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牙齿矫正术语这么多,现在必懂的关键词有哪些?

基础概念与解剖

  1. 正畸: 牙齿矫正的医学专业术语。
  2. 正畸医生: 专门从事牙齿矫正的牙科医生。
  3. 牙列: 口腔中所有牙齿的排列。
  4. 牙弓: 牙齿在牙槽骨中排列形成的弓形曲线。
  5. 咬合: 上下牙齿接触时相互关系的状态(如正常咬合、深覆合、深覆盖、开合、反合等)。
  6. 错颌畸形: 牙齿、颌骨、面部关系的异常,是矫正的对象。
  7. 颌骨: 构成口腔上下骨架的骨头(上颌骨、下颌骨)。
  8. 牙槽骨: 包裹和支持牙齿的骨头。
  9. 牙周组织: 支持牙齿的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
  10. 牙釉质: 牙齿最外层、最坚硬的保护层。
  11. 牙本质: 位于牙釉质下方、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
  12. 牙髓: 牙齿内部的软组织,包含神经和血管。
  13. 牙根: 牙齿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
  14. 牙冠: 牙齿暴露在口腔外的部分。
  15. 牙缝: 牙齿之间的间隙(专业术语常称“间隙”或“接触点”)。
  16. 中线: 上下颌前牙正中间的垂直线,是面部对称性的重要参考。

矫治器类型

  1. 矫治器: 用于移动牙齿和颌骨的装置总称。
  2. 固定矫治器: 粘贴在牙齿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矫治器。
    • 托槽: 粘贴在牙齿表面,用于固定弓丝的小装置,材质有金属、陶瓷(透明)。
    • 自锁托槽: 带有可开合锁盖的托槽,弓丝可直接放入锁盖内,摩擦力较小,复诊间隔可能延长。
    • 颊面管: 粘贴在磨牙(大牙)颊侧(外侧)的管状装置,用于固定弓丝末端或放置其他附件。
    • 弓丝: 弯曲成特定形状的金属丝(镍钛丝、不锈钢丝等),通过托槽施加力量移动牙齿。
    • 结扎丝/橡皮圈: 用于将弓丝固定在托槽槽沟里。
    • 弹簧/橡皮链: 用于施加特定力量(如打开间隙、关闭间隙)。
  3. 活动矫治器: 患者可自行摘戴的矫治器,通常用于早期干预或简单病例。
  4. 功能性矫治器: 利用肌肉力量引导颌骨生长和牙齿移动的活动矫治器(如Twin Block, Frankel, Herbst等)。
  5. 隐形矫治器: 由一系列透明、可摘戴的塑料牙套组成(如隐适美Invisalign, 时代天使Angelalign等)。
  6. 保持器: 矫正结束后,用于维持牙齿在新位置、防止复发的装置(如哈雷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固定丝保持器)。
  7. 支抗: 在移动一组牙齿时,用来抵抗反作用力的牙齿、牙弓、颌骨或外部装置(如头帽、种植钉),可以理解为“锚点”。
  8. 微种植钉: 也称骨钉、支抗钉,植入牙槽骨内的小型钛钉,提供强大的绝对支抗。
  9. 扩弓器: 用于扩大牙弓宽度的装置(如快速扩弓器、慢速扩弓器)。

矫正目标与问题

  1. 排齐: 将不整齐的牙齿排列整齐。
  2. 整平: 将Spee曲线(下颌后牙咬合面形成的曲线)变平或变浅。
  3. 关闭间隙: 关闭牙齿之间的缝隙(如拔牙后留下的间隙)。
  4. 集中间隙: 为拔牙或其他目的在特定区域集中间隙。
  5. 内收: 将前牙(尤其是门牙)向舌侧(口腔内侧)移动,改善前突(龅牙)。
  6. 前突: 牙齿或颌骨相对于面部前突(俗称“龅牙”)。
  7. 深覆盖: 上前牙切端到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过大(俗称“龅牙”)。
  8. 深覆合: 上前牙盖过下前牙垂直距离过大(俗称“地包天”的反面,是上牙包下牙太多)。
  9. 反合: 俗称“地包天”,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唇侧(或颊侧)。
  10. 开合: 上下牙齿在正中咬合时,前牙或后牙之间没有接触。
  11. 中线不正: 上下颌前牙中线不重合。
  12. 扭转: 牙齿长轴不在正常位置上发生旋转。
  13. 拥挤: 牙齿量大于牙弓容纳量,导致牙齿排列不齐。
  14. 稀疏: 牙齿量小于牙弓容纳量,导致牙缝过大。
  15. 牙列间隙: 牙齿之间的缝隙。
  16. 露龈笑: 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
  17. 双颌前突: 上下前牙都前突。
  18. 骨性畸形: 问题主要来源于颌骨大小或位置异常,单纯移动牙齿效果有限,可能需要配合正颌手术。

