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儿童早期矫正牙齿,几岁开始矫正最合适有效?

儿童早期矫正牙齿,通常指的是在乳牙期(3-6岁)或替牙期(6-12岁,即混合牙列期)进行的正畸干预,这个阶段的矫正目标与青少年或成人矫正(通常在12岁恒牙列基本完成后进行)有所不同,更侧重于预防性、引导性和阻断性,为恒牙的正常萌出和颌骨的均衡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儿童早期矫正牙齿,几岁开始矫正最合适有效?-图1

📍 为什么要进行儿童早期矫正?

  1. 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如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偏侧咀嚼等,这些习惯会影响牙齿排列、颌骨发育甚至面部形态(如开颌、龅牙、地包天)。
  2. 引导颌骨正常发育: 对于存在骨骼性问题的孩子(如上颌发育不足导致的地包天、下颌发育过前导致的地包天、上颌发育过前导致的龅牙、下颌后缩等),早期干预可以引导颌骨向更均衡的方向生长,避免或减轻骨骼畸形,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3. 纠正反颌(地包天): 乳牙期或替牙期发现反颌(下前牙包住上前牙),应尽早干预,反颌不仅影响咀嚼、发音,还可能导致下颌过度前伸和面部发育异常,早期矫正可以引导上颌骨向前生长,解除反锁结关系。
  4. 纠正深覆颌(咬合过深): 上前牙盖住下前牙过多,可能导致下前牙创伤、牙龈问题,甚至影响颞下颌关节,早期干预可以引导后牙萌出,打开咬合。
  5. 纠正开颌(上下前牙无法咬合): 上下前牙在正中咬合时没有接触,可能由不良习惯或骨骼问题引起,早期干预可以纠正不良习惯,引导牙齿和颌骨向正常位置生长。
  6. 纠正牙齿拥挤: 在替牙期,如果乳牙早失或滞留,或者恒牙萌出间隙不足,可能导致恒牙排列拥挤,早期干预可以通过扩弓、间隙维持、序列拔牙等方式为拥挤的恒牙创造萌出空间,避免将来需要大量拔牙。
  7. 纠正中线偏斜: 上下牙列中线不一致,可能由牙齿萌出异常、颌骨问题或不良习惯引起,早期干预可以引导牙齿萌出到正确位置。
  8. 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 通过扩弓、乳牙早失后的间隙维持等措施,确保恒牙有足够空间萌出,减少拥挤程度。
  9. 降低后续矫正难度: 通过早期干预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反颌、不良习惯),可以显著降低青少年期矫正的难度、复杂程度和可能需要的拔牙量,甚至可能避免复杂的正颌手术。

📍 儿童早期矫正的常用方法

  1. 功能性矫治器:

    • 原理: 利用儿童颌骨和牙齿仍在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特定的装置引导颌骨和肌肉向正常方向生长和调整。
    • 常见类型: MRC肌功能矫治器、罗慕矫治器、生物功能矫治器等,它们通常需要孩子全天佩戴(吃饭和刷牙时取下)。
    • 适用阶段: 替牙期为主,部分也可用于乳牙晚期。
    • 作用: 纠正不良习惯、引导颌骨生长、调整肌功能、改善面型。
  2. 活动矫治器:

    • 原理: 由塑料基托和钢丝组成,可自行摘戴。
    • 作用: 简单的牙齿移动(如个别牙扭转、少量间隙调整)、破除不良习惯(如舌刺)、乳牙早失后的间隙维持。
    • 适用阶段: 乳牙期和替牙期均可使用。
  3. 固定矫治器(早期阶段较少用):

    • 原理: 粘贴在牙齿上的托槽和弓丝,提供持续的轻力。
    • 作用: 主要用于替牙期需要较复杂牙齿移动的情况(如严重拥挤、个别牙严重错位),或作为功能性矫治器后的精细调整,通常称为“早期固定矫治”。
    • 特点: 不能自行摘戴,需要孩子配合度高,注意口腔卫生。
  4. 其他辅助装置:

    • 间隙维持器: 乳牙早失后使用,防止邻牙倾斜占据恒牙萌出空间。
    • 扩弓装置: 用于扩大牙弓宽度,为拥挤的牙齿提供空间或纠正后牙反颌。
    • 唇挡/舌挡: 破除不良习惯(如口呼吸、吐舌)。
    • 头帽颏兜: 用于抑制下颌过度生长或促进上颌生长(主要用于骨性问题)。

📍 儿童早期矫正的流程

  1. 专业评估: 带孩子去看正畸专科医生,医生会进行:
    • 口腔检查:牙齿数目、形态、位置、咬合关系。
    • 颌面部检查:面部对称性、唇齿关系、呼吸方式。
    • X光片检查:全口曲面断层片(观察牙齿发育和萌出情况)、头颅侧位片(分析骨骼和软组织关系)。
    • 模型分析:取牙齿模型,用于测量和方案设计。
    • 询问病史:了解孩子是否有不良习惯、口腔疾病史、家族史等。
  2. 诊断与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需要早期干预的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方案会包括是否需要矫正、选择哪种矫治器、预期效果、治疗时间、费用等。
  3. 开始治疗: 安排孩子佩戴矫治器,医生会详细指导佩戴方法、注意事项、清洁方法等。
  4. 定期复诊: 这是成功的关键! 需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通常每4-8周一次),以便医生检查进展、调整矫治力、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务必保证复诊频率。
  5. 保持阶段: 早期矫正结束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保持,以巩固效果,防止复发,保持器的类型和佩戴时间由医生决定。
  6. 二期矫正(可能需要): 早期矫正后,孩子进入恒牙列期(通常12岁左右),可能仍需要进行常规的固定矫治(戴“钢牙”或隐形牙套)进行精细调整,以达到最终的完美效果,早期矫正大大降低了二期矫正的难度。

📍 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 找对医生: 务必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正畸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儿童早期矫正需要专业的判断和方案设计。
  2. 理解目标: 明确早期矫正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发育、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而不是像成人那样追求牙齿排列的完美,家长需要有合理的预期。
  3. 高度重视配合度:
    • 沟通: 向孩子解释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参与,让他们理解这是为了他们的健康和美观,可以让他们选择矫治器的颜色(如果适用)。
    • 监督: 监督孩子按照要求佩戴矫治器(尤其是活动矫治器和功能性矫治器),保证足够的佩戴时间。
    • 卫生: 教导并监督孩子认真清洁牙齿和矫治器,防止龋齿和牙龈炎,固定矫治器期间尤其要注意。
    • 复诊: 严格遵守复诊时间,不要无故缺席或推迟,复诊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核心环节。
  4. 关注孩子感受: 初期佩戴矫治器可能会有轻微不适(如说话、吃饭受影响),通常几天后会适应,如果疼痛明显或出现口腔溃疡等,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5. 耐心与坚持: 早期矫正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能持续数月到一两年,家长需要耐心,督促孩子坚持佩戴和复诊。
  6. 费用与时间投入: 早期矫正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复诊、监督佩戴),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
  7. 避免自行处理: 不要自行购买或使用所谓的“牙齿矫正器”,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儿童早期矫正牙齿是一种前瞻性、预防性的正畸理念,旨在抓住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窗口期”,通过专业干预解决或减轻影响牙齿排列和颌骨发育的问题,为恒牙的健康萌出和面部的均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它不是替代青少年期的常规矫正,而是为后续治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降低难度和复杂性

关键点: 及早找正畸专科医生评估、明确治疗目标、高度重视孩子的配合度(尤其是佩戴时间和卫生)、坚持定期复诊,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耐心是儿童早期矫正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