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矫正后牙齿前突?刚做完矫正为何还突?

牙齿矫正后出现牙齿前突(尤其是前牙)的情况确实令人困扰,但这并非罕见,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复发”或“不稳定”,理解其原因和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矫正后牙齿前突?刚做完矫正为何还突?-图1

📍 为什么矫正后牙齿会前突?(主要原因)

  1. 矫正方案设计或执行问题:

    • 骨骼问题未解决: 如果你的牙齿前突主要是由于上颌骨发育过度(骨性前突)或下颌发育不足(骨性后缩),单纯的牙齿排齐和内收可能无法完全解决根本问题,牙齿在牙槽骨内移动到了新的位置,但骨骼形态没有改变,或者移动后骨骼有轻微的继续生长趋势(尤其在青少年),导致牙齿又显得前突。
    • 拔牙方案不当: 对于需要拔牙来为内收前牙创造空间的患者,如果拔牙量不足、拔牙位置选择不当(如该拔双尖牙却拔了磨牙),或者没有充分利用拔牙间隙进行有效的支抗控制,可能导致前牙内收不足或后牙前移过多,使前突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 支抗控制失败: 在矫正过程中,需要将后牙作为“支点”来稳定,以便前牙能够有效内收,如果支抗控制不足(比如后牙向前移动了),那么前牙内收的空间就变小了,最终效果可能不佳或复发。
    • 过度内收或转矩控制不当: 有时为了追求快速效果,过度内收前牙,或者没有精确控制牙齿的倾斜度和转矩(牙齿在牙槽骨内的旋转角度),可能导致牙根位置不佳,牙齿在去除矫治器后容易反弹回更前突的位置。
    • 垂直向控制不佳: 在矫正中打开咬合(如深覆合矫正)时,如果后牙伸长过多,或前牙压低不足,也可能导致面部高度增加,使牙齿在视觉上或实际位置上显得更前突。
  2. 保持不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 保持器佩戴不足或未佩戴: 牙齿在新的位置需要时间(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久)来稳定在牙槽骨中,矫正结束后,必须按照正畸医生的要求长期、严格佩戴保持器(通常是全天候戴一段时间后,过渡到仅夜间佩戴),如果过早停止佩戴、佩戴时间不够、或者保持器丢失/损坏未及时更换,牙齿在肌肉力量(如嘴唇、舌头)和咬合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回到原来的位置,导致前突复发。
    • 保持器设计或制作问题: 保持器需要精确贴合矫正后的牙齿形态,如果制作不精确(如热压膜保持器与牙齿不密合),或者活动保持器的卡环力量过大、基托压迫牙齿,也可能导致牙齿移动。
  3. 肌肉功能与习惯因素:

    • 唇肌力量不平衡: 如果上唇肌肉力量过强(如“厚嘴唇”习惯性用力包住牙齿),或者下唇肌肉力量较弱,持续的力量会推前牙向前移动。
    • 不良口腔习惯: 吐舌习惯(舌头持续顶在前牙内侧)是导致牙齿前突复发的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原因。口呼吸(长期用嘴呼吸,导致上唇短缩、唇肌力量异常)、咬唇/咬颊习惯等也会对牙齿位置产生不良影响。
    • 舌体过大或位置异常: 舌体过大或习惯性地位于前牙之间,会持续推前牙向前。
  4. 智齿问题:

    未拔除的智齿,尤其是下颌智齿,在萌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力量,推前面的牙齿向前,导致前突复发。

  5. 生长发育因素(主要针对青少年):

    如果矫正结束时尚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骨骼的继续发育(如下颌骨发育不足)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最终位置。

  6. 牙周健康问题:

    牙周支持组织(牙槽骨、牙龈)的健康是牙齿稳定的基础,如果存在牙周炎或牙槽骨吸收,牙齿的稳定性会下降,更容易发生移动,包括前突。

📍 发现矫正后牙齿前突了,该怎么办?

  1. 立即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自行处理或拖延,你的正畸医生最了解你的原始情况、矫正过程和牙齿现状。
  2. 预约复诊评估:
    •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观察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变化。
    • 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X光片)是必需的,这能帮助医生:
      • 评估牙齿在牙槽骨内的位置(牙根方向)。
      • 观察牙槽骨情况(有无吸收)。
      • 分析骨骼关系(是否仍有骨性问题)。
      • 检查智齿情况。
      • 与原始片对比,判断是轻微调整还是严重复发。
    • 评估你的口腔习惯(如吐舌)和肌肉功能。
  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方案:
    • 轻微调整/复发:
      • 调整保持器: 如果是保持器问题(如变形、不贴合),可能需要重新取模制作新的保持器,有时医生可能会在现有保持器上进行加力调整(需专业操作)。
      • 短期加强保持: 要求更严格、更长时间地佩戴保持器(如白天也戴)。
      • 去除不良习惯: 医生会指导你如何纠正吐舌、口呼吸等习惯,可能需要配合肌功能训练或使用肌功能矫治器。
      • 密切观察: 如果变化很小且稳定,医生可能建议先观察。
    • 中度复发:
      • 二次矫正: 这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通常需要重新佩戴矫治器(可能是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通过轻度的牙齿移动(再次内收前牙、调整后牙位置等)来恢复理想的位置,治疗时间可能比第一次短。
      • 保持器配合局部调整: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结合保持器和局部弓丝加力。
    • 严重复发/骨性问题: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如果复发严重或根本原因是骨骼问题,单纯正畸效果有限,可能需要联合正颌外科手术(如上颌骨后退术、下颌骨前徙术)来从根本上改善骨骼关系,然后再进行正畸精细调整。
      • 复杂的二次矫正: 即使不做手术,二次矫正的方案也可能比第一次更复杂,治疗时间更长。
    • 拔除智齿: 如果智齿是导致复发的因素,需要及时拔除。

📍 如何预防矫正后牙齿前突?

  1. 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 精确的诊断、合理的方案设计、精细的矫治器控制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成功矫正和长期稳定的基础。
  2. 严格遵守医嘱: 包括佩戴橡皮筋、头帽等(如果需要),以及最重要的——终身佩戴保持器!不要因为牙齿看起来稳定了就擅自停戴或减少佩戴时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保险”。
  3. 彻底纠正不良习惯: 矫正期间和矫正后都要有意识地纠正吐舌、口呼吸、咬唇等习惯,如有必要,寻求言语治疗师或正畸医生的帮助进行肌功能训练。
  4. 定期复诊: 即使矫正结束并佩戴保持器后,也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通常建议每6个月到1年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处理。
  5.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健康的牙周是牙齿稳定的基础,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
  6. 及时处理智齿问题: 如果医生建议拔除智齿,应遵医嘱进行。

牙齿矫正后出现前突复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涉及方案、执行、保持、肌肉习惯、骨骼、智齿等多个方面。关键在于及时寻求专业正畸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并制定最适合你的个体化解决方案(从调整保持器到二次矫正甚至正颌手术)。严格佩戴保持器、纠正不良习惯是预防复发的核心,不要因为一次复发就灰心,通过专业的处理,通常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