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过程中切除牙龈(通常称为牙龈切除术或牙龈成形术)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辅助性手术,但并非所有矫正都需要进行,它主要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目的是为了解决牙龈问题,确保矫正效果和长期口腔健康。

以下是关于矫正牙齿时切除牙龈的详细说明:
📍 一、为什么矫正牙齿时可能需要切除牙龈?
-
牙龈增生/过度生长:
- 原因: 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龈组织可能因为炎症(如牙周炎、托槽周围食物嵌塞清洁困难)、激素变化、药物影响(如某些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或个体易感性等原因而过度生长。
- 问题: 过度生长的牙龈可能覆盖部分牙冠,影响牙齿的美观和最终排列效果;也可能堆积食物残渣,导致更严重的炎症和出血;甚至可能阻碍牙齿的移动。
- 处理: 通过牙龈切除术切除多余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正常形态和位置,暴露足够的牙冠,便于清洁和最终美观。
-
“黑三角”问题:
- 原因: 矫正后,尤其是前牙区,相邻牙齿牙根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牙龈乳头(填充牙齿之间“V”形间隙的软组织)未能完全填充,形成所谓的“黑三角”。
- 问题: 影响美观,食物容易嵌塞。
- 处理: 有时在矫正后期或结束后,医生会进行牙龈成形术(可能包括少量切除或移植牙龈组织),重塑牙龈乳头形态,改善美观和自洁作用,但这通常不是简单的“切除”,而是更精细的塑形或移植。
-
牙冠延长术:
- 原因: 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手术,涉及牙龈和部分牙槽骨的切除,在矫正前或矫正中,如果牙齿本身过短(由于龋坏、外伤等导致牙体组织缺损),或者为了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如制作牙冠),需要暴露更多的牙根长度。
- 问题: 牙齿过短影响功能和美观,或为后续修复做准备。
- 处理: 切除牙龈和少量牙槽骨,使临床牙冠(牙龈以上的部分)变长,这通常在矫正前进行,有时也在矫正中或矫正后进行。
-
改善牙龈形态和轮廓:
- 原因: 个别牙齿牙龈形态不对称、过厚或过薄,影响整体笑容美观。
- 处理: 通过牙龈成形术进行精细修整,使牙龈线更整齐、协调。
📍 二、牙龈切除的类型
-
牙龈切除术:
- 目的: 切除牙龈组织(主要是牙龈边缘和牙龈乳头),但不涉及牙槽骨。
- 适用: 主要处理牙龈增生、改善牙龈轮廓、为牙冠延长做准备(有时分步进行)。
- 方法: 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使用手术刀、激光或高频电刀等工具切除多余牙龈组织,修整创面,止血,缝合(有时不缝合)。
-
牙冠延长术:
- 目的: 切除牙龈组织并去除少量覆盖牙根表面的牙槽骨,以增加临床牙冠长度。
- 适用: 牙齿过短、需要暴露更多牙根结构、为修复体(如牙冠)创造足够空间。
- 方法: 需要更精细的操作,通常包括翻瓣(翻开牙龈瓣)、去除骨组织、修整牙龈形态、复位缝合牙龈瓣,创伤相对较大。
-
牙龈成形术:
- 目的: 重塑牙龈形态,使其更美观、更符合生理需求(如改善牙龈乳头形态)。
- 适用: 处理牙龈轮廓不佳、轻微的牙龈增生、改善“黑三角”外观(有时结合移植)。
- 方法: 可能涉及少量切除、牙龈移植(如游离龈移植、结缔组织移植)或利用现有组织进行精细塑形,范围和复杂程度因情况而异。
📍 三、矫正过程中进行牙龈切除的流程
- 评估与诊断: 正畸医生会定期检查你的口腔状况,包括牙龈健康,如果发现牙龈增生、炎症或其他需要处理的问题,会评估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的类型和时机。
- 沟通与计划: 医生会与你详细沟通手术的必要性、目的、过程、风险、预期效果和术后护理,你也需要了解并同意。
- 手术时机:
- 矫正前: 如牙冠延长术通常在矫正开始前进行,为牙齿移动创造空间或条件。
- 矫正中: 如处理矫正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牙龈增生,影响矫正进程或效果时。
- 矫正后(保持器阶段): 如处理矫正后遗留的牙龈形态问题或“黑三角”问题,这是最常见的时间点之一。
- 手术实施: 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根据手术类型,使用相应的器械(手术刀、电刀、激光、超声骨刀等)切除或重塑牙龈组织,有时会配合缝合。
- 术后护理: 非常关键!医生会给出详细的护理指导,包括:
- 止血: 咬棉卷或纱布。
- 冰敷: 减少肿胀(术后24-48小时内)。
- 口腔卫生: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手术区域,之后用软毛牙刷轻轻清洁,配合医生推荐的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
- 饮食: 术后几天吃温凉、软质、非刺激性食物。
- 避免: 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用手术侧咀嚼硬物。
- 药物: 按医嘱服用止痛药和抗生素(如果需要)。
- 复诊: 按时复诊拆线(如果缝了)和检查愈合情况。
📍 四、风险与注意事项
- 术后不适: 疼痛、肿胀、出血是常见的,通常几天内缓解。
- 感染: 严格遵循术后护理可降低风险。
- 牙龈退缩: 手术可能导致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暴露牙根,增加敏感和美观问题风险(尤其操作不当或个体因素)。
- 复发: 如果导致牙龈增生的根本原因(如口腔卫生差、炎症)未解决,增生可能复发。
- 美学效果不理想: 形态可能不如预期。
- 牙根敏感: 牙根暴露后可能出现冷热敏感。
- 需要专业操作: 这项手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生或牙周医生进行,正畸医生有时也会做,但复杂情况(如涉及骨组织)通常需要转诊。
- 不是所有矫正都需要切牙龈。 它是针对特定牙龈问题的辅助性治疗。
- 主要目的: 解决牙龈增生、改善牙龈形态、暴露牙冠(或牙根)、为矫正创造条件或最终效果服务。
- 常见类型: 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牙龈成形术。
- 时机灵活: 可能在矫正前、中、后进行。
- 关键在于沟通和护理: 与正畸医生充分沟通你的情况和担忧,并严格遵循术后护理指导,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寻求专业意见: 如果你正在矫正或计划矫正,且对自己的牙龈状况有疑虑,务必咨询你的正畸医生或口腔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相关手术。
矫正牙齿时切掉一部分牙龈,就像是为牙齿移动“清理场地”或“修整边角”,目的是让牙齿排得更整齐、更美观,同时减少牙龈发炎的风险,这通常在发现牙龈长得太快、形态不美观或者需要暴露更多牙齿表面时进行,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但术后护理非常重要,要好好配合医生指导,才能让牙龈顺利恢复。 如果你对此有任何疑虑,一定要和你的正畸医生详细讨论,了解具体方案和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