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导致颧骨变低”的说法,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通常情况下,牙齿矫正本身并不会导致颧骨位置真的降低或发生结构性改变。

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和实际情况:
🦷 1. 牙齿矫正的基本原理
- 牙齿矫正(正畸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移动牙齿在牙槽骨内的位置,使其排列整齐、咬合稳定、功能正常。
- 牙齿移动是发生在牙槽骨(包裹牙齿的骨骼) 内部的改建过程,牙槽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压力侧会吸收,牵引侧会增生,从而为牙齿移动提供空间。
- 牙齿矫正主要影响的是牙齿本身、牙槽骨以及相关的软组织(如牙龈、嘴唇、脸颊肌肉),它不直接作用于颧骨。
🧐 2. 为什么会产生“颧骨变低”的错觉或感受?
虽然颧骨本身不会移动,但矫正牙齿确实可能通过一些间接方式改变面部轮廓,导致一些人感觉颧骨区域看起来“变低”或“凹陷”:
-
拔牙矫正后的变化(最常见的原因):
- 牙齿内收与脸颊支撑减少: 很多矫正方案需要拔除前磨牙(通常是第一或第二前磨牙),拔牙后,为了关闭拔牙间隙,前方的牙齿(尤其是门牙)会向内移动(内收),同时后方的牙齿也可能前移或压低,这可能导致:
- 脸颊丰满度下降: 原本被饱满后牙支撑起来的脸颊区域(尤其是下颌角和下颌升支区域)可能因为后牙位置改变或少量内收而显得稍微凹陷或扁平,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下颌角和下颌升支区域,但视觉上可能会让人感觉整个中面部(包括颧骨下方)不够饱满。
- 嘴唇支撑改变: 门牙内收后,嘴唇的支撑点可能后移,可能导致嘴唇显得稍微内收或丰满度下降,侧面看时鼻唇沟(法令纹)可能加深,中面部(包括颧骨下方)的立体感可能减弱,从而在视觉上感觉颧骨区域“塌陷”或“变低”。
- 视觉错觉: 拔牙矫正后,面部整体轮廓可能变得更加紧凑、线条更清晰,但这种变化有时会被解读为“凹陷”或“颧骨变低”。
- 牙齿内收与脸颊支撑减少: 很多矫正方案需要拔除前磨牙(通常是第一或第二前磨牙),拔牙后,为了关闭拔牙间隙,前方的牙齿(尤其是门牙)会向内移动(内收),同时后方的牙齿也可能前移或压低,这可能导致:
-
后牙压低或伸长:
- 在某些矫正方案中(深覆合的矫正),可能需要压低后牙,如果后牙被过度压低,可能导致垂直高度不足,面下三分之一(下巴到鼻底)高度减小,中面部(包括颧骨下方)的垂直高度也可能显得相对不足,造成一种“中面部塌陷”的视觉感受。
- 相反,如果后牙被过度伸长,面下三分之一高度增加,也可能显得中面部相对“低平”。
-
软组织的变化:
- 肌肉和脂肪重新分布: 牙齿移动后,附着在牙齿上的肌肉(如口轮匝肌、颊肌)和软组织的张力会发生变化,脸颊的丰满度(脂肪)也可能随着肌肉张力的改变和年龄增长而自然减少,这些软组织的变化会影响面部的饱满度和轮廓感,可能让人感觉颧骨区域不够突出。
- 嘴唇和鼻唇沟变化: 如前所述,门牙内收可能导致嘴唇丰满度下降和法令纹加深,侧面看时颧骨下方的立体感减弱,产生“颧骨变低”的错觉。
-
矫正过程中的暂时性肿胀或炎症: 在矫正初期或每次加力后,牙龈、牙槽骨周围可能会有轻微的炎症反应和暂时性肿胀,这可能导致面部轮廓暂时显得有些“膨胀”,当肿胀消退后,可能会感觉面部轮廓“变紧”或“凹陷”,但这并非骨骼变化。
-
个体差异与期望:
- 骨骼基础不同: 每个人的骨骼结构(包括颧骨高度、突度、面部宽度)是天生的,矫正前颧骨本身就不高的人,矫正后自然也不会变高。
- 矫正目标与方案: 矫正的目标是功能和健康,首要目标是排齐牙齿、建立良好咬合,医生会根据你的骨骼条件、软组织情况、美学期望来制定方案,有时为了达到最佳咬合或解决某些问题(如深覆合),可能需要改变牙齿的垂直高度或位置,这可能会对面部轮廓产生一定影响。
- 自然衰老: 矫正治疗通常需要1-3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人本身也在自然衰老,面部软组织(胶原蛋白、脂肪)会流失,皮肤会松弛,这本身就会导致面部轮廓改变,包括中面部可能显得“下垂”或“凹陷”,矫正期间的变化与自然衰老的变化叠加,更容易让人将面部轮廓的改变归因于矫正。
📌 总结与关键点
- 颧骨不会移动: 牙齿矫正无法移动颧骨本身,颧骨是颅面骨骼的一部分,位置相对固定。
- 拔牙矫正是主要“嫌疑”: 拔牙矫正后,牙齿(尤其是前牙)的内收以及可能伴随的后牙位置改变,可能导致脸颊丰满度下降、嘴唇支撑改变,从而在视觉上让中面部(包括颧骨下方)显得不够饱满或凹陷,产生“颧骨变低”的错觉。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 软组织变化是关键: 牙齿移动引起的肌肉张力改变、软组织重新分布以及自然衰老,是面部轮廓改变的主要因素,它们会影响颧骨区域的饱满度和立体感。
- 垂直高度变化的影响: 矫正中牙齿垂直位置(压低或伸长)的改变,可能影响面部垂直比例,导致中面部显得相对“低平”。
- 个体差异与期望管理: 矫正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骨骼基础、原始问题、矫正方案和软组织反应,并非所有人都会有显著的面部轮廓变化,更不会导致颧骨真的“变低”,在矫正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可能的面部轮廓变化,并管理好期望。
📎 建议
- 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 在矫正前和矫正过程中,有任何关于面部变化的疑虑,一定要及时与你的正畸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骨骼、牙齿问题、软组织、美学期望)解释矫正可能带来的面部影响。
- 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 资深的正畸医生在设计方案时会更全面地考虑面部美学平衡,尽量在达到牙齿健康和功能目标的同时,避免或最小化可能出现的面部轮廓问题(如过度凹陷)。
- 关注整体效果: 牙齿矫正的首要目标是牙齿健康、咬合稳定和功能改善,面部轮廓的变化通常是次要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达到健康目标过程中可能伴随的、可接受的变化。
矫正牙齿不会让颧骨真的变低或移动位置,但拔牙矫正、牙齿位置改变以及软组织变化,确实可能通过影响面部轮廓的饱满度和立体感,让一些人产生“颧骨变低”的视觉错觉或感受。 这种变化通常是为了解决牙齿和咬合问题而带来的“副产品”,在多数情况下是可接受的,如有疑虑,务必咨询你的正畸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