治疗过程与操作

  1. 初诊: 第一次与正畸医生见面咨询检查。
  2. 取模: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等材料获取牙齿和牙弓的阴模,用于制作研究模型或矫治器。
  3. 口内/口外照片: 记录治疗前后牙齿、面部、咬合状况的照片。
  4. X光片:
    • 全景片: 显示全口牙齿、牙槽骨、颌骨、关节等。
    • 头颅侧位片: 测量分析骨骼、牙齿、软组织的位置关系,是制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 根尖片: 显示单颗牙齿及其周围组织。
  5. 诊断: 基于检查、模型、X光片等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和治疗方案。
  6. 治疗计划: 正畸医生制定的详细矫正方案,包括目标、方法、步骤、时间、费用等。
  7. 拔牙: 为排齐或内收牙齿而拔除某些牙齿(通常为前磨牙)。
  8. 粘托槽/粘矫治器: 将托槽或附件固定在牙齿上的过程。
  9. 加力: 复诊时医生调整弓丝或更换新的矫治器,施加新的力量。
  10. 复诊: 定期回到诊所检查调整治疗进度。
  11. 附件: 粘贴在牙齿上的小树脂凸起,用于帮助隐形牙套更精确地移动牙齿(如控根、旋转)。
  12. 去釉: 磨除少量牙齿邻接面釉质,创造微小间隙解决轻度拥挤。
  13. 牵引: 使用橡皮圈、金属丝等装置,在牙齿之间或牙齿与颌骨之间施加特定方向的力。
  14. 保持: 矫正完成后,佩戴保持器维持效果的阶段。
  15. 复发: 矫正后牙齿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
  16. 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疼痛、溃疡等。

其他常用术语

  1. 美观: 矫正效果对笑容和面部外观的改善。
  2. 功能: 咬合功能、咀嚼效率、发音等的改善。
  3. 稳定: 矫正效果的长期保持性。
  4. 生物力学: 研究牙齿移动过程中生物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对力的反应和改建的科学。
  5. 支抗丢失: 支抗牙齿发生了不希望发生的移动。
  6. 转矩: 在弓丝上弯制特定的弯曲,用于控制牙齿的根尖在牙槽骨内的位置(唇舌向倾斜)。
  7. 转矩控制: 通过弓丝或附件精确控制牙齿的根尖位置。
  8. 根尖移动: 牙齿根尖的移动方向。
  9. 整体移动: 牙齿冠根同时平移移动。
  10. 倾斜移动: 牙齿冠根移动方向不一致。
  11. 垂直向控制: 控制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伸长或压低)。
  12. 压低: 将牙齿向牙槽骨内(垂直向)移动。
  13. 伸长: 将牙齿向牙合方(垂直向)移动。
  14. 支抗增强: 增加抵抗反作用力的能力。
  15. 绝对支抗: 几乎不移动的支抗(如种植钉)。
  16. 颌间牵引: 上下牙弓之间的牵引(如II类、III类牵引)。
  17. II类牵引: 用于纠正深覆盖、远中关系的牵引。
  18. III类牵引: 用于纠正反合、近中关系的牵引。
  19. 口外弓: 利用头帽提供额外支抗的装置,主要用于磨牙的远中移动或压低。
  20. 头帽: 包绕在头部,连接口外弓提供力量的装置。
  21. 疗程: 整个矫正治疗所需的时间。

重要提示:

2025牙齿矫正术语这么多,现在必懂的关键词有哪些?-图1

  • 沟通是关键: 在与医生沟通时,如果对任何术语不理解,一定要随时提问,医生会用你能理解的语言解释。
  •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和使用的术语也会有所侧重。
  • 具体解释: 同一个术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细微差别,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解释其含义。
  • 不要自行诊断: 这些术语帮助你理解,但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了解这些术语能让你在牙齿矫正之旅中更加自信和知情,祝你矫正顺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