错颌的重要原因,矫正期间必须纠正,否则会影响效果。
▍5. 口腔临床检查:牙齿、咬合、面部的“全面扫描”
这是病历的核心部分,需通过“视诊、探诊、扪诊、咬合检查”完成,具体包括:
(1)一般情况
- 牙齿数目:有无多生牙、缺失牙(先天/后天)、阻生牙(如智齿);
- 牙齿形态:有无畸形牙(锥形牙、过小牙)、釉质发育不全;
- 口腔卫生: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有无牙结石、软垢。
(2)牙齿排列与咬合关系
- 牙列拥挤/稀疏:计算“拥挤度”(现有牙弓长度-必需牙弓长度,如“下牙弓拥挤度5mm”);
- 前牙覆合、覆盖:如“深覆合Ⅲ°(上前牙盖下前牙牙冠2/3以上)”“深覆盖8mm(上前牙切端到下前牙唇面的距离)”;
- 后牙咬合关系:中性咬合、近中咬合(III类错颌)、远中咬合(II类错颌),有无锁合、反合(个别/全口);
- 中线:上下牙弓中线是否对齐,偏移方向及距离(如“上牙中线右偏2mm”)。
(3)牙周检查
- 牙龈颜色、形态(有无红肿、退缩)、牙周袋深度(正常≤3mm)、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I°-III°)。
(4)口腔功能检查
- 咀嚼功能:有无疼痛、无力;
- 发音功能:有无舌根音、卷舌音发音不清;
- 颞下颌关节:有无弹响、疼痛、开口受限(张口度正常约3.7-4.5cm)。
▍6. X线检查:肉眼看不到的“内部地图”
X光是正畸诊断的“透视镜”,必拍片包括:
(1)曲面断层片(全景片)
- 观察全口牙齿发育情况(有无阻生牙、多生牙、牙根吸收);
- 牙根形态(有无弯曲、融合)、牙槽骨高度(有无骨吸收)。
(2)头颅侧位片(正畸“黄金片”)
- 测量骨骼关系(如ANB角判断上下颌前后位置关系,SNA角、SNB角);
- 测量牙齿倾斜度(如U1-SN角判断上前牙突度);
- 分析软组织侧貌(鼻唇角、唇突度,评估面型改善空间)。
(3)根尖片(必要时)
- 单颗牙根尖周情况(有无炎症、根管治疗是否完善);
- 牙槽骨骨量评估(种植或正畸移动牙齿的参考)。
书写要点:需记录“拍摄日期、设备型号、测量结果”,如“头颅侧位片示ANB角5°(正常2°-4°),提示轻度骨性II类错颌”。
▍7. 模型分析:牙齿移动的“3D预演” 取工作模型(需标注上下颌、左右侧、中线),进行以下分析:
- 牙弓测量:牙弓长度、宽度、 Bolton指数(上下颌牙量比例,不匹配会导致咬合问题);
- 拥挤/间隙计算:与X线检查的拥挤度相互印证;
- Spee曲线:下颌牙列的纵颌曲线深度(过深易导致咬合创伤,过浅影响稳定性)。
▍8. 诊断:明确“问题清单”与“类型”
诊断需分层次,从“症状→病因→类型”,最终给出“正畸诊断名称”。
(1)诊断分类
- 主要诊断:核心错颌问题,如“安氏II类错颌, division 1分类”(上牙前突、下牙后缩);
- 次要诊断:伴随问题,如“牙列拥挤(上颌4mm,下颌5mm)”“深覆合III°”;
- 病因诊断:如“不良习惯(吐舌)导致的开颌”“骨性III类错颌(遗传因素)”。
(2)诊断示例
“主诉:上牙前突,要求矫正。
诊断:1. 安氏II类错颌, division 1分类;2. 牙列拥挤(上颌3mm,下颌2mm);3. 深覆盖8mm,深覆合II°;4. 上牙中线右偏1.5mm;5. 全身健康,无正畸禁忌证。”
▍9. 治疗方案:个性化“矫正路线图”
根据诊断制定方案,需包含以下内容:
- 治疗目标:短期(如排齐牙齿)、长期(如稳定咬合、改善面型);
- 治疗方法:
- 矫治器选择(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正、舌侧矫正);
- 是否拔牙(拔牙原则:拥挤度、突度、面型、支抗需求,如“拔除14、24、34、44四颗前磨牙”);
- 是否辅助治疗(如扩弓器、摇椅弓、种植体支抗、牙周联合治疗);
- 治疗流程:分阶段说明(如“排齐期(6个月)→关闭拔牙间隙(8个月)→精细调整(4个月)→保持器佩戴”);
- 风险与预期:告知患者可能风险(如牙根吸收、复发、关节不适)及预期效果(如“侧貌改善,前牙覆覆盖正常”)。
▍10. 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的“法律保障”
需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内容包括:
- 治疗方案、预期效果、潜在风险;
- 患者配合义务(如按时复诊、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啃硬物);
- 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
- 医生与患者责任划分(如患者未遵医嘱导致的治疗失败,责任自负)。
