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和修复过程中,除了核心的种植体(人工牙根) 本身,还需要多种辅助材料来确保手术成功、骨结合良好、最终修复体美观耐用,这些辅助材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类别和具体材料:

骨增量材料(解决骨量不足问题)
当牙槽骨高度或宽度不足时,需要进行植骨手术,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支持。
- 自体骨:
- 来源: 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颌骨颏部、上颌结节、髂骨等)。
- 优点: 无免疫排斥反应,骨诱导和骨引导能力强,成骨效果最好。
- 缺点: 需要额外手术部位,增加创伤和手术时间,骨量有限。
- 异体骨:
- 来源: 同种异体骨(捐献者骨)或异种异体骨(如牛骨、猪骨)。
- 优点: 来源相对丰富,避免自体骨取骨创伤。
- 缺点: 存在免疫排斥风险(虽然经处理可降低),可能传播疾病(极罕见),骨诱导能力弱于自体骨,愈合速度可能较慢。
- 常见类型: 冻干骨、脱钙骨基质、骨颗粒。
- 骨替代材料:
- 来源: 人工合成或无机矿物。
- 优点: 无免疫排斥风险,无疾病传播风险,来源广泛,可塑性好,降解速度可控。
- 缺点: 骨诱导能力弱,主要起骨引导作用,最终需被自体骨替代。
- 常见类型:
- 羟基磷灰石: 最常用,与人骨矿物成分相似,生物相容性好,降解慢。
- β-磷酸三钙: 降解速度比HA快,常与HA混合使用。
- 磷酸钙陶瓷: 如双相磷酸钙陶瓷(HA+β-TCP)。
- 生物活性玻璃: 具有促进骨再生的生物活性。
- 骨引导屏障膜:
- 作用: 放置在骨缺损区域,覆盖骨移植材料,阻挡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为骨细胞生长提供空间,引导骨组织再生。
- 类型:
- 可吸收膜: 如胶原膜、聚乳酸膜、聚乙醇酸膜等,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缺点是支撑力相对较弱,降解速度需与骨再生速度匹配。
- 不可吸收膜: 如聚四氟乙烯膜,优点是支撑力强,缺点是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基台
基台是连接埋入牙槽骨内的种植体和位于口腔内的牙冠(修复体)的中间部件。
- 材料:
- 钛及其合金: 最常用,生物相容性极佳,强度高,耐腐蚀,与牙龈组织结合性好,是金标准。
- 氧化锆: 全瓷材料,美观性极佳(无金属色),生物相容性好,适合对金属过敏或前牙美学区要求高的患者,强度需足够,否则有崩瓷风险。
- 其他: 金合金(较少用,主要用于特殊基台或临时基台)。
- 类型:
- 愈合基台: 种植体植入后,牙龈愈合期间使用的基台,形成良好的袖口形态。
- 转移基台: 用于将种植体在口腔内的精确位置和角度转移至石膏模型上,用于制作最终修复体。
- 最终基台: 永久性连接在种植体上,支撑最终牙冠的基台。
- 个性化基台: 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如角度、位置)定制,优化美学和生物学效果。
修复体(牙冠)
安装在基台上的最终人工牙。
- 临时修复体:
- 作用: 在最终修复体制作完成前,恢复美观和部分咀嚼功能,维持牙龈形态和空间。
- 材料: 通常是树脂类材料(如PMMA),制作相对简单快捷。
- 最终修复体:
- 材料:
- 全瓷: 如氧化锆、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如E.max)、长石质陶瓷等,美观性最佳,生物相容性好,无金属过敏风险,强度高的全瓷(如氧化锆)可用于后牙。
- 金属烤瓷: 金属内冠(通常为镍铬合金或贵金属合金)外烤瓷层,兼顾强度和美观,但金属边缘可能暴露或影响牙龈颜色,金属离子释放问题(尤其镍铬合金)。
- 全金属: 如贵金属合金(金、钯等)或非贵金属合金(钴铬、镍铬),强度极高,主要用于后牙,但美观性差,现在较少用于前牙。
- 树脂: 用于临时修复或小范围缺损修复,强度和耐磨性不如瓷。
- 类型:
- 单冠: 替代一颗缺失牙。
- 联冠: 连接两个或多个种植体或天然牙,增加稳定性。
- 种植桥: 利用种植体支撑,修复多颗连续缺失牙。
- 覆盖义齿: 利用种植体(通常2-4颗)作为固位体,增强传统全口或半口义齿的稳定性和固位力(如 Locator、球帽、杆卡附着体)。
- 材料:
手术辅助材料
- 手术导板:
- 作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CBCT扫描、口内扫描)预先设计种植体的理想位置、角度、深度,通过3D打印或CAD/CAM制作的个性化模板,引导手术钻头精确操作,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 类型: 牙支持式、粘膜支持式、骨支持式。
- 骨测量工具:
如骨测量尺、探针,用于术中评估骨量和深度。
- 取模材料:
- 用于获取口腔内精确的印模,以便在技工室制作修复体或基台。
- 传统材料: 硅橡胶(加聚型和缩聚型)、藻酸盐印模材、聚醚印模材。
- 数字化取模: 口内扫描仪直接获取数字印模数据,无需传统印模材料。
其他辅助材料
- 缝线:
- 用于手术切口的关闭。
- 材质: 可吸收(如羊肠线、合成可吸收线 - PGA, PDS, Vicryl)或不可吸收(如丝线、尼龙线)。
- 类型: 单股线(减少细菌滞留)、多股线(强度高)。
- 止血材料:
如明胶海绵、胶原海绵、氧化纤维素等,用于术中或术后局部止血。
- 抗菌药物:
如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凝胶(如米诺环素凝胶),用于预防或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 骨替代材料载体:
如胶原海绵、骨膜等,用于承载和固定骨替代颗粒。
种植牙的成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种材料的协同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口腔条件(骨量、咬合、美观需求、全身健康状况、经济预算等)以及自身的临床经验,选择最合适的辅助材料组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导板、口扫)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的精准度和可预测性,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用材料的优缺点和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