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最新种植牙CT要照几次?专家解答来了!

种植牙过程中需要拍摄CT(通常指锥形束CT,CBCT)的次数不是固定的,主要取决于你的口腔状况、种植方案复杂程度以及医生的治疗流程

2025最新种植牙CT要照几次?专家解答来了!-图1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情况和对应的CT拍摄次数:

🦷 1. 术前评估(几乎必拍)

  • 次数:通常1次
  • 目的: 这是最关键的一次CT扫描。
    • 全面评估牙槽骨: 精确测量种植区域的牙槽骨高度、宽度、密度,判断骨量是否足够容纳种植体。
    • 重要结构定位: 清晰显示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鼻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和形态,避免手术损伤。
    • 制定种植方案: 基于CT数据,医生可以精准设计种植体的植入位置、角度、深度,选择合适长度的种植体,并判断是否需要额外的植骨手术。
    • 评估邻牙和整体情况: 了解邻牙、对颌牙、咬合关系以及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如囊肿、埋伏牙等)。
  • 重要性: 这次CT是种植手术成功和安全的基础,几乎所有正规诊所都会要求拍摄

🧩 2. 术中导板设计(如需使用数字化导板)

  • 次数:可能需要1次(与术前评估合并或单独一次)
  • 目的: 如果医生计划使用数字化种植导板(一种3D打印的手术模板,辅助精准植入种植体),通常需要基于术前CBCT数据进行设计。
    • 数据整合: 将CBCT数据与你的口腔模型(可能通过口内扫描或取模获得)进行配准,生成精确的3D模型。
    • 导板设计: 在软件中模拟种植过程,设计导板的形态和种植体的理想位置。
  • 是否需要额外一次: 很多情况下,术前评估用的CBCT数据就足够用于导板设计,不需要额外扫描,但有时为了数据更精确(口内扫描和CBCT配准需要高精度),或者诊所流程要求,可能会在取模后单独进行一次扫描(通常是小视野CBCT,范围仅覆盖牙弓)。

📸 3. 术后即刻评估(非必需,但有时进行)

  • 次数:通常0次或1次(视情况而定)
  • 目的:
    • 确认位置: 种植体植入后,有时医生会拍摄根尖片(小牙片)CBCT来确认种植体位置、角度、深度是否符合预期,是否接近重要结构。
    • 导板验证: 如果使用了导板,术后CBCT可以验证导板引导的精确度。
  • 是否需要: 对于简单、常规的种植手术,医生经验丰富,通常依靠术中的感觉和导板引导,术后可能只拍一张简单的根尖片确认即可,不一定需要CBCT,对于复杂病例、使用了导板或医生有特殊要求,可能会在术后拍摄一次小视野CBCT进行验证。

🔄 4. 术后长期复查(非CT,通常是普通牙片)

  • 次数:定期复查(如1年、3年、5年等),但通常使用根尖片(小牙片)曲面断层片(全景片)不需要CBCT**。
  • 目的: 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是否有骨吸收、牙冠状况等,CBCT辐射量相对较大,在常规复查中不作为首选。

📌 总结与关键点

  1. 最少次数: 绝大多数情况下,至少需要拍摄1次CBCT(术前评估),这是制定安全有效方案的基础。
  2. 常见次数: 最常见的是1次(术前评估),如果使用了数字化导板且术前数据足够,也还是1次,如果术后需要验证种植体位置,可能会增加1次(通常是术后即刻的小视野CBCT)。
  3. 可能更多次:
    • 如果术前评估后发现骨量严重不足,需要植骨手术,植骨手术前可能需要再次CBCT评估(有时和术前评估合并)。
    • 植骨手术后,在二期手术(安装基台)前,可能需要再次CBCT评估植骨效果和确定基台位置
    • 某些复杂的多颗牙种植或全口种植,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可能涉及多次扫描或不同视野的扫描。
  4. 辐射考量: CBCT的辐射量远小于传统医用CT,且其辐射剂量与扫描视野大小密切相关(小视野辐射量小),医生会遵循“合理使用、最小剂量”原则,只在必要时拍摄,并选择合适的扫描范围。不要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必要的术前CT,它对手术安全和成功至关重要。
  5. 个体差异: 最终次数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口腔状况和医生的具体治疗方案,在咨询阶段,医生会根据你的检查(包括口内检查、普通牙片等)判断是否需要CBCT以及可能需要的次数。

📣 建议

  • 与你的种植医生充分沟通: 在治疗开始前,明确询问医生:
    • “根据我的情况,种植牙过程中需要拍几次CT?”
    • “每次CT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目的下拍摄?”
    • “是否会使用数字化导板?如果用,是否需要额外扫描?”
  • 信任专业判断: CBCT是现代种植牙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医生要求拍摄CT,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远期效果,理解并配合医生的要求是获得良好治疗结果的关键。

种植牙通常需要1次CBCT(术前评估),复杂情况可能需要2次或更多(如植骨、导板验证等)。 具体次数请务必以你的主治医生的评估和建议为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