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镶了牙现在还能矫正牙齿吗?

是的,镶了牙(牙齿修复体)后,通常是可以进行牙齿矫正的,但这比单纯矫正天然牙齿要复杂一些,需要更加谨慎的评估和专业的处理。

镶了牙现在还能矫正牙齿吗?-图1

关键在于“镶了什么”以及“如何处理”,不同的牙齿修复体对矫正的影响和应对方法也不同:

🦷 常见的牙齿修复体及其对矫正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1. 烤瓷牙/全瓷牙(牙冠):

    • 影响: 牙冠表面光滑,托槽(牙套上的小铁片)直接粘接在上面容易脱落,牙冠本身在矫正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力量,如果质量不佳或设计不合理,有崩瓷或松动的风险。
    • 应对方法:
      • 特殊粘接技术: 正畸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粘接剂和粘接技术(如间接粘接法)来增强托槽在牙冠上的粘接力。
      • 谨慎加力: 矫正过程中施加的力量需要更加温和、精确,避免对牙冠造成过大应力。
      • 评估牙冠状态: 矫正前需要评估牙冠的边缘密合度、咬合关系、是否有隐裂或继发龋坏,如果牙冠状态不佳,可能需要先拆除或更换。
      • 必要时修改牙冠: 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牙冠上预先制作一个小凹槽或点状结构来辅助托槽固位(但这有风险,需由修复医生和正畸医生共同评估决定)。
  2. 瓷贴面:

    • 影响: 贴面通常很薄,直接粘接托槽容易脱落或导致贴面破裂。
    • 应对方法:
      • 优先选择隐形矫正: 隐形矫正器(如隐适美)通过包裹牙齿施加力量,不直接在贴面上粘贴附件,大大降低了脱落和损坏的风险,是镶贴面后矫正的首选方案之一。
      • 特殊粘接: 如果选择传统矫正,同样需要使用特殊粘接技术和材料,并非常小心地施加力量。
      • 评估贴面状态: 检查贴面的边缘、粘接强度、有无裂缝或松动。
  3. 嵌体/高嵌体:

    • 影响: 主要作用于咬合面,对托槽粘接在邻面或唇颊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确保嵌体本身稳固,边缘密合。
    • 应对方法: 通常可以正常进行矫正,正畸医生会注意托槽避开嵌体的边缘线,避免粘接在薄弱区域,需要定期检查嵌体状态。
  4. 种植牙:

    • 影响: 这是最需要谨慎处理的情况。 种植体是“骨整合”在牙槽骨中的,它没有牙周膜,不能像天然牙一样移动,在矫正过程中:
      • 种植体本身不能移动。
      • 施加在种植体上的力量过大,可能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甚至松动失败。
      • 矫正的目标是移动旁边的天然牙,以达到排齐或改善咬合的目的。
    • 应对方法:
      • 严格评估: 矫正前必须由种植医生和正畸医生共同评估种植体的骨结合状况、位置、咬合关系等。
      • 避免种植体受力: 矫正方案设计必须确保种植体不承受主要的移动力量,托槽不能直接粘在种植牙冠上(通常粘在相邻的天然牙上),矫正力要避开种植体。
      • 精确控制: 需要非常精确地控制矫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可能需要额外支抗: 有时需要使用额外的支抗装置(如种植体支抗钉)来移动其他牙齿,同时保护已有的种植体。
  5. 活动义齿(局部或全口):

    • 影响: 活动假牙通常可以摘戴,矫正时:
      • 假牙会干扰矫正器(尤其是托槽和弓丝)的放置和操作。
      • 矫正过程中牙齿位置改变,活动假牙可能不再合适。
    • 应对方法:
      • 暂时摘除: 在进行固定矫正(戴托槽)时,通常需要暂时摘除活动假牙,直到矫正结束。
      • 矫正后调整/重做: 矫正完成后,牙齿位置改变,原有的活动假牙肯定不合适,需要根据新的牙齿位置重新制作或调整活动假牙。
      • 隐形矫正: 隐形矫正器可以摘戴,吃饭和刷牙时取下,佩戴活动假牙的患者通常也能佩戴,但需要医生评估两者是否兼容(空间是否足够)。

📌 进行矫正前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全面检查和评估:

    • 口腔检查: 检查所有修复体的状态(边缘密合度、松动度、咬合、有无继发龋、隐裂等)。
    • X光片: 了解牙根情况、牙槽骨状况、特别是有修复体和种植体的牙齿。
    • 牙周检查: 确保牙周健康,有牙周炎需先治疗。
    • 模型分析: 取模型进行测量分析。
    • 影像学检查: 如需,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等。
    • 多学科会诊: 尤其是有种植牙或复杂修复体时,必须邀请修复医生、种植医生(如有)共同参与评估和制定方案。
  2. 与正畸医生充分沟通:

    • 详细告知医生你所有的牙齿修复情况(类型、位置、时间、材料等)。
    • 讨论矫正的目标、期望值、可能的风险(如修复体脱落、损坏、需要提前拆除或更换修复体等)。
    • 了解不同矫正方式(传统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正)对你情况的利弊。
  3. 制定个性化方案:

    • 正畸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修复体类型、位置、状态、牙齿错颌类型、牙周状况、全身健康状况等)制定最适合的矫正方案。
    • 方案可能包括:选择合适的矫正器类型、特殊粘接技术、精确的力学设计、对修复体的保护措施、可能需要提前处理的修复体等。
  4. 矫正过程中的密切监控:

    • 定期复诊,医生会特别关注修复体的情况(托槽是否牢固、牙冠/贴面有无异常)。
    • 如有修复体脱落或损坏,需要及时处理。
    • 避免啃咬硬物,以免损坏修复体或矫正器。
  5. 矫正后的处理:

    • 通常需要重新制作或调整修复体: 矫正完成后,牙齿位置发生改变,原有的牙冠、贴面、活动假牙等很可能不再适合,需要拆除并根据新的牙齿位置重新制作或调整。这是镶牙后矫正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步!
    • 保持器佩戴:坚持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
  • 镶牙后矫正可行,但挑战更大,需要更专业的处理。
  • 关键在于“镶了什么”以及“如何处理”。 不同修复体(牙冠、贴面、种植牙、活动假牙等)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
  • 全面的评估和多学科合作(正畸+修复+种植)至关重要。
  • 与正畸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风险和预期。
  • 矫正后通常需要重新制作或调整修复体以适应新的牙齿位置。

强烈建议: 如果你镶了牙并希望进行矫正,务必寻找一位经验丰富、处理过类似案例的正畸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 不要自行决定或找不熟悉的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修复体损坏或矫正失败,甚至影响牙齿健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