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地包天”在医学上称为反颌,是一种常见的错颌畸形类型,它指的是下排牙齿(下颌)位于上排牙齿(上颌)的前方,形成“下包上”的咬合关系,这不仅仅是美观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功能、面部发育甚至心理健康。

以下是关于儿童牙齿矫正“地包天”的详细信息和要点:
“地包天”的类型和原因
-
牙性反颌:
- 原因: 主要是牙齿排列问题,上颌前牙(门牙)位置过于舌侧(向内长),或者下颌前牙位置过于唇侧(向外长),或者两者兼有,不良口腔习惯(如吐舌、咬下唇、吮指)也可能导致牙性反颌。
- 特点: 通常颌骨大小和位置关系基本正常,主要是牙齿位置异常。
-
骨性反颌:
- 原因: 这是更复杂且需要关注的情况,主要是上颌骨发育不足(过小) 和/或下颌骨发育过度(过大),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口呼吸、咬物)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也可能促进骨性反颌的发展。
- 特点: 不仅仅是牙齿问题,颌骨本身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异常,通常表现为面中部凹陷(“月牙脸”),下巴明显前突。
-
功能性反颌:
- 原因: 由于某些功能因素(如下颌习惯性前伸、上牙弓狭窄导致咬合干扰)导致下颌被迫向前移位,形成暂时性的反颌关系,去除干扰因素后,反颌可能消失。
- 特点: 颌骨和牙齿本身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咬合位置不正确。
“地包天”的危害
- 影响咀嚼功能: 反颌会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咀嚼效率降低,影响食物的研磨和消化。
- 影响发音: 可能导致某些发音不清(如“s”、“z”等齿音)。
- 影响口腔健康: 反颌可能导致牙齿磨损不均、牙周受力异常,增加患龋齿和牙周病的风险。
- 影响面部美观: 导致面中部凹陷、下巴前突,形成“月牙脸”或“地包天”面型,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
- 影响心理健康: 异常的面部外观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露齿笑,影响社交活动。
- 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 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可能增加颞下颌关节的压力,导致关节弹响、疼痛甚至张口受限。
- 阻碍颌骨正常发育: 尤其是骨性反颌,如果不及时干预,会随着孩子生长发育而加重,矫正难度和复杂性增加。
矫正时机(非常重要!)
“地包天”的矫正越早越好,但具体时机需要根据反颌的类型、严重程度、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来决定:
-
乳牙期(3-5岁):
- 适用情况: 如果反颌是牙性的,或者骨性反颌但程度较轻,并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前伸或不良习惯,可以考虑早期干预。
- 目的: 矫正不良习惯,引导下颌回到正常位置,促进上颌骨发育,防止反颌加重和骨性畸形的发展,有时简单的活动矫治器或前方牵引器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 关键点: 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阻断和引导,而非彻底解决所有问题。
-
混合牙列期(替牙期,约7-10岁):
- 这是干预“地包天”的黄金时期!
- 原因:
- 此时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已经萌出,为矫正提供了稳定的支抗。
- 大部分乳牙还在,但恒牙开始萌出,是引导颌骨和牙齿向正常方向生长的关键时期。
- 颌骨仍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利用生长潜力进行矫治效果更好。
- 可以有效防止反颌加重,为恒牙期矫正打下良好基础,甚至避免或简化后期治疗。
- 目的: 利用生长发育潜力,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过度生长,引导牙齿排列到正常位置,常用方法包括固定矫治器(如扩弓装置、前方牵引器)、功能性矫治器(如FR III型矫治器)等。
-
恒牙列期(约12岁后):
- 适用情况: 如果错过了早期干预,或者反颌非常严重(尤其是骨性反颌),需要在恒牙基本长齐后进行综合治疗。
- 目的: 全面排齐牙齿,调整咬合关系,对于严重的骨性反颌,可能需要结合正颌外科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 缺点: 错过了利用生长发育潜力的最佳时机,治疗难度和复杂性增加,所需时间可能更长,效果可能不如早期干预理想。
矫正方法
具体方法由正畸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类型、严重程度、年龄、配合度等)制定:
- 乳牙期/混合牙列期:
- 活动矫治器: 如简单的上颌牙合垫矫治器,用于解除反颌牙的锁结关系。
- 前方牵引矫治器: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戴在头上的帽子和口内的装置,产生力量牵引上颌骨向前,促进其生长。
- 功能性矫治器: 如FR III型矫治器,利用肌肉力量引导下颌向后退,同时刺激上颌生长。
- 固定矫治器: 如扩弓装置(解决上牙弓狭窄)、简单的固定矫治器配合橡皮筋牵引等。
- 恒牙列期:
- 固定矫治器(戴“牙套”): 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托槽和弓丝排齐牙齿、调整咬合。
- 隐形矫治器: 对于部分反颌病例适用。
- 正颌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骨性反颌,单纯正畸无法解决骨骼问题,需要手术移动颌骨到正常位置,再配合正畸治疗排齐牙齿。
家长应该怎么做?
- 及早发现: 定期带孩子看牙医(建议每半年一次),医生会检查牙齿和颌骨发育情况,家长也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反颌迹象(下巴前突、面中部凹陷、下牙包上牙)。
-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有“地包天”,不要等待所有牙齿长齐,应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的正畸科或儿童口腔科就诊评估。
- 遵从医嘱: 如果医生建议早期干预,请积极配合治疗,早期矫正需要孩子的配合(如按时戴矫治器、保持口腔卫生)。
- 纠正不良习惯: 观察并帮助孩子纠正吐舌、咬唇、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 注意喂养姿势: 避免让孩子长时间躺着喝奶瓶,提倡母乳喂养或使用正确的奶瓶喂养姿势。
- 耐心与鼓励: 矫正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早期干预和后续的恒牙期矫正,家长要耐心,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克服不适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儿童“地包天”是一种需要重视的错颌畸形。混合牙列期(7-10岁)是进行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时机进行矫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引导颌骨和牙齿向正常方向生长,不仅能改善咬合功能,更能促进面部协调发育,避免严重骨性畸形的发生,减少后期治疗难度和创伤。一旦发现孩子有“地包天”,务必尽早寻求专业正畸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不要因为“等孩子长大点再说”而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