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最新牙齿矫正器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牙齿矫正器的制作流程根据矫正器类型(传统金属/陶瓷托槽矫正器、隐形矫正器、舌侧矫正器等)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将分别介绍最常见的传统固定矫正器(托槽+弓丝)隐形矫正器的制作流程。

2025最新牙齿矫正器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图1

🦷 一、 传统固定矫正器(托槽+弓丝)制作流程

这种矫正器通常由医生在诊所内完成大部分工作,但托槽和弓丝等部件可能由专业厂家生产。

📏 1. 取模与制取石膏模型

  • 目的: 获取患者口腔内牙齿的精确三维形态。
  • 步骤:
    • 医生选择合适大小的托盘。
    • 使用藻酸盐或硅橡胶等印模材料,取上下颌牙列的印模。
    • 将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确保模型表面光滑、无气泡、无缺损,能清晰反映牙齿的邻接关系、咬合关系和形态细节。

🧩 2. 托槽定位与粘接

  • 目的: 在石膏模型上模拟实际牙齿表面,精确规划托槽的粘贴位置(高度、近远中倾斜、唇舌向倾斜)。
  • 步骤:
    • 医生根据诊断方案(如拔牙、非拔牙、支抗设计等)和牙齿移动需求,在石膏模型上用定位器或目测为每个牙齿确定托槽的精确粘贴位置。
    • 使用光固化树脂或化学固化树脂,将托槽(金属或陶瓷)和颊面管(用于磨牙)按照预定位置粘接在石膏模型的相应牙齿上,这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后续牙齿移动的精确性。

🎯 3. 弯制弓丝

  • 目的: 制作具有特定形态和力量的弓丝,作为牙齿移动的“轨道”和“引擎”。
  • 步骤:
    • 医生选择合适直径和材质(不锈钢、镍钛、β钛等)的原始弓丝。
    • 在模型上,根据牙齿的初始排列、咬合关系以及预期的牙齿移动,使用专用钳子(如细丝钳、转矩钳、垂直曲钳等)手工弯制弓丝,可能需要弯制各种曲(如垂直开大/闭合曲、Ω曲、停止曲等)、转矩、摇椅形等。
    • 弯制完成后,将弓丝放入模型中,检查其是否完全入槽(托槽槽沟内),是否与牙齿形态贴合,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弹性和力量。

🔧 4. 粘接辅助装置(可选)

  • 目的: 增强支抗或辅助特定牙齿移动。
  • 步骤:

    根据方案,可能需要在模型上粘接舌侧扣(用于牵引)、腭杆/舌弓(用于增强支抗)、口外弓管等辅助装置。

🧪 5. 消毒与包装

  • 目的: 确保矫正器在粘接前无菌。
  • 步骤:
    • 将粘接好托槽、颊面管和弓丝的石膏模型进行消毒处理(如高压蒸汽灭菌)。
    • 消毒后,小心地将托槽、颊面管和弓丝从模型上取下(注意不要损坏托槽和弓丝)。
    • 将取下的托槽、颊面管、弓丝以及辅助装置(如结扎丝、橡皮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贴上患者信息标签。

🏥 6. 临床粘接与调整

  • 目的: 将制作好的矫正器安装到患者口腔内。
  • 步骤:
    • 患者复诊,医生进行口腔清洁、隔湿、酸蚀、涂粘接剂等准备工作。
    • 将托槽、颊面管精确地粘接在患者牙齿的预定位置上。
    • 将弯制好的弓丝逐个入槽,并用结扎丝或橡皮圈固定。
    • 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磨改过高的尖锐点、检查咬合干扰等。
    • 向患者讲解佩戴注意事项、口腔卫生维护方法、复诊时间等。

🦷 二、 隐形矫正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制作流程

隐形矫正器高度依赖数字化技术,流程相对复杂且标准化程度高。

📱 1. 数字化数据采集

  • 目的: 获取患者口腔高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
  • 步骤:
    • 口内扫描: 使用专用口内扫描仪(如iTero, Trios, True Definition等)在患者口内直接扫描上下牙列,获取数字化模型,这是目前主流方式,舒适、快速、准确。
    • 传统取模+模型扫描: 如果口内扫描受限,医生仍需取传统印模,灌制石膏模型,然后使用高精度模型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转化为数字化模型。

