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医保“两病”政策宣传牌全解读:参保人必看,社区/医院这样用
“医生,我高血压好多年了,平时吃药能报销吗?”“我妈糖尿病,社区门诊能报销多少?”在基层医疗机构,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作为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医保“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已实施多年,但仍有不少参保人对具体待遇、申请流程“一头雾水”,而挂在社区服务中心、医院门诊、药店的“医保两病政策宣传牌”,正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医保两病政策宣传牌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核心内容?不同场景下如何用好它?宣传方又该如何制作才能让政策“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先搞懂:“两病”政策到底保什么?为什么需要宣传牌?
“两病”即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患者已超3亿,长期用药控制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但以往不少患者面临“报销门槛高、比例低、跑腿远”的难题,2025年起,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推进“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明确保障对象为参加基本医保的“两病”参保患者(需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包括门诊用药费用报销、统筹基金支付限额、简化认定流程等,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但政策好,更要让群众“知道、明白、会用”,现实中,不少中老年参保人看不懂医保术语,年轻人可能不了解家中父母的待遇,基层工作人员也常需反复解释。“医保两病政策宣传牌”的作用就凸显了:它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将复杂的政策条款转化为“一看就懂”的视觉信息,无论是社区里的散步老人、医院门诊的候诊患者,还是药店购药的参保人,都能通过宣传牌快速获取关键信息,避免“政策躺在文件里,群众不知如何享”。
宣传牌上必须有!2025年“两病”政策核心内容清单
一张合格的医保两病政策宣传牌,需精准覆盖参保人最关心的5类问题,内容需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最新政策(具体以当地医保部门发布为准,以下为全国普遍适用要点):
▶ 1. 谁能享受?“两病”保障对象明确界定
- 参保要求:必须参加职工基本医保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 疾病要求:经基层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需符合国家《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标准)。
- 特殊说明:已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的“两病”患者,仍按原政策执行,不重复享受。
▶ 2. 报销什么?“两病”门诊用药范围和报销规则
- 药品范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内的“两病”常用药,包括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具体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为准。
- 报销比例:
- 职工医保:门诊费用报销比例50%-70%(具体看当地政策),不设起付线(部分城市设最低起付线,如500元/年);
- 居民医保:门诊费用报销比例50%-60%,多数地区不设起付线(或设较低起付线,如30-50元/年)。
- 支付限额:年度统筹基金支付限额,职工医保一般为5000-10000元,居民医保一般为3000-5000元(各地差异较大,以当地为准)。
▶ 3. 怎么办?“两病”待遇认定和报销流程
- 认定流程:
① 参保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
② 医生确诊“两病”并填写《“两病”门诊用药认定表》;
③ 医保系统自动备案,即时享受待遇(无需额外申请)。 - 报销流程:
- 门诊统筹报销:持医保卡/电子医保卡在定点医疗机构或药店直接结算,个人支付部分自付,统筹基金部分由医院/药店与医保部门结算;
- 异地就医:备案后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直接结算(未备案需先垫付,回参保地报销)。
▶ 4. 去哪看?“两病”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清单
宣传牌需列出当地“两病”定点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定点零售药店名称、地址、咨询电话,方便参保人就近选择,可标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即可报销”,引导基层首诊。
▶ 5. 常见误区:这些“坑”要避开!
- ❌ “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两病药费?”→ 错!门诊用药即可报销;
- ❌ “两病认定必须去大医院?”→ 错!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认定;
- ❌ “所有降压药、降糖药都能报?”→ 错!仅限医保目录内药品(宣传牌可附“目录内药品示例”图片);
- ❌ “当年没用完的报销额度能跨年结转?”→ 多数地区不能,需及时就医。
不同场景下的宣传牌:社区、医院、药店各有侧重
“两病”政策宣传牌并非“千篇一律”,需根据放置场景调整内容和形式,才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 场景1:社区/街道宣传栏——面向中老年居民,突出“便民性” 重点**:简化认定流程(“社区医生就能开药报销”)、年度报销限额、常见药品报销比例、社区定点机构地址;
- 形式建议:用大字体、对比色(如黑底白字、黄底黑字),搭配漫画插图(如老人拿药、医生问诊),避免密集文字;附社区医保咨询电话,方便现场提问。
▶ 场景2: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区——面向患者及家属,突出“指引性” 重点**: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报销材料清单、医院“两病”门诊位置、药店购药指引;
- 形式建议:结合医院导览图,标注“两病门诊”“医保结算窗口”位置;设置“政策问答”互动区(如“您的问题:异地就医怎么备案?答案:打开支付宝搜索‘医保异地备案’…”)。
▶ 场景3:零售药店——面向购药人群,突出“即时性” 重点**:药店目录内药品清单、直接结算流程、药店优惠活动(如“刷医保卡买XX药享9折”);
- 形式建议:在药品货架旁设置小型立牌,标注“此药品属‘两病’报销目录,刷卡立减XX元”;收银台摆放“医保结算指南”卡片,方便顾客快速了解。
参保人必看:3步读懂宣传牌,用好“两病”报销权益
面对宣传牌,如何快速提取有用信息?三看”原则:
第一步:看“保障对象”——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重点核对“是否参保”“是否确诊高血压/糖尿病”,避免“已享受门诊慢特病待遇”仍重复申请。
第二步:看“报销规则”——算清“能报多少、花多少”
结合自己的用药情况,看“报销比例”“支付限额”,比如每月药费500元,居民医保报销60%,自己只需付200元。
第三步:看“办理流程”——知道“去哪办、带什么”
若需首次认定,直接带医保卡到社区医院看诊,无需额外材料;异地患者提前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备案,就医时直接结算。
宣传方制作指南:如何让宣传牌“活”起来?
政策宣传不是“贴完就完”,一张有效的宣传牌需兼顾“准确性、易读性、传播性”,给基层医保部门、社区、医疗机构的制作建议:
内容权威:严格核对最新政策
以当地医保局发布的“两病”政策文件为蓝本,避免使用过时信息(如2025年部分地区调整了报销比例或限额),可标注“政策依据:XX市医保局2025年X号文件”。
形式直观:用“视觉语言”代替文字堆砌
- 多用图表:如“报销比例对比图”(职工vs居民)、“流程图”(认定→报销→结算);
- 少用术语:“统筹基金”改为“医保报销部分”,“起付线”改为“需自付的最低金额”;
- 突出重点:关键数据(如“报销60%”“不跑腿”)用加粗、色块标注。
互动留痕:让宣传牌“有用又有趣”
- 附“政策满意度二维码”,参保人扫码可留言提问或建议,医保部门定期回复;
- 设置“政策更新提醒”栏,标注“最新调整:2025年X月起新增XX药品报销”。
定期维护:避免“过时宣传牌误导人”
每季度检查一次宣传牌内容,遇政策调整及时更换;对破损、褪色的宣传牌及时修复或替换,确保信息清晰可读。
小宣传牌,大民生温度
医保“两病”政策宣传牌,看似一块小小的牌子,实则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连心桥”,它让参保人在家门口就能get“能报多少、去哪报、怎么办”,让“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民生温度看得见、摸得着,作为参保人,主动关注、读懂宣传牌,用足用好政策权益;作为宣传方,用心打磨、更新宣传牌,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唯有双向奔赴,才能真正让“两病”保障政策惠及每一位需要的患者,为健康中国筑牢基层防线。
你所在社区的“两病”宣传牌信息全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使用体验~ (政策细节以当地医保部门最新发布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