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开颌?
开颌是指上下牙齿在咬合时(无论是前牙咬合还是后牙咬合),都存在一个垂直方向的间隙,没有发生接触,具体表现为:

- 前牙开颌: 最常见,上下前牙(门牙)在咬合时完全不接触,甚至有明显的缝隙,有时后牙能咬住,但前牙是分开的。
- 后牙开颌: 较少见,后牙(磨牙)在咬合时无法接触,而前牙可能能咬住。
简单说,就是上下牙齿在垂直方向上“咬不拢”,存在一个“空隙”。
🔍 开颌的成因
开颌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口腔不良习惯: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 吐舌习惯: 舌头长时间顶在前牙之间或前牙舌侧,阻碍前牙萌出或将其推向前方,导致前牙开颌。
- 吮指/咬唇习惯: 长期吮吸手指、咬下唇等,也可能导致前牙开颌。
- 口呼吸: 长期用口呼吸,可能导致下颌向下、向后旋转,舌位降低,影响上下颌骨和牙齿的正常位置,可能造成开颌。
- 异常吞咽: 吞咽时舌头位置不正确(如吐舌吞咽)。
-
骨骼因素:
- 上下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 上颌骨垂直向过度发育(“长脸综合征”),或下颌骨垂直向发育不足(短面型),可能导致开颌。
- 下颌骨旋转: 下颌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向下向后旋转。
-
牙齿因素:
- 牙齿萌出不足或缺失: 某些牙齿(尤其是后牙)未能正常萌出到咬合平面,导致后牙开颌。
- 牙齿过大或过小: 个别牙齿尺寸异常也可能影响咬合关系。
- 多生牙或牙瘤: 阻碍牙齿正常萌出。
-
牙周组织因素:
- 牙周炎: 严重的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伸长,可能造成开颌(尤其是后牙开颌)。
-
其他因素:
- 遗传因素: 开颌也可能有遗传倾向。
- 某些综合征: 如唐氏综合征等可能伴随开颌。
- 长期缺牙未修复: 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 开颌的危害
开颌不仅仅是牙齿不美观的问题,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 咀嚼功能下降: 后牙开颌直接影响咀嚼效率,食物无法被充分磨碎,增加胃肠道负担。
- 发音不清: 前牙开颌可能影响齿音(如s, z)、舌齿音(如t, d, n, l)等的发音,导致口齿不清。
- 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关系紊乱可能导致下颌运动异常,长期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问题。
- 面部美观影响:
- 前牙开颌: 可能导致“露龈笑”(上牙龈暴露过多)、面部中份拉长、下颌前突或后缩等不协调。
- 后牙开颌: 可能导致面部垂直距离降低,显得面下份短缩。
- 口腔健康风险: 开颌区域容易嵌塞食物,清洁困难,增加龋齿和牙周炎的风险。
- 心理影响: 明显的开颌畸形可能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
🦷 牙齿矫正如何治疗开颌?
开颌的矫正难度相对较大,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取决于开颌的类型(前牙/后牙)、严重程度、病因(骨骼/牙齿/习惯)、患者的年龄、生长发育潜力、牙周状况等。
📌 主要治疗方法
-
破除不良习惯:
- 首要步骤! 对于由吐舌、口呼吸等习惯引起的开颌,必须首先破除不良习惯,否则,矫正效果难以维持,极易复发。
- 方法:行为指导、舌刺/腭刺、前庭盾、肌功能训练(如Myobrace, Buteyko呼吸法等)、必要时进行舌系带修整等。
-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
- 压低伸长的牙齿: 对于因个别牙齿伸长(尤其是后牙)导致的开颌,使用各种正畸装置(如微种植体支抗、摇椅弓、压低辅弓等)将伸长的牙齿压低到正确的咬合平面。
- 直立倾斜的牙齿: 将因缺牙等原因倾斜的牙齿扶正。
- 关闭间隙: 如果存在间隙,需要关闭。
- 扩弓: 对于后牙反颌或宽度不足伴随的开颌,可能需要扩弓器(如快速扩弓器RME、慢速扩弓器)增加牙弓宽度。
- 牙齿代偿: 在骨骼问题存在时,通过牙齿的倾斜移动来部分掩饰骨骼不调(但这有局限性,严重骨骼问题需手术)。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适用于严重的骨骼性开颌。 单纯正畸无法解决根本的骨骼问题。
- 流程: 先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齿、为手术做准备;然后通过正颌手术(如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术、颏成形术等)移动颌骨到正确的位置,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术后再进行精细的正畸调整。
-
修复治疗:
对于因牙齿缺失或严重磨耗导致的开颌,在正畸治疗后可能需要通过牙冠、牙桥或种植牙来修复缺失牙或恢复咬合高度。
-
肌功能治疗/口肌训练:
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改善口腔肌肉功能,平衡口周肌力,巩固矫正效果,预防复发。
🧩 常用正畸装置
- 传统托槽矫正器(金属、陶瓷): 适用范围广,力量控制精准,尤其适用于需要复杂牙齿移动或压低牙齿的病例。
- 隐形矫正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 对于轻中度、非骨骼性的开颌,尤其是成人患者,隐形矫正是一种美观的选择,但严重开颌或需要压低牙齿时,效果可能不如传统矫正器可控,需要医生有丰富经验。
- 微种植体支抗: 现代正畸的“利器”,通过在颌骨内植入微型种植钉,提供强大的“骨性支抗”,可以高效、精准地压低伸长的牙齿(尤其是后牙),是治疗开颌(尤其是后牙开颌)的重要手段。
- 扩弓器: 用于解决牙弓宽度不足的问题。
- 各种矫形装置: 如前庭盾、肌功能训练器等,主要用于破除不良习惯和引导颌骨发育(儿童期)。
📅 不同年龄段的矫正重点
-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期):
- 优势: 颌骨和牙齿仍有生长潜力,利用生长改良治疗(如破除习惯、使用矫形装置如头帽、颏兜、扩弓器等)引导颌骨向正确方向生长,效果更好,有时可避免或简化成年后的正颌手术。
- 重点: 早期干预,破除不良习惯,引导颌骨发育。
- 成年人(生长发育停止后):
- 优势: 配合度高,理解治疗目标。
- 挑战: 颌骨已定型,主要依靠牙齿移动和可能的正颌手术,治疗周期可能较长,需要关注牙周健康状况。
- 重点: 综合评估骨骼问题,选择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严格控制牙齿移动范围,保护牙周健康,微种植体支抗应用广泛。
🔄 复发问题与保持
开颌,尤其是由不良习惯或骨骼因素引起的,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 保持器至关重要: 矫正完成后,必须长期、严格佩戴保持器(通常至少2年,之后可能需要夜间长期佩戴甚至终身佩戴),以维持治疗效果。
- 彻底破除不良习惯: 如果不良习惯未破除,复发几乎是必然的。
- 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期复诊,医生会检查咬合关系和保持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处理。
牙齿矫正开颌是一个需要专业正畸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的过程,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如破除习惯、正畸、正颌手术)。早期发现和干预(尤其是儿童期)效果更佳,复发风险更低。 成年人矫正同样有效,但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计划。
如果你或家人有开颌问题,强烈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口内检查、模型分析、X光片测量等)明确病因和类型,然后制定最适合你的矫正方案,帮助你恢复健康的咬合、良好的功能和自信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