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进医保了吗?2025最新政策解读:覆盖范围、申请流程与患者权益保障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如何让患者有尊严、少痛苦地走完最后一程?这是无数家庭面对的沉重命题。安宁疗护(又称临终关怀)以“维护生命质量、缓解身心痛苦”为核心,通过多学科团队为终末期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成为现代医疗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费用高、报销难”是阻碍患者选择安宁疗护的主要痛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政策对安宁疗护的逐步覆盖,这一局面正在改变,本文将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详解安宁疗护与医保政策的衔接现状、覆盖范围及申请指南,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实用参考。

从“边缘”到“重点”:安宁疗护的医保政策演进史
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25年,原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安宁疗护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逐步提升安宁疗护服务可及性”,为医保衔接奠定基础,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发展安宁疗护”纳入重点任务,医保支付政策开始加速落地。
关键节点:2025年,国家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5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安宁疗护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安宁疗护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支付”;2025年,多地(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已出台具体政策,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保报销,部分地区报销比例达70%以上。
政策的演进背后,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必然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终末期患者数量逐年攀升,医保对安宁疗护的支持,不仅是民生保障的进步,更是医疗理念从“治愈为主”向“生命质量优先”的转变。
2025最新政策:安宁疗护医保覆盖哪些范围?
我国安宁疗护医保政策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模式,各地覆盖范围略有差异,但核心服务项目已基本统一,以北京、上海、浙江等试点地区为例,医保主要覆盖以下内容:
核心医疗服务项目
包括 symptom management(症状控制,如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缓解)、基础护理(压疮预防、管道护理)、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等,具体报销项目可参考《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各地在此基础上补充“安宁疗护专项包”,如北京将“安宁疗护床日费”“居家安宁疗护访视费”纳入报销。
药品费用
终末期患者常用的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贴剂)、镇静药、抗焦虑药等,只要符合医保目录“镇痛、镇静”适应症,均可按比例报销,浙江省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在安宁疗护中的使用,不受“门急诊处方量限制”,保障患者持续用药需求。
器械及耗材
用于缓解症状的医疗器械,如吸氧设备、雾化器、防压疮气垫、便携式便盆等,部分地区纳入“医用耗材目录”报销,上海对居家安宁疗护患者,补贴“家用医疗设备租赁费用”,减轻家庭购置负担。
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为方便患者居家养老,多地试点“居家安宁疗护医保支付”,广州市将“居家安宁疗护团队上门服务费”(含医生、护士、社工、志愿者服务)按80%比例报销,每年最高支付限额1.2万元;成都市对符合条件的居家患者,医保支付“远程安宁疗护咨询费用”,解决偏远地区资源不足问题。
⚠️ 注意:这些情况可能不报销
- 非必要的营养品、保健品;
- 超出“疾病终末期”诊断标准的治疗(如手术、化疗);
- 未备案的安宁疗护机构提供的服务(需选择医保定点机构)。
如何申请?安宁疗护医保报销全流程
以北京某三甲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例,医保报销流程分为“准入-申请-服务-结算”四步,具体如下:
步骤1:确认“终末期患者”资格
患者需由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断,符合“疾病终末期”标准(如肿瘤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预期生存期≤6个月),并签署《安宁疗护知情同意书》。
步骤2:选择医保定点安宁疗护机构
优先选择公立医院安宁疗护科或医保定点的民营安宁疗护机构(可通过当地医保局官网查询“安宁疗护定点机构名单”)。
步骤3:提交医保申请材料
- 患者身份证、医保卡(或电子医保凭证);
- 终末期诊断证明、病历摘要;
- 《安宁疗护医保申请表》(由机构提供);
- 居家患者需额外提供《居家照护环境评估报告》。
步骤4:接受服务并直接结算
患者在机构接受服务时,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如起付线、报销比例外的费用),医保报销部分由机构与医保部门直接结算,居家服务需由机构团队上门记录服务内容,每月汇总后提交医保审核。
💡 小贴士:这些细节能少走弯路
- 提前咨询当地医保局:部分地区对“起付线”有优惠(如上海安宁疗护住院起付线减半);
- 保留所有病历和费用清单:若报销有异议,可作为申诉依据;
- 关注“长护险”衔接:部分地区(如青岛、南通)将安宁疗护与长期护理保险结合,叠加报销可减轻更多负担。
政策落地难点与未来趋势:让更多患者“病有所安”
尽管安宁疗护医保覆盖已取得进展,但现实中仍存在“三不”痛点:机构少、医生缺、政策落地不均衡,据《中国安宁疗护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每千人口安宁疗护机构床位数仅0.1张,远低于发达国家(如英国3.2张);基层医疗机构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不足,导致转诊不畅。
未来政策或从三方面突破:
- 扩大支付范围:将更多“非医疗性支持服务”(如哀伤辅导、志愿者陪伴)纳入医保;
- 加强基层能力:通过“医联体”模式,推动三级医院安宁疗护团队下沉社区,培训基层医生;
- 全国统一标准:加快制定《安宁疗护医保支付全国基本规范》,解决地区差异问题。
写在最后:比医保更重要的,是“有尊严的选择”
对终末期患者而言,医保政策的支持不仅是经济减负,更是对生命尊严的保障,当治愈不再可能,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亲人的陪伴下,少些痛苦、多些安宁,是医学最温暖的底色。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这样的选择,不妨主动咨询当地医保局(服务热线:12393)或定点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了解政策细节,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而是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安详而有尊严。
参考资料:
- 国家卫健委《关于推进安宁疗护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
- 北京市医保局《关于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管理的通知》(2025)
- 《中国安宁疗护发展报告(2025)》,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注:具体政策以当地医保部门最新规定为准,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