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的危害有哪些?

牙齿矫正(正畸治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显著改善牙齿排列、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如同任何医疗干预一样,矫正过程中和矫正后确实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危害,了解这些风险有助于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更好地配合治疗以降低风险。

牙齿矫正的危害有哪些?-图1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潜在风险和危害:

与牙齿移动直接相关的风险

  1. 牙釉质脱矿与龋齿(蛀牙):

    • 原因: 这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固定矫治器(牙套)的托槽、弓丝等附件会阻碍牙齿表面的清洁,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堆积,如果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维护不当(刷牙不彻底、不用牙线等),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釉质,形成白垩色斑点(脱矿),严重时发展为龋洞(蛀牙)。
    • 危害: 损害牙齿健康,可能需要在矫正期间或结束后进行额外的补牙治疗。
  2. 牙龈炎和牙周炎:

    • 原因: 同样与口腔卫生维护不良有关,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在矫治器周围,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发炎(牙龈炎),长期未控制可能发展为牙周炎,破坏支持牙齿的牙槽骨。
    • 危害: 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脱落,矫正前牙周状况不佳者风险更高。
  3. 牙根吸收:

    • 原因: 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尖端的牙骨质可能被轻微吸收,这与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牙齿移动方式、力度、时间以及某些牙齿状况(如根尖有病变)有关。
    • 危害: 轻微吸收通常不影响牙齿功能和寿命,但严重吸收会导致牙根变短,牙齿松动度增加,长期稳定性下降,甚至可能提前脱落,这是不可逆的损害。
  4. 牙髓(牙神经)反应:

    • 原因: 牙齿移动初期,牙髓可能受到轻微刺激,产生暂时性的敏感、酸痛或不适感,通常在几天内缓解。
    • 危害: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施加力量过大或牙齿本身状况不佳(如已有隐裂、坏死),可能导致牙髓不可逆性损伤(牙髓坏死),需要根管治疗。
  5. 牙槽骨高度改变:

    • 原因: 牙齿移动会伴随牙槽骨的改建(吸收与重建),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牙龈健康不佳或移动方式不当,可能导致牙槽骨高度轻度降低。
    • 危害: 可能影响牙齿的长期稳定性,牙龈退缩的风险增加。

与咬合和颞下颌关节相关的风险

  1. 咬合问题:

    • 原因: 矫正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健康的咬合关系,但矫正过程中或结束后,可能出现:
      • 咬合干扰: 上下牙齿接触不协调,导致个别牙齿受力过大。
      • 开颌: 后牙咬合时前牙无法接触。
      • 深覆颌/深覆盖: 前牙覆盖过大。
      • 中线不齐: 上下颌中缝不一致。
    • 危害: 可能导致咀嚼效率下降、颞下颌关节紊乱(见下)、牙齿磨损、肌肉酸痛等,需要精细调整或二次矫正。
  2. 颞下颌关节紊乱:

    • 原因: 矫正改变了咬合关系,可能对颞下颌关节(连接上下颌骨的关节)产生新的压力或改变其受力方式,个体差异大,并非所有人都会发生。
    • 危害: 出现关节弹响、疼痛(关节区、耳前区、咀嚼肌)、张口受限、头痛、耳鸣等症状,通常需要关节科医生介入治疗。

美观与舒适度问题

  1. 美观影响:

    • 原因: 矫正期间(尤其是戴固定矫治器时),牙齿上附着金属或陶瓷托槽和弓丝,影响美观,透明牙套虽然相对隐形,但并非完全不可见。
    • 危害: 可能对社交、自信心产生暂时性影响(尤其对成人)。
  2. 口腔溃疡和软组织刺激:

    • 原因: 矫治器的附件(托槽、弓丝末端)或保持器可能摩擦口腔内壁(颊、唇、舌、上颚),导致溃疡或疼痛。
    • 危害: 不适感,影响进食和说话,通常通过正畸蜡或调整矫治器缓解。
  3. 发音改变:

    • 原因: 初期戴矫治器或保持器时,舌头和牙齿的接触方式改变,可能暂时影响发音(如“s”、“z”音)。
    • 危害: 通常在适应期后(几周内)恢复正常。

长期稳定性问题

  1. 复发:
    • 原因: 这是最常见的长期风险,牙齿有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记忆效应),导致复发的因素包括:
      • 未坚持佩戴保持器: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矫正结束后必须按照医嘱长期、正确佩戴保持器。
      • 牙周组织改建未完成: 牙槽骨和牙龈需要时间稳定。
      • 不良口腔习惯未纠正: 如吐舌、咬唇、口呼吸等。
      • 生长发育因素: 对于青少年患者,颌骨继续生长可能导致复发。
    • 危害: 牙齿排列变乱,咬合关系改变,矫正效果部分或全部丧失,可能需要再次矫正。

其他潜在风险

  1. 牙齿松动:

    • 原因: 矫正过程中牙齿处于移动状态,本身会有轻微松动(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移动不当或力度过大,可能导致过度松动甚至脱落(罕见)。
    • 危害: 严重时导致牙齿丧失。
  2. 神经损伤:

    • 原因: 极其罕见,通常发生在需要大量移动牙齿或进行复杂外科手术时。
    • 危害: 可能导致下唇、舌头或面部感觉麻木或异常。
  3. 过敏反应:

    • 原因: 对矫治器材料(如镍钛合金)或粘接材料过敏。
    • 危害: 局部红肿、瘙痒、炎症,需要更换材料。

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1.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专业医生能准确评估你的口腔状况,制定合理方案,有效控制风险。
  2. 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 矫正期间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认真刷牙(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牙缝刷、漱口水,定期进行专业洁牙。
  3. 遵从医嘱: 按时复诊,配合医生调整矫治器,正确佩戴橡皮筋等附件。
  4. 矫正前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和治疗: 治疗已有的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确保口腔健康。
  5. 矫正后坚持佩戴保持器: 长期、正确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6. 及时沟通: 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7. 避免不良习惯: 纠正吐舌、咬唇、咬笔、口呼吸等习惯。

牙齿矫正的潜在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但通过选择专业医生、严格维护口腔卫生、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坚持佩戴保持器,这些风险可以被有效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矫正带来的健康和美观收益通常远大于其潜在风险,在决定矫正前,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你个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具体的预防措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