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种植牙集采落地,专业术语看懂了吗?

2025种植牙集采落地,专业术语看懂了吗?-图1

核心结构与部件

  1. 种植体 (Implant/Implant Fixture): 植入牙槽骨内的“人工牙根”,通常由生物相容性高的材料(如钛)制成,是整个种植修复的基础。
  2. 基台 (Abutment): 连接种植体和上部牙冠的中间连接件,它可以是预成的标准基台,也可以是个性化设计的基台(如CAD/CAM基台)。
  3. 牙冠 (Crown): 种植修复的可见部分,即人工牙,可以是单冠、桥体,或覆盖在多颗种植体上的义齿(如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覆盖义齿)。
  4. 修复体 (Prosthesis): 指最终安装在种植体上的所有人工牙结构,包括牙冠、桥体、基台、附着体等。
  5. 愈合基台 (Healing Abutment/Cap): 在种植体植入初期,暂时暴露在口腔中,引导牙龈愈合形成良好形态的基台。
  6. 转移体 (Transfer Coping/Transfer): 用于将种植体在口腔内的精确位置和角度信息转移到模型上的装置。
  7. 替代体 (Analog/Analog Fixture): 在模型上替代种植体的部件,用于制作修复体。
  8. 种植体平台 (Implant Platform): 种植体顶部与基台连接的部位,其设计(直径、锥度、内部连接/外部连接)影响修复的稳定性和长期效果。
  9. 内部连接 (Internal Connection): 基台插入种植体内部进行连接,通常更抗旋转,有利于封闭性。
  10. 外部连接 (External Connection): 基台套在种植体外部进行连接,结构相对简单。
  11. 平台转移 (Platform Switching): 一种设计理念,使用直径小于种植体平台的基台,使基台边缘与种植体平台边缘错开,有助于减少边缘骨吸收。
  12. 附着体 (Attachment): 用于连接种植体支持的义齿(如覆盖义齿)和基台或种植体的精密连接装置(如球帽、杆卡、磁性附着体)。

材料与技术

  1. 钛 (Titanium): 种植体最常用的核心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强度和耐腐蚀性,常用纯钛(Grade 4)或钛合金(如Ti-6Al-4V)。
  2. 氧化锆 (Zirconia): 高强度陶瓷材料,可用于制作种植体基台、牙冠甚至整个种植体(锆种植体),具有优异的美学性能。
  3. 骨结合 (Osseointegration): 种植体表面与周围活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的直接、功能性的结构连接(没有软组织介入),是种植成功的生物学基础。
  4. 表面处理 (Surface Treatment): 对种植体表面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强骨结合能力,常见技术包括:
    • 喷砂酸蚀 (Sandblasted and Acid Etching - SLA): 喷砂形成粗糙表面,酸蚀形成微孔结构。
    • 羟基磷灰石涂层 (Hydroxyapatite Coating - HA): 在钛表面涂覆生物陶瓷涂层,促进骨结合。
    • 阳极氧化 (Anodization): 形成多孔氧化钛层。
    • 钛浆喷涂 (Titanium Plasma Spraying - TPS): 形成粗糙的钛表面。
    • 亲水表面 (Hydrophilic Surface): 经过特殊处理(如大分子或化学修饰)使表面具有亲水性,促进早期细胞附着和骨结合。
  5. CAD/CAM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用于个性化基台、牙冠的精确设计和加工。
  6. 数字化印模 (Digital Impression): 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口腔内三维数据,替代传统取模。
  7. 种植导板 (Surgical Guide): 利用CT/CBCT数据设计制作的手术模板,引导种植体在预定位置、角度和深度植入。

