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存活”这个术语主要指的是种植体(即植入牙槽骨内的“人工牙根”)在植入体内后,能够稳固地与周围的牙槽骨形成良好的结合(即骨结合),并且在功能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松动、脱落或因严重并发症而需要被移除的情况。

种植牙存活意味着“种下去的钉子(种植体)还好好地长在骨头里,没有掉出来”,这是种植牙成功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
种植牙存活的关键特征和标准
- 种植体稳固: 种植体在植入后,经过愈合期(通常3-6个月),与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在后续的修复体(牙冠、牙桥)安装后,以及日常咀嚼使用中,种植体本身不会出现任何松动或晃动。
 - 无种植体相关并发症导致移除: 没有发生因种植体本身的问题(如种植体断裂、严重感染导致骨破坏无法控制、种植体与周围组织严重排斥等)而必须手术取出种植体的情况。
 - 达到预期的功能时间: 种植体在体内保持稳定状态的时间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的目标(通常认为5年或10年以上的存活率是衡量种植技术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种植牙存活 vs. 种植牙成功
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但侧重点不同:
- 种植牙存活: 关注的是种植体本身的物理存在和稳定性,只要种植体没掉、没断、没严重感染到必须取出,就算存活。
 - 种植牙成功: 是一个更广泛、更全面的概念,除了种植体存活(基础)外,还包括:
- 软组织健康: 种植体周围的牙龈组织健康,没有持续的炎症、红肿、出血、退缩或形成异常的“种植体周围袋”。
 - 无种植体周围炎: 没有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持续吸收(骨吸收),这种吸收会威胁到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
 - 修复体功能良好: 安装的牙冠、牙桥或义齿能够有效恢复咀嚼功能,发音正常,美观满意,没有不适。
 - 无其他并发症: 没有出现与修复体相关的并发症(如崩瓷、咬合问题、邻牙损伤等)。
 
 
- 种植牙存活 = 种植体在体内稳固存在,没有脱落或因严重并发症被取出。
 - 种植牙成功 = 种植体存活 + 周围软组织健康 + 无种植体周围炎 + 修复体功能美观良好 + 无其他并发症。
 
种植牙存活是种植牙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种植牙即使存活了,但如果周围牙龈发炎、骨头吸收、牙冠损坏或咬合不适,就不能算完全成功,在临床研究和日常交流中,“存活率”常被用来衡量种植技术的长期可靠性,因为它是最基础、最客观的指标。
当你听到“种植牙存活率很高”时,通常指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如5年、10年、15年),大部分植入的种植体都成功地留在了患者口中,没有脱落或因严重问题被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