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第二次切开

种植牙的“第二次切开”通常指的是种植牙二期手术,这是种植牙修复流程中的一个常规且必要的步骤,它通常发生在种植体植入手术(一期手术)之后,安装基台和最终牙冠之前

种植牙第二次切开-图1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第二次切开(二期手术)的详细说明:

🦷 为什么需要第二次切开?主要目的

  1. 暴露埋入式种植体(最常见原因):

    • 在一期手术中,为了保护种植体在骨内顺利愈合,医生常常会将种植体完全埋在牙龈下(称为埋入式种植)。
    • 经过3-6个月的骨结合期后,种植体与牙槽骨牢固地长在一起,二期手术的目的就是切开牙龈,暴露埋在骨面上的种植体顶部,以便安装基台,基台是连接种植体和最终牙冠的中间结构。
  2. 处理并发症(较少见):

    • 感染: 如果一期手术后发生感染且未完全控制,可能需要再次切开引流、清创。
    • 骨量不足或骨增量失败: 如果一期手术时同时进行了植骨,植骨效果不理想或需要额外处理,可能需要二期手术进行评估或调整。
    • 种植体暴露或移位: 极少数情况下,种植体可能在愈合过程中暴露或位置不佳,需要二期手术处理。
    • 软组织问题: 牙龈形态不佳、过厚或过薄,影响最终美观或功能,可能需要二期手术进行软组织修整。
  3. 非埋入式种植(较少见):

    • 在特定情况下(如骨质极好、即刻负重方案),医生可能选择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就安装一个愈合基台,让牙龈在它的周围愈合,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额外的“切开”暴露步骤,因为种植体顶部已经暴露在口腔环境中,但有时为了调整牙龈形态或更换愈合基台,也可能需要一个小切口。

📍 第二次切开(二期手术)的过程

  1. 术前评估: 医生会检查愈合情况,拍摄X光片确认种植体位置和骨结合状态。
  2. 局部麻醉: 手术区域会进行充分的局部麻醉,确保整个过程无痛。
  3. 切口: 医生会在覆盖种植体的牙龈上做一个小的切口(通常是“梯形”或“角形”切口),有时会做一个小小的“袋形”切口“角形”切口,以便翻开一小片牙龈瓣。
  4. 暴露种植体: 小心地翻开牙龈瓣,直到完全暴露埋在骨面上的种植体顶部。
  5. 安装基台:
    • 清洁种植体连接部位。
    • 将选定的基台旋入种植体内部,并用特定扭矩拧紧。
    • 有时为了更好的软组织塑形,会先安装一个愈合基台,让牙龈在它的周围形成理想的袖口形态(通常需要1-2周)。
  6.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确保基台周围形成良好的牙龈袖口,有时会使用不可吸收线,需要拆线。
  7. 取模(可能): 如果安装的是最终基台(非愈合基台),医生可能会在此时或稍后(牙龈完全愈合后)取印模,用于制作最终的牙冠。

🩹 术后恢复与护理

  • 肿胀与疼痛: 术后1-3天可能有轻微肿胀和不适,遵医嘱服用止痛药通常能有效控制。
  • 冰敷: 术后24小时内间断冰敷手术区域外侧,有助于减轻肿胀。
  • 饮食: 术后24小时内吃温凉、流质或软食,避免手术区域咀嚼,之后几天避免过硬、过烫、刺激性食物。
  • 口腔卫生: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和漱口,之后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开始非常轻柔地刷牙,但要避开手术区域,遵医嘱使用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避免使用手术区域直接漱口或吮吸
  • 缝线: 如果使用的是可吸收线,通常1-2周内会自行吸收,如果是不可吸收线,需要按医嘱时间(通常7-14天)回医院拆线。
  • 复诊: 按医嘱时间复诊,检查愈合情况,评估是否可以取模制作牙冠。

⚠️ 可能的并发症(与任何小手术类似)

  • 出血
  • 感染(严格护理可降低风险)
  • 肿胀加剧
  • 疼痛持续或加重
  • 种植体周围炎(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当)
  • 牙龈愈合不良(如退缩、增生)
  • 麻醉并发症(罕见)

种植牙的“第二次切开”(二期手术)通常是种植牙成功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暴露埋入的种植体以安装基台,这是一个常规、微创、时间短(通常30分钟-1小时)的门诊手术,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过程相对安全,术后恢复也较快。

如果你被告知需要进行种植牙的第二次切开,不必过于担心。 这很可能是你种植牙计划中的正常步骤,请务必:

  1. 与你的种植医生充分沟通: 了解清楚为什么需要这次手术,具体会怎么做,预期效果是什么。
  2. 严格遵循术后的护理指导: 这是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3. 按时复诊: 让医生评估愈合情况,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二期手术的成功完成是通往最终拥有美观、功能良好的种植牙的重要一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