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矫正牙齿后,这些潜在危害你中招了吗?

矫正牙齿(正畸治疗)通常是为了改善牙齿排列、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绝大多数情况下效果显著且安全,和任何医疗干预一样,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尽管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在专业操作和患者良好配合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

2025矫正牙齿后,这些潜在危害你中招了吗?-图1

以下是矫正牙齿后可能出现的危害和风险,需要了解:

短期、常见且通常可逆的不适

  1. 牙齿酸痛: 这是最常见的反应,每次加力后(尤其是初期和每次复诊调整后),牙齿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酸痛感,通常持续几天,程度因人而异,这是牙齿正常移动的生理反应,一般会自行缓解。
  2. 口腔溃疡: 托槽、弓丝等矫治器部件可能会摩擦口腔黏膜(内颊、嘴唇、舌头),导致溃疡,正畸蜡可以暂时缓解不适。
  3. 暂时性牙齿松动: 在矫正过程中,牙齿需要在牙槽骨中移动,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是正常的,矫正完成后,随着牙槽骨的改建和稳定,牙齿会重新稳固,但如果出现异常的、过度的松动,则需警惕。
  4. 咀嚼不适: 初期或每次调整后,由于酸痛和咬合暂时改变,咀嚼食物可能会感到不便或疼痛。

需要重视的潜在危害(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可能较严重)

  1. 牙根吸收:

    • 危害: 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尖端可能被吸收变短,严重时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 原因: 与个体易感性、牙齿移动方式、加力大小、牙齿状况(如根尖有病变)等因素有关,专业医生会通过X光片监测牙根长度变化。
    • 预防/管理: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定期拍X光片监测,避免过度加力。
  2. 牙龈问题:

    • 牙龈炎/牙周炎: 矫治器(尤其是固定矫治器)会显著增加清洁难度,食物残渣和菌斑容易堆积,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发炎(牙龈炎),如果忽视,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
    • 牙龈增生: 部分患者牙龈组织对矫治器刺激反应明显,可能出现牙龈增生覆盖部分牙面。
    • 预防/管理: 极其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是关键! 必须学会使用正畸牙刷、牙缝刷、冲牙器、牙线等工具彻底清洁,并定期进行专业洁牙(洗牙)。
  3. 牙釉质脱矿/白斑:

    • 危害: 在托槽周围牙齿表面出现白色斑点或斑块,是牙釉质早期脱矿的表现,这是龋齿(蛀牙)的前兆,严重时可能发展成龋洞。
    • 原因: 主要与口腔卫生不良,局部酸性环境(细菌产酸)持续作用于牙面有关,矫治器阻碍了清洁,使牙面长期处于清洁不彻底的状态。
    • 预防/管理: 同样是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使用含氟牙膏、漱口水,必要时使用高浓度氟化物产品(如氟保护漆)进行专业涂氟。
  4. 颞下颌关节紊乱:

    • 危害: 出现关节区疼痛、弹响、张口受限、头痛、耳鸣等症状。
    • 原因: 矫正改变了咬合关系,可能影响关节功能;原有但未发现的关节问题在矫正过程中被诱发或加重;咬合调整不当等。
    • 预防/管理: 矫正前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评估(包括关节),医生在治疗中会尽量保护关节功能,出现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5. 牙齿咬合改变/复发:

    • 危害: 矫正后,牙齿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位置;或者矫正结束后,牙齿有向原始位置移动的趋势(复发)。
    • 原因: 矫正方案设计不当、治疗不彻底、患者骨骼生长(青少年)、不良口腔习惯(如吐舌、咬唇)、未按要求佩戴保持器等。
    • 预防/管理: 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完成所有必要治疗(如拔牙间隙关闭、精细调整),终身、严格佩戴保持器(尤其是前几年),纠正不良习惯。
  6. 牙神经坏死(牙髓坏死):

    • 危害: 牙齿变色(变灰暗),需要根管治疗(抽神经)。
    • 原因: 牙齿移动过程中受到过大创伤或根尖受到过度压迫,导致牙髓血供受损坏死。非常罕见
    • 预防/管理: 医生控制好加力大小和速度,患者如有牙齿剧烈疼痛变色及时复诊。
  7. 美观问题:

    • “钢牙”影响美观: 固定矫治器在矫正期间确实影响美观,尤其是成人患者。
    • “黑三角”: 矫正后,牙龈退缩可能导致牙齿之间出现黑色三角间隙,影响美观。
    • 面型改变(拔牙矫正): 拔牙(通常拔除前磨牙)是某些错颌畸形(如牙列严重拥挤、前突)的必要手段,虽然目的是为了改善功能和长期稳定,但短期内或个别情况下,患者可能感觉面型变窄或改变,需要医生充分沟通预期效果。
  8. 吞咽异物: 托槽、弓丝等部件意外脱落被吞咽或吸入(虽然罕见,但需注意)。

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1. 选择正规机构和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 这是降低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生的专业判断、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 治疗前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自身情况、治疗方案、预期效果、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3. 极其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 这是预防牙龈炎、牙周炎、牙釉质脱矿的最重要手段,患者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并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
  4. 遵医嘱定期复诊: 让医生能监控牙齿移动、牙根状况、咬合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处理问题。
  5. 配合治疗: 按时佩戴橡皮筋、头帽等附件,避免食用过硬、过粘的食物损坏矫治器。
  6. 坚持佩戴保持器: 矫正成功后,终身、严格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维持效果的基石,不能掉以轻心。
  7. 及时反馈问题: 出现剧烈疼痛、溃疡不愈、矫治器脱落、牙齿异常松动或移位等情况,应立即联系医生处理。

矫正牙齿的潜在危害是真实存在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选择专业医生、患者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良好的配合以及遵循医嘱,这些风险可以被有效预防和控制,最终获得健康、美观、稳定的咬合关系。 不要因为担忧潜在风险而放弃矫正,但务必了解风险并做好应对准备,与医生密切合作,矫正过程是医患共同努力的结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