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有假牙通常还是可以做牙齿矫正的,但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非常谨慎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否可行、如何进行,完全取决于假牙的类型、位置、口腔剩余牙齿和牙槽骨的状况,以及患者的矫正目标。

以下是不同类型假牙与牙齿矫正的关系和考量:
🦷 1. 活动假牙(局部义齿)
- 可行性:较高,但需要调整。
- 考量:
- 可摘戴性: 活动假牙可以摘下来,这为安装固定矫正器(如托槽)或进行其他操作提供了空间,在矫正开始前或过程中,可能需要暂时取下活动假牙。
- 卡环影响: 活动假牙上的卡环(金属钩子)可能会妨碍矫正器的粘接或对牙齿施加不当的力,可能需要调整卡环位置、设计特殊的矫正附件,或者在必要时暂时拆除卡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基牙状态: 活动假牙依靠剩余的天然牙(基牙)或牙槽嵴固位,如果基牙需要移动,或者基牙本身条件不佳(松动、龋坏、牙周病),矫正方案会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可能需要先治疗或拔除基牙。
- 重制假牙: 在矫正过程中或矫正结束后,牙齿位置发生变化,原来的活动假牙很可能不再合适,需要重新制作,这通常在矫正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
- 目标: 如果矫正目标是移动基牙或为制作更稳固的修复体(如种植牙、固定桥)创造条件,那么矫正与活动假牙的结合是可行的。
🦷 2. 固定桥(固定义齿)
- 可行性:较低,通常需要拆除。
- 考量:
- 不可移动性: 固定桥是通过粘接剂永久粘在两侧基牙上的,桥体本身(假牙部分)和它所覆盖的基牙都不能像真牙一样被矫正器移动。 强行移动会导致桥体松动、脱落甚至损坏。
- 基牙移动限制: 如果基牙需要移动,而固定桥粘在上面,移动基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桥体是刚性连接。
- 拆除的必要性: 如果固定桥覆盖的牙齿需要移动,或者为了进行全面的牙齿排列和咬合调整,固定桥必须在矫正开始前拆除。 这需要非常谨慎的评估:
- 拆除桥体本身风险不大,但拆除粘接剂可能会损伤基牙的牙釉质。
- 拆除后,基牙可能变得敏感或需要临时修复。
- 矫正完成后,通常需要重新制作一个新的固定桥,位置和形态会根据矫正后的牙齿排列来设计。
- 特殊情况: 如果固定桥的基牙位置非常好,不需要移动,而只需要移动其他牙齿,那么固定桥可以作为稳定的支抗(类似种植体),但这种情况较少见,且需要精密设计。
🦷 3. 种植牙
- 可行性:可行,但种植体本身不能移动。
- 考量:
- 种植体是“根”: 种植体是植入牙槽骨内的“人工牙根”,与骨组织融合(骨结合),它本身在矫正过程中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 周围牙齿可以移动: 矫正的目标通常是移动种植体周围的天然牙齿,或者利用种植体作为稳定的支抗来移动其他牙齿。
- 关键设计: 矫正方案必须精确设计,确保:
- 种植体不干扰矫正器的放置和加力。
- 对种植体施加的力必须非常轻柔、可控,避免过大的侧向力或扭力,以免影响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骨结合失败)。
- 利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时,其稳定性是巨大的优势。
- 时机: 种植体通常在矫正完成后植入,或者在矫正中后期植入作为支抗,在矫正开始前已有种植体的情况下,矫正方案必须围绕它来设计。
- 专业协作: 正畸医生和种植修复医生必须紧密合作。
🦷 4. 全口假牙(全口义齿)
- 可行性:可行,但目标和方法不同。
- 考量:
- 无天然牙: 没有天然牙作为支抗或移动对象。
- 矫正目标: 通常不是移动牙齿(因为没有牙),而是:
- 改善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通过调整牙槽嵴形态、粘膜条件等)。
- 调整咬合关系,改善咀嚼功能。
- 为种植体植入创造更好的条件(如调整咬合平面)。
- 方法:
- 利用种植体: 在牙槽嵴上植入种植体,制作覆盖义齿或固定义齿,这是最常见且效果最好的方法,矫正可能涉及调整种植体的位置或角度(在植入时考虑),或者调整义齿的咬合。
- 调整义齿本身: 通过重衬、调改基托、重排人工牙等方式来改善义齿的适合性和咬合,这有时也广义地被视为一种“功能性调整”,但严格意义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牙齿移动矫正。
- 正畸-种植联合治疗: 在无牙颌患者中,有时会先进行正畸治疗(移动残根、残冠或植入临时种植体作为支抗),为后续种植和最终修复创造空间或条件,但这相对复杂。
📌 总结与关键步骤
- 详细评估: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正畸医生必须:
- 了解假牙的类型、材料、制作时间、使用情况。
-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剩余牙齿的健康(龋坏、牙周病、松动度)、牙槽骨状况(高度、宽度、密度)、咬合关系、面型、关节情况。
- 拍摄X光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根尖片等)。
- 取研究模型。
- 了解患者的矫正目标(美观?功能?为种植做准备?解决疼痛?)。
- 多学科会诊: 强烈建议正畸医生与修复医生(制作假牙的医生)、牙周医生(如果涉及牙齿和牙周健康)、种植医生(如果涉及种植体)进行会诊,共同评估风险和制定最佳方案。
- 个性化方案设计: 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完全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 是否需要拆除假牙(尤其是固定桥)?
- 如何处理活动假牙(调整、重制时机)?
- 如何利用或避免影响种植体?
- 矫治器的选择(隐形矫正、托槽矫正等)?
- 矫治力的控制(尤其是对种植体)?
- 矫治的顺序和阶段?
- 充分沟通与知情同意: 医生必须向患者详细解释:
- 矫治的可行性、预期效果和局限性。
- 可能的风险(如假牙损坏、基牙损伤、种植体松动、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等)。
- 需要多次重制假牙的可能性。
- 治疗的复杂性和可能需要的多学科协作。
- 耐心与配合: 有假牙的矫正通常比普通矫正更复杂、耗时更长,费用也可能更高,患者需要有耐心,并严格遵医嘱(如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诊、配合取戴活动假牙等)。
有假牙不是牙齿矫正的绝对禁忌症,但大大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是否可行、如何进行,必须建立在极其详尽的评估和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强烈建议寻求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进行专业咨询和评估,不要自行判断或尝试。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假牙类型、口腔状况、个人目标)给出最专业、最适合你的建议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