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使用3M 8代粘结剂(以DP 810为例)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 一、 使用前准备
-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同批次或具体型号可能有细微差别,务必以产品包装上的技术数据表和说明书为准。
- 确认材料兼容性: 确保粘结剂适用于你要粘接的材料(如金属、玻璃、某些塑料等),如有疑问,咨询3M技术支持或进行小样测试。
- 环境准备:
- 温度: 理想使用温度通常在 21°C 至 32°C (70°F 至 90°F) 之间,温度过低会显著延长固化时间并降低最终强度;温度过高可能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在极端温度或湿度下操作。
- 湿度: 相对湿度建议低于 75%,高湿度可能影响固化效果和最终性能。
- 通风: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环氧树脂胶粘剂可能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入或长时间接触皮肤可能有害。
- 个人防护装备:
- 手套: 佩戴耐化学腐蚀手套(如丁腈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胶粘剂。
- 护目镜/面罩: 防止胶粘剂溅入眼睛。
- 工作服: 穿着合适的工作服,避免污染衣物。
- 皮肤接触处理: 如皮肤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肥皂水清洗,不要用溶剂擦洗。
- 工具准备:
- 混合容器(建议使用3M提供的专用混合棒或干净的刮刀/搅拌棒)。
- 计量工具(如果需要精确比例混合)。
- 清洁布(无绒布)。
- 丙酮或专用清洁剂(用于清洁工具和可能溅出的胶)。
- 夹具、胶带或其他固定装置(用于在固化期间固定工件)。
- (可选)底涂剂:对于某些难粘表面(如某些塑料、阳极氧化铝),可能需要使用3M推荐的底涂剂(如3M™ Scotch-Weld™ Primer 94)。
🧼 二、 表面处理(关键步骤!)
粘接强度90%以上取决于表面处理,必须确保被粘接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无锈蚀、无灰尘、无脱模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机械处理(推荐):
- 打磨: 使用砂纸(如120-180目)或砂轮打磨表面,形成均匀的粗糙纹理(通常称为“锚定”或“机械键合”),增加有效接触面积。
- 喷砂: 对于金属等硬质材料,喷砂效果最佳(通常使用80-120目氧化铝砂),喷砂后需彻底清除残留砂粒。
- 清洁:
- 溶剂清洗: 使用干净的布蘸取丙酮或异丙醇(IPA)等强效溶剂,彻底擦拭打磨后的表面,擦拭方向应一致(单向擦拭),避免将污垢重新涂抹上去。务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溶剂清洗!
- 干燥: 让溶剂完全挥发,确保表面完全干燥,可以使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干。
- (可选)底涂处理:
- 如果说明书或技术数据表要求,或对于特别难粘的材料,在清洁干燥后,均匀涂上一层薄薄的3M推荐底涂剂(如Primer 94),严格按照底涂剂的说明操作(包括干燥时间)。
- 底涂剂能显著提高胶粘剂在特定表面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 三、 混合胶粘剂
- 确认比例: 3M 8代粘结剂(如DP 810)通常是双组分:树脂(A组分)和固化剂(B组分)。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指定的A:B体积或重量比例进行混合。 常见比例是1:1(体积比)。
- 充分混合:
- 将A组分和B组分精确计量并倒入干净的混合容器中。
- 使用专用混合棒或刮刀/搅拌棒,充分搅拌混合物。必须刮擦容器底部和侧壁,确保所有材料都混合均匀,没有未混合的色块或条纹。
- 混合时间通常为3-5分钟(具体时间参考说明书),直到颜色完全均匀一致。
- 操作时间: 混合后,胶粘剂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固化),其可操作时间(Pot Life) 是有限的(通常在21°C下为30-60分钟),务必在操作时间内完成涂胶和装配,温度越高,操作时间越短。
🖌 四、 涂胶与装配
- 涂胶:
- 使用刮刀、刷子或点胶枪,将混合好的胶粘剂均匀、适量地涂布在其中一个被粘接表面上。
- 涂胶量: 根据接缝大小和强度要求确定,通常建议胶层厚度在1mm - 0.3mm (4-12 mils) 之间,胶层过薄可能影响填充和应力分布;胶层过厚可能导致固化不充分、强度下降和成本增加,参考说明书建议。
- 确保胶粘剂完全覆盖整个粘接区域。
- 装配:
- 在胶粘剂仍处于可操作时间内,将涂胶的表面与另一个被粘接表面精确对位。
- 施加压力: 根据接缝设计,施加适当的均匀压力(使用夹具、重物或机械装置),压力有助于确保胶层均匀、紧密接触,并挤出多余的胶粘剂。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胶层过薄或缺胶。
- 清除溢胶: 在胶粘剂固化前,使用干净的布蘸取少量丙酮,小心地擦除从接缝边缘挤出的多余胶粘剂,固化后溢胶很难清除。
- 固定: 在整个固化期间,保持工件固定,防止移位。
⏳ 五、 固化
- 固化时间: 胶粘剂的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必须给予足够的固化时间才能达到最终性能。
- 初步固化/操作强度: 通常在21°C下需要 24-48小时 才能承受轻度搬运或组装。
- 最终强度: 通常需要 7天(168小时)在21°C下才能达到最大强度和最佳耐久性,温度升高会加速固化(但需注意操作时间缩短)。
- 固化条件:
- 温度: 固化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在21°C (70°F) 左右,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 湿度: 避免高湿度环境,特别是固化初期。
- 无干扰: 在固化期间,避免对粘接部位施加任何应力或移动。
- 加速固化(可选): 如果需要缩短固化时间,可以在不超过制造商推荐的最大温度(通常为100°C / 212°F)下进行后固化处理,后固化处理必须在达到初步强度后进行,并严格遵循说明书的时间和温度要求,否则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 六、 后续处理与检查
- 固化后检查: 固化完成后,检查粘接部位:
- 目视检查是否有未粘接、脱胶、气泡或缺陷。
- 根据需要进行破坏性或非破坏性测试(如剥离测试、剪切测试)以验证粘接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 清洁工具: 在胶粘剂固化前,立即用丙酮等溶剂清洁所有接触胶粘剂的工具,固化后胶粘剂非常难清除。
- 安全处理废弃物: 将混合后未用完的胶粘剂、沾有胶的布/手套等作为有害废弃物,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 关键注意事项总结
- 表面处理是成败关键! 务必彻底清洁和适当处理被粘接表面。
- 精确混合! 严格按照A:B比例和混合时间操作,确保混合均匀。
- 控制胶层厚度! 避免过薄或过厚。
- 操作时间有限! 在混合后规定时间内完成涂胶和装配。
- 充分固化! 给予足够的固化时间(特别是达到最终强度需要7天),避免过早受力。
- 安全第一! 始终佩戴防护装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注意溶剂安全。
- 以说明书为准! 不同具体型号(如DP 810, DP 840等)可能有细微差异,务必参考产品包装上的技术数据表和说明书。
强烈建议: 在进行重要或大批量粘接前,务必进行小规模粘接测试,验证工艺流程和最终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有任何疑问,随时咨询3M的技术支持团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