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通常需要切开牙肉(牙龈组织),这是种植牙植入过程中的一个标准步骤,目的是为了暴露牙槽骨,让医生能够精确、安全地将种植体(人工牙根)植入到牙槽骨中。

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 为什么需要切开牙龈?
- 暴露牙槽骨: 种植体需要直接植入到牙槽骨内,牙龈组织覆盖在骨面上,不切开就无法直接看到和操作骨组织。
- 创造植入通道: 医生需要切开牙龈,然后像翻开一扇小门一样翻开一小片牙龈组织(称为“翻开粘骨膜瓣”),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牙槽骨的形态、密度和位置。
- 精确植入: 在直视下,医生可以:
- 精确确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角度和深度。
- 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如下牙槽神经管)。
- 评估骨量是否充足,必要时进行植骨。
- 确保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
- 植入后缝合: 植入种植体后,医生会将翻开的牙龈组织复位,并用可吸收缝线或不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种植体周围(称为“缝合创口”),这有助于保护种植体,引导牙龈愈合,形成良好的“袖口”(牙龈袖口),为日后安装基台和牙冠做准备。
🩹 切口的大小和方式
- 传统翻瓣术: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需要做一个相对明显的切口,翻开较大范围的牙龈组织瓣,视野开阔,操作空间大,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尤其是骨条件复杂、需要植骨或即刻种植的情况。
- 微创/不翻瓣种植: 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目标是减少创伤和术后不适。
- 小切口/隧道式种植: 医生可能只做一个很小的切口(几毫米),通过这个隧道状通道将种植体植入,这需要非常精准的术前规划(如使用数字化导板),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且对骨条件要求较高(骨量充足、形态理想)。
- 数字化导板引导种植: 利用CBCT扫描和口内扫描数据制作手术导板,导板上有精确的种植体植入通道,医生只需在牙龈上做一个小切口,将导板戴在牙齿或牙槽嵴上,然后通过导板上的通道进行种植,这大大提高了精度,减少了翻瓣的需要,切口通常很小。
- 完全无翻瓣? 在极少数非常理想的情况下(如骨量极其充足、位置理想、使用高精度导板),理论上可能通过一个非常小的穿刺点完成种植,甚至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翻瓣”,但这仍然是少数情况,且对技术、设备和患者条件要求极高,不能代表常规操作,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微创种植,也需要至少一个小切口来植入种植体。
- 是的,种植牙手术通常需要切开牙龈组织。 这是暴露牙槽骨、确保种植体精确植入的必要步骤。
- 切口大小和方式因人而异: 传统方法切口较大(翻瓣术),而现代微创技术(如数字化导板引导)可以显著减小切口大小(小切口或隧道式),甚至达到接近“无创”的效果。
- 目的是为了安全和效果: 无论切口大小,切开都是为了创造手术视野,确保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深度都达到最佳,这是种植牙长期成功的关键。
- 术后会缝合: 切开的牙龈会在术后被仔细缝合,促进愈合。
💡 建议
如果你对种植牙手术过程感到担忧,特别是关于切口的创伤和恢复,可以:
- 与你的牙医充分沟通: 告诉你的顾虑,了解你具体适合哪种手术方式(传统翻瓣还是微创)。
- 询问是否可以使用数字化导板: 导板技术能显著提高精度和微创性。
- 了解术后护理: 无论是哪种方式,术后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如冰敷、漱口、避免刺激、按时拆线等)对恢复至关重要。
切开牙龈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础步骤,但现代医学已经大大减小了这种创伤,让手术更舒适、恢复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