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最新牙齿反颌矫正方法有哪些?怎么选对?

牙齿反颌,俗称“地包天”或“兜齿”,是指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唇侧(前面)的一种错颌畸形,它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咀嚼功能、发音,甚至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问题,并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025最新牙齿反颌矫正方法有哪些?怎么选对?-图1

矫正反颌的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反颌的类型(牙齿性、骨性或混合性)、严重程度以及生长发育阶段来制定个体化的方案,以下是主要的矫正方法:

🧒 一、 儿童及青少年矫正(利用生长发育潜力)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矫正反颌效果通常更好,因为可以利用颌骨的生长潜力进行引导。

  1. 乳牙期反颌(3-5岁):

    • 目标: 矫正反颌,引导上颌骨正常发育,防止下颌过度前伸和后缩,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
    • 方法:
      • 活动矫治器: 如上颌牙垫式矫治器、带斜面导板的活动矫治器,通过戴在牙齿上的装置,将下颌引导到正常位置,刺激上颌骨生长。
      • 简单固定矫治器: 有时也可能使用简单的固定装置进行引导。
    • 优点: 简单、无创或微创,能早期干预,利用生长潜力。
    • 缺点: 需要患者配合戴用,效果可能有限,主要用于功能性反颌或轻度骨性反颌。
  2. 替牙期反颌(6-12岁):

    • 目标: 矫正反颌,引导颌骨正常发育,建立中性咬合关系,防止反颌加重和恒牙列问题。
    • 方法:
      • 功能性矫治器: 这是此阶段最常用的方法。
        • 前方牵引矫治器: 这是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骨性反颌(最常见类型)的核心方法,通过连接在上颌牙(通常用粘接在乳磨牙或恒磨牙上的带环或矫治器)和头帽(戴在头后部)或颏兜(戴在下巴上)的装置,施加持续、温和的向前牵引力,刺激上颌骨向前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过度生长或引导其回缩。
        • FR-III型功能矫治器: 一种固定或活动式的矫治器,通过特定的导面引导下颌向后、向上移动,刺激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
        • 其他: 如肌激动器等。
      • 固定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等): 如果反颌主要由牙齿因素引起(如个别牙反颌),或者功能性矫治器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可能需要配合使用颌间牵引(橡皮筋)来帮助牙齿移动和调整咬合关系。
      • 简单活动矫治器: 对于个别牙反颌或轻度反颌,有时仍可使用活动矫治器。
  3. 恒牙早期反颌(12-18岁):

    • 目标: 全面排齐牙齿,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矫正反颌。
    • 方法:
      • 固定矫治器(主流): 使用传统的金属托槽、陶瓷托槽或自锁托槽等,通过施加精确的力,移动牙齿到理想位置,常配合颌间牵引(III类牵引)来帮助纠正反颌关系。
      • 隐形矫治器: 对于某些类型的反颌(尤其是牙齿性反颌),隐形牙套(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美观舒适,但需要患者高度配合。
      • 功能性矫治器: 如果仍有生长潜力,可考虑配合使用功能性矫治器辅助治疗。
      • 正颌手术: 对于严重的骨性反颌,此阶段可能开始进行术前正畸准备(即掩饰性治疗或手术前正畸),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

👨 二、 成年人矫正(生长潜力有限)

成年人的颌骨已经停止发育,矫正主要依靠牙齿的移动,对于严重的骨性问题,正颌手术是必要的。

  1. 掩饰性正畸治疗(非手术):

    • 目标: 通过牙齿的代偿性移动,尽可能改善反颌的外观和咬合功能,但不改变颌骨位置。
    • 方法:
      • 固定矫治器: 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牙齿的倾斜移动、整体移动等,将下前牙向唇侧移动,上前牙向舌侧移动(如果空间允许),或者通过拔牙创造空间来调整牙齿位置,使咬合关系尽可能接近正常,效果取决于反颌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 隐形矫治器: 对于中度、部分可代偿的骨性反颌或牙齿性反颌,隐形矫治器可以提供美观、舒适的解决方案。
    • 局限性: 对于严重的骨性反颌,掩饰性治疗的效果有限,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面部美观问题(如下巴前突),咬合关系也可能不够稳定,容易复发,长期效果不如手术。
  2.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手术):

    • 目标: 彻底纠正骨性反颌,不仅改善牙齿咬合关系,更重要的是改善面部轮廓(如矫正下巴前突、改善面中份凹陷),达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 方法:
      • 术前正畸: 在手术前,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排齐和整平,将牙齿移动到手术所需的位置,去除干扰,为手术创造条件,通常需要1-1.5年。
      • 正颌手术: 在全身麻醉下,通过外科手术截断颌骨,将上颌骨向前移动(Le Fort I型截骨术),和/或将下颌骨向后移动(下颌矢状劈开术),或者两者结合,达到正确的颌骨位置关系,这是治疗严重骨性反颌最有效的方法。
      • 术后正畸: 手术后约3-6个月(待骨愈合稳定后),继续进行固定矫治或隐形矫治,精细调整牙齿咬合关系,确保上下牙列紧密咬合,稳定治疗效果,通常需要6-12个月。
      • 保持器: 手术后正畸结束后,必须长期佩戴保持器(通常是上下颌的透明压膜保持器,可能需要夜间终身佩戴),防止复发。
    • 优点: 效果显著、稳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骨性问题,改善面部美观。
    • 缺点: 治疗周期长(通常2-3年或更长)、费用高、需要多学科合作(正畸医生、颌面外科医生)、有手术风险和恢复期。

📌 总结关键点

  1. 早期干预很重要: 乳牙期和替牙期的反颌,尤其是骨性反颌,应尽早找正畸医生评估,早期治疗(如前方牵引)能利用生长潜力,事半功倍,避免恒牙期更复杂、更昂贵的治疗。
  2. 个体化方案: 没有哪种方法是万能的,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反颌类型(牙齿性/骨性)、严重程度、面部比例、生长发育潜力、个人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制定最适合你的方案。
  3. 专业评估是前提: 必须找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这包括:
    • 口腔检查
    • X光片(全景片、头影测量片)
    • 模型分析
    • 面部分析
    • 必要时拍摄CT
  4. 保持是关键: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矫正,矫正结束后都必须认真佩戴保持器!反颌,尤其是骨性反颌,复发风险较高,保持器是维持长期效果的重要保障。
  5. 沟通与配合: 矫正过程需要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定期复诊,保持口腔卫生,遵守医嘱(如正确佩戴矫治器、牵引橡皮筋等)。

建议: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反颌问题,不要自行判断或尝试自行矫正,尽快预约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咨询和评估,这是获得最佳矫正效果的第一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