▍11. 治疗过程记录:动态跟踪的“进度条”
每次复诊需记录:
- 时间:复诊间隔(通常4-6周);
- :更换弓丝、调整牵引力、添加附件等;
- 牙齿变化:如“上牙排齐,拔牙间隙关闭3mm”“覆合改善至I°”;
- 患者反馈:有无疼痛、不适,口腔卫生状况;
- 下一步计划:如“下颌更换0.018×0.025mm不锈钢丝,继续关闭间隙”。
▍12. 总结与预后:治疗结束后的“复盘报告”
矫正结束后需完成总结:
- 治疗效果:与治疗目标对比(如“牙齿排齐,咬合稳定,侧貌改善明显”);
- 保持建议:保持器类型( Hawley保持器、透明保持器)、佩戴时间(一般前6个月24小时,之后夜间长期佩戴);
- 复发风险:如“有深覆合复发可能,需终身保持”;
- 随访计划:定期复查(如保持期每3-6个月复查1次)。
牙齿矫正病历模板(简化版参考)
以下为临床常用简化模板,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节,患者可借此了解病历应包含哪些信息:
牙齿矫正病历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 年龄:XX岁X月 联系方式:XXXXXXXXXXX
就诊日期:202X年X月X日 病历号:XXXXXX
主诉:上牙前突5年,要求矫正。
现病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牙前突,逐渐加重,影响美观,否认口呼吸、吐舌等习惯,无关节疼痛史,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既往史: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否认牙周炎史,刷牙易出血。
口腔检查:
- 牙列:上下牙列完整,无多生牙、缺失牙;
- 排列:上牙中度拥挤(拥挤度4mm),下牙轻度拥挤(2mm);
- 咬合:深覆盖7mm,深覆合II°,上牙中线右偏1mm;
- 牙周:牙龈轻度充血,牙结石(+),牙周袋深度3mm;
- 功能:开口度正常,无关节弹响。
X线检查:
- 曲面断层片:牙根形态正常,无吸收,下颌第三智齿水平阻生;
- 头颅侧位片:ANB角6°(骨性II类),U1-SN角110°(上前牙突度正常值105°±8°),提示上牙唇倾。
诊断:
- 安氏II类错颌, division 1分类;
- 牙列拥挤(上颌4mm,下颌2mm);
- 深覆盖7mm,深覆合II°;
- 上牙中线偏斜;
- 慢性龈炎。
治疗方案:
- 先进行牙周治疗(全口洁治+龈下刮治),控制炎症;
- 非拔牙矫治:使用金属自锁托槽,配合0.014-0.018镍钛丝排齐,0.018×0.025不锈钢丝关闭间隙,纠正中线;
- 预期治疗时间:18-24个月;
- 保持器:Hawley保持器,夜间长期佩戴。
知情同意:已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风险(如牙根吸收、复发)及配合义务,患者同意并签字。
治疗过程记录(示例)
- 202X-X-X:初诊,戴入金属自锁托槽,0.014镍钛丝,复诊时间202X-X-X;
- 202X-X-X:更换0.018镍钛丝,牙齿排齐中,无不适,口腔卫生良好;
- 202X-X-X:更换0.018×0.025不锈钢丝,开始关闭拔牙间隙,橡皮链牵引150g。
总结与预后(治疗结束后填写)
- 治疗效果:牙齿排齐,覆盖覆合正常,中线对齐,侧貌改善;
- 保持建议:佩戴Hawley保持器,每晚至少8小时,定期复查;
- 随访:每6个月复查1次,观察稳定性。
书写注意事项:医生与患者都需看
对医生:
- 客观准确:检查数据需真实,避免主观臆断(如“牙齿拥挤”需有具体测量值);
- 动态更新:每次复诊及时记录变化,避免“一次性病历”;
- 术语规范:使用专业术语(如“安氏II类错颌”),同时向患者通俗解释;
- 隐私保护:病历资料加密保存,避免信息泄露。
对患者:
- 主动提供信息:如实告知病史、习惯、过敏史,避免因隐瞒导致治疗风险;
- 关注病历内容:有权要求医生解释诊断和方案,确保自己充分理解;
- 保存病历副本:治疗结束后索要病历复印件,便于未来复诊或转诊。
牙齿矫正病历是连接医生、患者与治疗效果的“桥梁”,规范的书写不仅是医疗质量的体现,更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作为患者,了解病历怎么写,能让你更清晰地参与治疗决策;作为医生,严谨的病历记录是专业素养的“试金石”,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解答疑惑,让牙齿矫正之路更安心、更高效!
如果你有具体的病历疑问或正畸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