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近期频脱落?背后原因引关注!

“种植牙落出”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的部分)松动或脱落,这是种植牙修复中最严重但相对少见的并发症,有时候也可能指基台(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中间部分)或牙冠(人工牙)的脱落,这种情况相对更常见一些。

种植牙近期频脱落?背后原因引关注!-图1

下面我详细解释一下这两种情况以及相关要点:

🦷 一、种植体(植入骨内部分)松动或脱落(最严重)

这是指种植体在牙槽骨内没有成功“长牢”(即骨结合失败),导致其松动甚至完全脱出牙槽骨。

🧾 常见原因

  1. 骨结合失败:

    • 感染: 种植体周围炎是最常见的原因,口腔卫生差、牙周炎未控制好、手术创伤过大、愈合期感染等导致细菌在种植体周围形成生物膜,破坏骨组织,导致种植体与骨头分离。
    • 骨量不足: 患者牙槽骨严重萎缩、骨密度过低(如骨质疏松严重)、植骨量不足或质量不佳,种植体缺乏足够的支撑。
    • 生物相容性问题: 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对种植体材料(如钛)产生过敏或排斥反应。
    • 过载: 种植体过早承受过大咬合力(如未到骨结合完成就戴牙、咬硬物),或设计不合理导致种植体受力过大。
    • 手术创伤: 种植时产热过高损伤骨组织、种植体位置不佳、穿入上颌窦或下颌神经管等。
    • 全身性疾病: 严重未控制的糖尿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头颈部放疗史、严重骨质疏松等影响骨愈合和稳定。
    • 吸烟: 显著增加种植失败风险,影响骨结合。
  2. 技术因素:

    • 医生经验不足,手术操作不当。
    • 种植体选择不当(如直径、长度不适合患者骨条件)。
    • 即刻种植/即刻负重适应症掌握不严。

🚨 表现

  • 种植体部位感觉异常(松动、浮起感)。
  • 咀嚼时疼痛或不适感明显。
  • 种植体周围牙龈反复肿胀、流脓。
  • 严重时,种植体肉眼可见松动或完全脱出。

🛠 处理

  1. 立即就医: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切勿自行处理或拖延。
  2. 医生评估: 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松动度)、X光片(观察骨结合情况、骨吸收程度)、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可能的穿刺活检来明确原因。
  3. 治疗方案:
    • 取出种植体: 如果感染严重、骨结合完全失败、骨破坏大,通常需要先取出失败的种植体。
    • 控制感染: 进行彻底的清创、抗感染治疗(口服或局部用药)。
    • 等待骨愈合: 通常需要等待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让拔牙窝或感染区域完全愈合,骨组织恢复健康。
    • 重新评估: 医生会重新评估骨条件,可能需要植骨来增加骨量。
    • 再次种植: 在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择期重新植入新的种植体,有时可能需要更换种植系统或改变植入位置。
    • 考虑其他修复方式: 如果骨条件极差或患者风险过高,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其他修复方式,如传统活动假牙或固定桥。

🔧 二、基台或牙冠(修复体部分)脱落(相对常见)

这种情况指的是连接在种植体顶部的基台松动,或者固定在基台上的牙冠(或桥体)脱落。种植体本身在骨内通常是稳固的。

🧾 常见原因

  1. 螺丝松动:
    • 基台固定螺丝或牙冠固定螺丝未拧紧到位。
    • 螺丝质量问题。
    • 长期咀嚼导致螺丝金属疲劳松动。
    • 咬合力过大或咬合不平衡。
  2. 粘接剂溶解/失效:
    • 对于粘接固位的牙冠,粘接剂在口腔唾液、咀嚼力作用下逐渐溶解或老化失效。
    • 粘接剂选择不当或操作不规范。
  3. 咬合力过大或咬合干扰:
    • 对颌牙过高、存在早接触或干扰点,导致牙冠承受过大力量。
    • 患者有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
  4. 修复体设计或制作问题:
    • 基台与种植体或牙冠与基台之间密合度不够。
    • 材料强度不足。
  5. 口腔卫生差导致基台周围炎: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基台周围骨吸收,间接影响修复体稳定。

🚨 表现

  • 牙冠或基台脱落,掉在嘴里或吐出来。
  • 感觉牙齿(种植牙)松动(但通常是修复体松动,不是种植体)。
  • 咀嚼时食物嵌塞或不适。
  • 脱落后,种植体顶端暴露(基台还在或脱落)。

🛠 处理

  1. 保存脱落部件: 如果能找到脱落的牙冠或基台,妥善保存好带给医生。
  2. 及时复诊: 尽快联系你的种植医生。不要自行尝试将修复体粘回去!
  3. 医生处理:
    • 检查种植体和基台的状况。
    • 检查脱落原因(螺丝松动?粘接剂失效?)。
    • 清洁种植体和基台连接部位。
    • 如果是螺丝松动: 重新拧紧螺丝,调整咬合。
    • 如果是粘接剂失效: 清除残留粘接剂,重新粘接牙冠(有时需要更换粘接剂)。
    • 如果是修复体损坏: 可能需要重新制作牙冠或基台。
    • 检查咬合: 调整咬合高点,确保受力均匀。
    • 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预防基台周围炎。
  4. 通常处理相对简单: 相比种植体脱落,基台或牙冠脱落通常只需要重新固定或更换修复体,不需要重新手术植入种植体,对骨结合没有影响。

📌 重要提示

  1. 及时就医是关键: 无论是种植体脱落还是修复体脱落,都应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自行处理或拖延可能导致问题恶化(如感染扩散、骨进一步吸收)。
  2. 预防为主:
    • 严格选择医生和机构: 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可靠的种植医生和正规口腔机构。
    • 充分术前检查: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CBCT),评估骨条件、全身健康状况。
    • 控制全身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 严格戒烟: 吸烟是种植失败的重要风险因素。
    • 维护良好口腔卫生: 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定期进行专业洁牙和种植体维护(专业清洁)。
    • 遵医嘱: 术后注意休息,避免过早用患侧咀嚼硬物,按时复诊。
    • 避免咬硬物: 不要用种植牙咬核桃、螃蟹壳、骨头等硬物。
    •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通常术后1年、3年、5年及以后),医生会检查种植体周围状况、咬合关系、修复体情况等,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理解风险: 虽然现代种植牙成功率很高(95%以上),但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了解可能的并发症有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种植牙落出”需要明确是种植体本身在骨内失败脱落(严重,需手术处理),还是上面的修复体(基台/牙冠)脱落(相对常见,通常只需重新固定或更换修复体)。无论哪种情况,首要行动都是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 通过严格选择医生、充分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种植牙脱落的风险,确保种植牙长期稳定使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