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齿矫正过程中,石膏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的基础,也是全程矫正效果的“参照物”,所谓石膏模型,是通过取模技术获取患者口腔内的牙齿、牙龈、咬合关系等三维形态,用石膏材料复制出的实体模型,其精度直接影响矫正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为什么矫正牙齿需要石膏模型?
石膏模型的核心作用在于“记录”与“对比”,它能直观反映牙齿的原始状态:包括牙齿排列是否拥挤、有无扭转、咬合深度、中线位置等细节,这些数据是医生诊断错颌类型(如牙列拥挤、龅牙、地包天等)的重要依据,模型可用于方案设计:医生可以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预测牙齿移动的路径和最终效果,甚至制作辅助工具,如保持器、颌垫等,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制取模型,对比牙齿移动进度,及时调整方案;矫正结束后,模型还可作为长期随访的参照,评估是否复发。
石膏模型的制作过程
制作石膏模型需经过精细的步骤,每一步都需严格把控,以确保准确性,以下是具体流程:
| 步骤 | 操作说明 | 注意事项 |
|---|---|---|
| 取模前准备 | 清洁患者口腔,去除食物残渣;选择合适大小的托盘(托盘边缘需超出牙列2-3mm,不影响咬合);向患者解释取模过程,缓解紧张情绪。 | 托盘过大易引起恶心,过小则无法完整取模;敏感患者可使用托盘胶提升舒适度。 |
| 印模制取 | 调配藻酸盐印模材(粉液比例按说明书,通常2:1),均匀涂抹在托盘上,轻柔放入口腔,覆盖所有牙齿及牙龈,保持静止3-5分钟直至凝固。 | 患者需用鼻呼吸,避免吞咽或移动舌头;印模材需均匀,无气泡,否则会影响模型精度。 |
| 灌模 | 印模凝固后取出,检查完整性;用超硬石膏粉(水粉比例1:2)调和至糊状,从印模高处缓慢注入,轻轻振动排出气泡,直至填满所有牙间隙。 | 石膏需搅拌均匀,避免结块;振动幅度不宜过大,防止印模变形。 |
| 模型修整 | 石膏凝固后(约30分钟),分离模型,去除多余边缘;用修整机打磨模型底部,使其平整,便于后续测量和摆放。 | 修整时避免损伤牙齿细节,如牙尖、邻接点等。 |
| 标记与存档 | 在模型上标注患者信息、日期及牙齿编号(如右上第一磨牙为“6”),存入模型柜,防潮、防压。 | 标记需清晰,避免混淆;长期保存需定期检查是否受潮。 |
石膏模型的材料与类型
传统石膏模型主要使用两种材料:印模阶段常用“藻酸盐印模材”,其弹性好、操作便捷,适合短期取模;灌模阶段多用“超硬石膏”,强度高、硬度大,可长期保存细节,根据矫正阶段,模型可分为三类:
- 初诊模型:矫正前的原始模型,用于诊断和方案设计;
- 治疗中模型:每次复诊时制取,对比牙齿移动是否符合预期;
- 保持模型:矫正结束后制取,用于制作保持器及评估稳定性。
注意事项
取模时患者需配合,避免因移动导致模型变形;敏感人群可提前练习用鼻呼吸,减少恶心感,模型需存放在干燥环境中,潮湿会导致石膏粉化、细节丢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部分诊所已采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数字模型,但传统石膏模型因成本低、细节直观,仍广泛应用于复杂病例和教学场景。
相关问答FAQs
Q1:矫正牙齿一定要做石膏模型吗?现在不是有口扫吗?
A:口内扫描(口扫)是数字化取模技术,具有高效、舒适的优势,但并非完全替代石膏模型,对于牙齿严重拥挤、咬合复杂或需精细设计的病例,石膏模型的实体触感和细节表现力仍具优势,医生可通过手摸感知牙齿形态,辅助判断,部分特殊治疗(如颌骨畸形手术方案设计)仍需石膏模型进行模型外科操作,口扫与传统石膏模型各有适用场景,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Q2:石膏模型能保存多久?需要自己保管吗?
A:石膏模型在干燥、避光环境下可保存数年甚至十年以上,但需定期检查,若出现泛白、掉粉等情况,可能是受潮,需及时复取,模型通常由诊所统一保管,患者无需自行携带,矫正结束后,部分诊所会将模型归还患者作为留念,也可要求销毁,具体可提前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