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术前为何要查血?这些血液指标决定种植成败吗?

种植牙手术和血液的关系非常密切,贯穿整个种植过程,了解这种关系对于评估手术可行性、确保手术安全、促进术后愈合至关重要,以下是种植牙与血液相关的关键点:

种植牙术前为何要查血?这些血液指标决定种植成败吗?-图1

🩸 1. 术前评估:血液检查是常规项目

  • 凝血功能检查: 这是最重要的血液检查之一,医生需要了解你的血液是否能正常凝固,以评估手术中出血的风险和可控性,常见的指标包括:
    • 凝血酶原时间: 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
    •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是凝血的关键细胞,数量过低会增加出血风险。
  •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可能影响手术和愈合的情况。
  • 血型及交叉配血(必要时): 对于复杂手术或预计出血量稍大的情况,可能会提前备血。
  • 传染病筛查: 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这对医生防护、器械消毒以及患者自身健康都很重要。
  • 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你的病史和医生判断,可能还需要检查血糖、肝肾功能等。

⚕ 2. 手术中:出血是可控且常见的

  • 微创手术: 现代种植牙技术通常是微创的,手术切口小,操作精准,因此出血量通常很少。
  • 局部麻醉: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但局部血管会扩张,可能引起少量渗血。
  • 止血措施: 医生会使用多种方法有效控制出血:
    • 压迫止血: 用纱布棉球压迫创口。
    • 电凝止血: 使用电刀或激光点状凝固出血点。
    • 缝合: 术后会严密缝合牙龈瓣,帮助止血和关闭创口。
    • 止血材料: 可能使用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等辅助止血。
  • 总体出血量: 单颗种植牙的手术出血量通常非常少,远低于一次拔牙手术,一般不需要输血。

🩹 3. 术后:关注出血和愈合

  • 术后少量渗血/唾液带血丝: 这是术后24-48小时内非常常见的现象,唾液中带有少量血丝或淡血水是正常的,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和唾液混合所致。
  • 异常出血(需警惕):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 持续大量出血: 无法通过咬紧纱布棉球(持续30-60分钟)来控制的出血,或者出血量较大(如不断有新鲜血液涌出)。
    • 血块脱落: 术后过早漱口、吐口水或吸吮动作可能导致血块脱落,引发出血。
    • 肿胀加剧后出血: 术后几天肿胀消退后再次出现明显出血。
  • 凝血功能不佳者的风险: 如果术前凝血功能有问题,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出血风险会增加,医生会:
    • 严格评估: 仔细权衡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
    • 药物调整: 在心内科或相关专科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在术前短暂调整或停用抗凝药物(切勿自行停药!)。
    • 加强止血措施: 术中术后可能采用更积极的止血方法。
    • 密切观察: 术后会加强观察出血情况。

🧬 4. 血液与种植成功的关系

  • 骨结合的基础: 种植体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表面与周围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良好的血液循环是骨组织健康、代谢旺盛和愈合的基础,充足的血液供应能为成骨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促进新骨长入种植体表面。
  • 感染控制: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是抵抗感染的重要防线,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将免疫细胞输送到手术区域,抵御细菌入侵,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
  • 组织愈合: 牙龈软组织的愈合同样依赖于良好的血液供应,以提供修复所需的细胞和营养。

📌 总结与建议

  • 血液检查是种植牙前的必要步骤: 务必遵医嘱完成所有术前血液检查,特别是凝血功能检查,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基础。
  • 告知医生完整病史和用药史: 特别是出血性疾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激素等)。
  • 术后出血管理: 术后遵医嘱咬紧纱布棉球,避免漱口、吐口水、吸吮、吸烟等动作,了解正常渗血和异常出血的区别,出现异常出血及时联系医生。
  • 凝血功能异常者需特别谨慎: 必须与医生充分沟通,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和风险评估,切勿自行停药。
  • 血液循环是愈合的关键: 良好的血液供应对种植体骨结合和软组织愈合至关重要。

血液在种植牙中扮演着“安全通行证”和“营养快递员”的双重角色,术前血液检查确保手术安全,术中医生会精准控制出血,术后血液循环则默默支撑着种植体与骨头的“亲密结合”。 如果你担心出血问题,务必在术前和医生详细沟通,他们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安全的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