手术相关术语

  1. 骨增量 (Bone Augmentation/Ridge Augmentation): 当牙槽骨量不足时,通过植入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来增加骨量的技术,包括:
    • 引导骨再生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 GBR): 使用屏障膜覆盖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
    • 上颌窦提升 (Sinus Lift/Sinus Augmentation): 增加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技术,分为:
      • 内提升 (Crestal Approach/Transcrestal Sinus Lift): 通过牙槽嵴顶开窗,将骨移植材料推入上颌窦底。
      • 外提升 (Lateral Approach/Window Sinus Lift): 在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将骨移植材料放入窦底。
    • 骨劈开 (Split Crest/Osteotome Technique): 用骨凿将牙槽嵴垂直劈开,植入骨增量材料,常用于宽度不足。
    • 骨挤压 (Osteotome Technique): 使用逐级加大的骨挤压器在牙槽窝内挤压骨壁,增加骨密度和宽度。
  2. 即刻种植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在拔牙当天或拔牙后极短时间内(如4周内)植入种植体。
  3. 延期种植 (Delayed Implant Placement): 在拔牙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3-6个月以上,待拔牙窝完全愈合)再植入种植体。
  4. 即刻负重 (Immediate Loading): 在种植体植入后短时间内(如24-72小时或几天内)戴上临时或永久修复体,行使部分或全部咀嚼功能。
  5. 微创手术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尽量减少手术切口、翻瓣范围和创伤的种植手术技术。
  6. 翻瓣术 (Flap Elevation): 切开牙龈并翻开粘骨膜瓣,暴露手术区域(传统种植手术常用)。
  7. 不翻瓣手术 (Flapless Surgery): 不做切口或极小切口,通过牙龈穿刺或小窗口进行种植体植入,创伤更小。
  8. 骨整合期 (Integration Period/Osseointegration Period): 种植体植入后等待其与骨形成牢固结合的时间,通常为3-6个月。
  9. 二期手术 (Second-Stage Surgery): 在骨结合完成后,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顶部,安装愈合基台的过程。

修复相关术语

  1. 单冠 (Single Crown): 替代单个缺失牙的修复体。
  2. 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 (Implant-Supported Fixed Bridge): 由两颗或多颗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替代连续缺失的多个牙。
  3. 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 (Implant-Supported Overdenture): 由种植体和附着体固位的可摘义齿,为全口或半口无牙颌患者提供固位和支持。
  4. 杆式覆盖义齿 (Bar-Retained Overdenture): 利用种植体上连接的金属杆作为附着体固位基的覆盖义齿。
  5. 球帽式覆盖义齿 (Ball-Retained Overdenture): 利用种植体上的球状结构与义齿内阴性的帽状结构固位的覆盖义齿。
  6. 临时修复体 (Temporary Restoration): 在最终修复体完成前戴用的过渡性修复体(如临时冠、临时桥)。
  7. 最终修复体 (Final Restoration): 所有治疗完成后戴入的永久性修复体。
  8. 咬合 (Occlusion): 上下牙齿接触的关系,种植修复需要精确调整咬合,避免创伤。
  9. 咬合调整 (Occlusal Adjustment): 调整修复体或天然牙的接触点,改善咬合关系。
  10. 咬合干扰 (Occlusal Interference): 在咀嚼运动中,非功能接触点(如早接触、侧方干扰)干扰了正常的咬合轨迹。
  11. 中心咬合 (Centric Relation): 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最稳定、可重复的位置关系,常作为修复咬合的参考位。

并发症与评估

  1. 种植体周围炎 (Peri-implantitis): 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支持骨吸收,可能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
  2.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Peri-implant Mucositis): 仅累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牙龈),尚未发生明显的骨吸收。
  3. 生物学宽度 (Biological Width): 种植体周围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由结合上皮和牙槽嵴上纤维组成,破坏生物学宽度会导致牙龈退缩和骨吸收。
  4. 边缘骨吸收 (Marginal Bone Loss): 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顶的骨高度随时间发生的生理性或病理性丧失。
  5. 种植体失败 (Implant Failure): 种植体松动、脱落或需要移除。
  6. 成功率 (Success Rate) / 存留率 (Survival Rate): 评估种植治疗效果的指标,成功率通常包含功能、美学和生物学标准,存留率主要指种植体仍留在原位(无论功能如何)。

影像学

  1.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提供颌骨的三维影像。
  2. CB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锥形束CT,专为口腔颌面部设计,辐射剂量较低,分辨率高,是种植术前评估和导板设计的常用工具。
  3. 根尖片 (Periapical Radiograph): 显示单颗牙齿及其周围骨组织的X线片,用于术后评估种植体位置和骨结合情况。
  4. 曲面断层片 (Panoramic Radiograph - OPG/Panorex): 显示全口牙齿、牙槽骨、颌骨和部分上颌窦的X线片,用于初步评估。
  5. 骨密度 (Bone Density): CT图像上反映骨组织致密程度的指标,影响种植初期稳定性。

这份词汇表涵盖了种植牙从基础结构、材料、手术技术、修复方式到并发症评估等主要方面的核心术语,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植牙的原理、流程和相关信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