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支架后种植牙流程是怎样的?效果和普通种植牙有何区别?

“支架后种植牙”这个说法在专业术语中不是标准表述,它可能指代几种不同的临床情况或技术,为了准确理解,我们需要拆解这个短语并结合种植牙的常见流程来分析:

支架后种植牙流程是怎样的?效果和普通种植牙有何区别?-图1

最可能的几种解释:

  1. 指“即刻负重”技术:

    • 含义: 这是最常见的理解,在传统种植牙中,种植体植入后通常需要等待3-6个月(骨结合期)才能安装牙冠,而“即刻负重”技术是在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并在同一天或几天内(在拔牙窝稳定的前提下)安装一个临时的修复体(即“支架”)
    • “支架”在这里指:
      • 临时修复体/临时牙冠: 一个由树脂或临时材料制成的、替代缺失牙齿功能的假牙,它连接在种植体上(通过基台),让患者当天或几天内就能恢复基本咀嚼和美观功能。
      • 愈合基台/转移杆: 有时在手术中会安装一个特定的基台(愈合基台或转移杆),它既引导牙龈愈合,也为后续制作永久牙冠取模提供参考,这个“杆状”结构有时也可能被非专业地称为“支架”。
    • 流程: 拔牙 -> 植入种植体 -> 安装临时修复体(支架) -> 等待骨结合(通常3-6个月)-> 拆除临时修复体 -> 安装永久牙冠。
    • 目的: 减少缺牙等待时间,快速恢复美观和部分功能,引导牙龈塑形。关键点: 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即刻负重,需要严格的评估(骨量、稳定性、咬合等)。
  2. 指“骨增量”技术中的“引导骨再生”:

    • 含义: 当患者牙槽骨严重不足时,需要在种植体植入前或同期进行植骨(骨增量),为了维持植骨材料的空间并引导骨组织按理想形态再生,医生会使用一种屏障膜(可吸收的或不可吸收的)和/或钛网。
    • “支架”在这里指:
      • 屏障膜: 覆盖在植骨材料表面,阻止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为骨细胞提供生长空间。
      • 钛网: 一个钛制的网状结构,放置在植骨材料上方,提供更强的支撑力,维持所需的空间和形态,防止植骨材料塌陷,这个“网”非常符合“支架”的直观描述。
    • 流程: 植入种植体(同期植骨)或先植骨 -> 放置屏障膜/钛网(支架) -> 缝合 -> 等待骨愈合(通常4-6个月)-> 拆除钛网(如果是不可吸收的)-> 安装基台和牙冠。
    • 目的: 为种植体提供足够骨支持和良好的初期稳定性,确保长期成功。
  3. 指“种植体上部结构”的基台:

    • 含义: 在骨结合完成后,需要将种植体(埋在骨内)与上方的牙冠连接起来,这个连接部件就是基台,基台可以看作是种植体和牙冠之间的“桥梁”或“支架”。
    • “支架”在这里指: 基台
    • 流程: 种植体骨结合完成 -> 安装基台 -> 取模 -> 制作并安装永久牙冠。
    • 目的: 连接种植体和牙冠,传递咬合力,支撑牙冠。
  4. 指“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的种植:

    • 含义: 在复杂病例中,医生会利用CBCT扫描和口内扫描数据制作一个手术导板,这个导板精确地套在牙齿或牙槽嵴上,引导种植体的植入位置、角度和深度。
    • “支架”在这里指: 手术导板,它像一个“支架”一样固定在口腔内,为手术提供精确的模板。
    • 目的: 提高种植手术的精准度、安全性和可预测性,尤其适用于解剖结构复杂或需要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的情况。

总结与关键点:

  • “支架后种植牙”不是一个标准术语,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最常见的是指即刻负重技术中的临时修复体骨增量技术中的屏障膜/钛网
  • 核心含义: 这个短语暗示在种植牙的某个关键步骤中,使用了一个“支架”结构来辅助治疗或恢复功能。
  • 支架的作用:
    • 即刻负重: 提供临时修复,恢复美观和功能,引导牙龈。
    • 骨增量: 维持植骨空间,引导骨再生。
    • 基台: 连接种植体和牙冠。
    • 手术导板: 辅助精准种植。
  • 重要性: 这些“支架”的应用是现代种植牙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效率、精准度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
  • 咨询医生: 如果你是患者,听到医生提到“支架”,务必向医生确认具体指的是什么(是临时牙冠?植骨用的膜/网?还是基台?),理解清楚有助于你了解治疗计划、术后护理和预期效果。

当提到“支架后种植牙”时,你需要根据具体的治疗阶段和医生的操作来判断其确切含义,它通常代表种植牙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结构或技术步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