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后牙龈刮治,2025最新指南建议多久做一次?

种植牙后进行牙龈刮治(更准确地说,是种植体周围刮治)是种植牙维护和预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的牙龈和骨骼感染)的重要步骤,这通常不是一次性的操作,而是种植牙长期维护计划的一部分。

种植牙后牙龈刮治,2025最新指南建议多久做一次?-图1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后牙龈刮治的关键信息:

📍 为什么种植牙后需要刮治?

  1. 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类似于天然牙的牙周炎,但发展速度更快、破坏性更强。
    • 它是由细菌(菌斑和牙结石)在种植体周围(尤其是龈沟内)堆积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牙龈发红、肿胀、出血,并最终破坏支撑种植体的牙槽骨,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
    • 定期刮治能有效清除这些刺激物,预防炎症的发生。
  2. 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

    • 如果牙龈已经出现轻微的红肿、出血或探诊深度增加,这通常是种植体周围炎的早期信号。
    • 在这个阶段,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刮治(通常结合其他治疗如抗菌冲洗、激光等)是控制炎症、防止骨吸收恶化的关键治疗手段。
  3. 种植体结构的特殊性:

    • 种植体(钛或锆)的表面结构与天然牙根(牙骨质)不同,其与牙龈组织(结合上皮)的结合方式也不同。
    • 种植体基台与牙龈交界处(袖口)是一个潜在的易堆积菌斑的区域,且此处结构复杂,日常刷牙很难彻底清洁干净。
    • 牙结石(矿化的菌斑)会牢固地附着在种植体表面,只能通过专业器械去除。
  4. 维护长期成功:

    • 种植牙虽然坚固耐用,但它周围的牙龈和骨骼组织需要像天然牙一样精心的维护。
    • 定期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刮治(通常与天然牙的洁牙一起进行),是确保种植牙长期健康、使用寿命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 种植体周围刮治的过程是怎样的?

  1. 评估: 牙医会通过临床检查(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龈状况)和影像学检查(X光片,观察骨高度)评估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需要刮治以及刮治的深度和范围。
  2. 麻醉: 根据炎症程度和患者敏感度,通常会进行局部麻醉,确保治疗过程舒适无痛。
  3. 去除菌斑和牙结石:
    • 使用超声洁治器:利用高频振动产生水雾,高效去除大块牙结石和表面菌斑,超声设备通常有专门用于种植体的工作头,功率和振动模式经过调整,避免损伤种植体表面。
    • 使用手用器械:精细的手用刮治器(如Gracey刮治器、种植体专用刮治器)会被用于超声难以到达的区域(如龈沟深处、种植体表面与基台连接处),以及更精细地清除残留的菌斑和牙结石,操作者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刮伤种植体表面。
  4. 根面平整: 对于天然牙,刮治还包括平整牙根表面,对于种植体,重点是清洁种植体表面本身,去除所有生物膜(细菌膜)和矿化沉积物。
  5. 冲洗: 治疗区域会用抗菌溶液(如氯己定)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清除松动的碎屑和细菌。
  6. 术后指导: 医生会详细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用力漱口、注意口腔卫生、遵医嘱用药等)以及后续的维护计划。

📍 刮治后需要注意什么?

  • 术后反应: 治疗后几小时内,治疗区域可能会有轻微的酸痛、敏感或少量出血(类似洗牙后),这是正常现象,通常24-48小时内会缓解。
  • 饮食: 术后几小时避免在治疗区域咀嚼过硬或过热的食物。
  • 口腔卫生: 遵医嘱,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这对维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 遵医嘱用药: 如果医生开了抗生素或漱口水,请务必按时按量使用。
  •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通常在刮治后几周)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制定长期的维护计划。

📍 关于频率

  • 预防性维护: 对于健康的种植体,通常建议每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专业的种植体周围维护检查和刮治(与天然牙洁牙同时进行),具体频率取决于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种植体位置、全身健康状况等,由医生评估决定。
  • 治疗性维护: 如果已经存在种植体周围炎,刮治的频率会更高,可能需要每3-4个月甚至更频繁进行一次,直到炎症得到控制,然后过渡到维持期,治疗可能还包括更复杂的手术(如翻瓣清创、骨再生等)。

种植牙后的牙龈刮治(种植体周围刮治)是必不可少的维护和治疗手段,它不仅能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炎这一“隐形杀手”,还能在早期阶段控制炎症,挽救可能受损的种植体。不要因为种植牙“感觉不到”就不重视维护! 定期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刮治,并配合良好的日常口腔卫生,是确保您珍贵的种植牙能够长期健康使用、物有所值的关键投资,请务必遵从您牙医的建议,按时进行维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