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植入骨粉(也称为骨增量、骨移植或植骨术)是种植牙手术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一步,尤其在牙槽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以下是对这个过程的详细解释:

🦷 为什么需要植入骨粉?
种植牙的“根基”是种植体(通常由钛制成),它需要像天然牙根一样稳固地植入颌骨中,如果种植区域(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因为以下原因出现骨量不足:
- 长期缺牙: 牙齿缺失后,缺乏咀嚼刺激,牙槽骨会逐渐萎缩吸收。
- 严重牙周病: 牙周病破坏牙槽骨组织。
- 外伤或感染: 导致骨缺损。
- 先天发育不足。
- 拔牙后未及时种植: 拔牙窝的骨会逐渐吸收改建。
骨量不足时,直接种植可能导致:
- 种植体植入位置不佳(角度、深度不理想)。
-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不够稳固)。
- 种植体周围骨支持不足,增加失败风险。
- 无法满足最终修复(牙冠)的形态和功能要求。
植入骨粉的目的是:
- 增加骨量: 在骨缺损处填充骨移植材料,重建或增加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
- 改善骨质量: 促进新骨的形成和成熟,为种植体提供坚实、健康的“土壤”。
- 确保种植体成功: 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初期稳定性和长期的骨支持,是种植牙长期成功的关键基础。
- 改善美学效果: 尤其在前牙区,充足的骨量能支撑牙龈形态,避免种植牙后牙龈萎缩、出现“黑三角”或形态不自然。
🧪 骨粉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骨粉是用于骨移植的生物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自体骨:
- 来源: 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颌骨外斜线、颏部、髂骨等)。
- 优点: 无免疫排斥反应,骨诱导和骨引导能力最强,成骨效果最好。
- 缺点: 需要额外手术部位获取,增加创伤、手术时间和费用。
- 应用: 常用于需要大量骨增量或对骨质量要求极高的复杂病例。
-
同种异体骨:
- 来源: 来自捐献的人类尸体骨(骨库处理)。
- 优点: 无需额外手术获取,骨量充足,具有骨诱导性(含骨形态发生蛋白)。
- 缺点: 存在极低的理论疾病传播风险(现代处理技术已极大降低),可能被较快吸收。
- 应用: 应用广泛,是临床常用的选择之一。
-
异种骨:
- 来源: 最常见的是牛骨(经过脱脂、脱蛋白、去抗原等特殊处理)。
- 优点: 来源广泛,成本相对较低,无免疫排斥风险(处理充分时),骨引导性好。
- 缺点: 骨诱导性较弱,主要作为支架,最终需要被自身骨替代,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
- 应用: 临床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用于骨缺损不是特别大的情况。
-
合成骨:
- 来源: 人工合成的生物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β-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等。
- 优点: 无免疫排斥,无疾病传播风险,可塑性好,可根据需要定制形状。
- 缺点: 部分材料(如纯HA)降解缓慢,可能影响新骨长入;部分材料(如β-TCP)降解过快,支撑力不足;单独使用时骨诱导性弱,常需要添加生长因子。
- 应用: 常与其他材料(如异种骨)混合使用,或作为屏障膜下的支撑。
-
骨增量生物材料(复合材料):
- 现代骨粉常是复合型,
- 异种骨 + 合成材料: 结合两者的优点(如牛骨颗粒 + β-TCP)。
- 骨粉 + 骨引导/骨诱导因子: 如添加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等,以促进骨愈合。
- 骨粉 + 骨胶原: 改善材料的可塑性和成骨微环境。
- 现代骨粉常是复合型,
🛠 植入骨粉的流程是怎样的?
-
术前评估与计划:
- 临床检查: 口腔检查,评估缺牙区软硬组织情况。
- 影像学检查: 必须进行! 常用锥形束CT,精确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评估骨缺损范围,设计植骨方案和种植体植入位置。
- 制定方案: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植骨、植骨类型、植骨方式(同期种植还是延期种植)、是否需要引导骨再生技术等。
- 知情同意: 医生详细解释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费用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
手术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 切口与翻瓣: 在缺牙区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下方骨面。
- 骨缺损处理: 清理骨缺损区域,去除肉芽组织、纤维疤痕等,使骨床新鲜化。
- 骨粉塑形与放置: 将选定的骨粉颗粒或块状材料,根据缺损形态进行塑形,仔细填入骨缺损区域,有时会使用屏障膜(如胶原膜、PTFE膜)覆盖在骨粉表面,防止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生长(引导骨再生技术)。
- 关闭伤口: 将粘骨膜瓣复位,严密缝合伤口,保护骨粉和屏障膜。
- 同期种植(可选): 如果骨条件允许且计划采用,可以在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但更常见的是延期种植(先植骨,等骨愈合后再种牙)。
-
术后愈合期:
- 关键阶段: 这是新骨长入并替代骨粉(骨改建)的过程。
- 时间: 通常需要 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取决于骨缺损大小、材料类型、患者个体情况),CBCT复查可评估骨愈合情况。
- 护理:
- 术后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
-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之后轻柔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尤其注意植骨区域周围)。
- 术后1-2周内避免用植骨区域咀嚼食物。
- 避免吸烟、饮酒。
- 按时复诊拆线、复查。
-
二期手术(如需):
如果植骨时覆盖了屏障膜,且需要暴露种植体基台(在延期种植时),需要进行二期手术,切开牙龈,安装愈合基台,为取模做准备。
-
最终修复:
在确认骨粉已充分改建为新骨,种植体稳固后,进行牙冠(牙桥)的制作和安装,完成整个种植修复过程。
⚠ 植入骨粉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 感染: 任何手术都有感染风险,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 排斥反应: 现代异种骨和合成骨材料排斥反应非常罕见。
- 骨粉吸收过多: 新骨形成不足或骨粉吸收过快,导致骨增量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再次植骨。
- 屏障膜暴露或感染: 如果屏障膜暴露,可能影响成骨效果,甚至需要取出。
- 神经损伤: 下牙槽神经损伤可能导致下唇、下颌皮肤麻木,通常在植骨范围过大或位置不佳时发生,多为暂时性。
- 出血、肿胀、疼痛: 术后常见反应,通常在可控范围内。
- 效果不理想: 最终美学或功能效果可能未达预期,受多种因素影响。
- 费用: 植骨手术会增加整个种植牙的总费用。
- 时间延长: 整个治疗周期因植骨和愈合期而显著延长。
种植牙植入骨粉是解决牙槽骨不足、保障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关键技术,它通过生物相容性材料重建骨组织,为种植体提供坚实的支撑,虽然增加了手术步骤、费用和时间,但它是实现理想种植效果(尤其是功能和美学)的必要投资,选择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严格遵循术后医嘱,是提高植骨成功率、降低风险的重要保障,如果你被告知需要植骨,不必过于担心,这恰恰是医生为你的种植牙打下更稳固基础的专业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