🖥️ 2. 方案设计与模拟

  • 目的: 在数字化模型上规划整个矫正过程,生成一系列牙齿移动步骤。
  • 步骤:
    • 医生将数字化模型上传到矫正器公司的专用设计软件平台(如ClinCheck)。
    • 医生结合临床检查、X光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面部照片等资料,设定矫正目标(排齐、整平、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改善面型等)。
    • 医生使用软件工具进行方案设计:
      • 标记关键牙齿(如需要拔除的牙、需要特殊移动的牙)。
      • 设定牙齿移动的目标位置(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倾斜、旋转、伸长/压低)。
      • 设计附件(小树脂突,用于辅助复杂移动)的位置和形态。
      • 设计橡皮圈牵引(如II类、III类牵引)的挂钩和施力方向。
      • 设定治疗周期和每副牙套的佩戴时间(通常1-2周)。
    • 软件会根据医生设定的目标,自动生成一系列中间步骤(通常10-50步不等),模拟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步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过程,医生可以预览每一步的牙齿移动效果,并进行调整优化。

📋 3. 方案审核与确认

  • 目的: 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医生和患者的期望。
  • 步骤:
    • 医生仔细审核ClinCheck方案,检查每一步的移动是否合理、可预测、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医生与患者沟通,展示3D动画模拟效果,解释方案细节、预期时间、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 医生和患者共同确认方案后,医生在软件中提交方案。

🖨️ 4. 3D打印与制造

  • 目的: 将数字化的每一步牙齿形态转化为实体牙套。
  • 步骤:
    • 矫正器公司收到确认的方案后,利用工业级3D打印技术(如光固化立体成型SLA或DLP)制造出每一步牙齿形态的树脂牙模。
    • 通常需要打印多套完整的牙模(初始位置、每一步中间位置、最终位置)。

🧪 5. 热压成型

  • 目的: 在树脂牙模上压制出透明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牙套。
  • 步骤:
    • 将透明的高分子材料片(如隐适美使用SmartTrack材料,时代天使使用不同材质)加热到软化温度。
    • 将加热软化的材料片迅速覆盖在第一步的树脂牙模上。
    • 利用真空负压和高压,使材料紧密贴合在牙模表面,冷却定型后,形成第一步的隐形牙套。
    • 重复此过程,为方案中的每一步都制作一副牙套。

🔍 6. 质检与抛光

  • 目的: 确保每副牙套质量合格,边缘光滑舒适。
  • 步骤:
    • 对每副成型的牙套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尺寸精度、边缘完整性、气泡、瑕疵等。
    • 对牙套进行精细的边缘抛光处理,使其佩戴更舒适,减少对口腔软组织的刺激。

📦 7. 包装与运输

  • 目的: 将整套牙套安全送达诊所。
  • 步骤:
    • 将整套牙套(通常按阶段分组,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以及附件(如果需要)、橡皮圈、咬胶、专用清洁片等,按照顺序分装在专用盒子里。
    • 贴上患者信息和佩戴顺序标签。
    • 通过快递将整套矫正器发送给医生诊所。

🏥 8. 临床粘接附件与佩戴指导

  • 目的: 在患者口腔内安装附件并开始佩戴牙套。
  • 步骤:
    • 患者复诊,医生根据设计方案,在指定牙齿上粘接附件(如果需要),附件粘接需要精确的位置和形态。
    • 医生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佩戴、摘取牙套,强调佩戴时间(每天20-22小时以上)、清洁方法(牙套清洁片、软毛刷)、咬胶的使用(帮助牙套完全就位)。
    • 发放后续阶段的牙套,告知复诊计划(通常每4-6周复诊一次)。
    • 开始监控牙齿移动进度,必要时进行方案微调(如更换新阶段牙套时发现移动偏差,可能需要设计“加力”牙套)。

📌 总结关键点

  • 个性化是核心: 无论是哪种矫正器,其制作流程的核心都是基于患者独特的口腔状况和矫正目标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制作。
  • 精准度至关重要: 从取模/扫描的准确性,到托槽定位/附件粘接的精确性,再到弓丝弯制/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每一步的微小误差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
  • 医技合作: 传统矫正器依赖医生的手工技能;隐形矫正器则高度依赖医生与矫正器设计/制造公司的紧密合作(方案设计、审核)。
  • 临床调整不可或缺: 无论是哪种矫正器,制作完成后都需要医生在患者口内进行粘接、调整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制作流程只是起点,整个矫正过程需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和持续的诊疗管理。

希望这个详细的流程说明能帮助你全面了解牙齿矫正器是如何诞生的!如果你对某个具体步骤或某种矫正器还有疑问,随时可以继续问我哦 😊。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