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安氏牙齿矫正,分类不同矫正周期差多少?

牙齿矫正安氏分类是什么?不同类型矫正方案差异大,一文读懂选择逻辑

“医生,我矫正前为啥要做那么多检查?还说我这是‘安氏Ⅱ类错颌’,到底严不严重?”在牙齿矫正咨询中,很多患者都曾被“安氏分类”这个专业术语绕晕,作为牙齿矫正的核心评估标准之一,安氏分类直接决定了矫正方案的制定、难度和预期效果,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带你彻底搞懂“牙齿矫正安氏分类”,帮你明确自己的牙齿类型,矫正时不再一头雾水!

2025安氏牙齿矫正,分类不同矫正周期差多少?-图1

先搞懂:安氏分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矫正前必须查?

安氏分类(Angle分类)是口腔正畸学中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错颌分类方法,由美国正畸学家Edward Angle在1899年提出,它的核心判断标准很简单——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咬合关系为基准,因为第一恒磨牙在口腔中萌出早、位置稳定,被称为“颌骨的基准标尺”。

简单说,医生通过观察你上下牙最里面那颗大牙(第一恒磨牙)是如何咬合的,就能初步判断你的牙齿属于哪一类安氏分类,这可不是随便划分的:它直接反映了上下颌骨、牙齿的整体位置关系,是医生设计矫正方案(比如是否拔牙、用哪种矫治器、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指南针”。

安氏分类三大类型:你的牙齿属于哪一种?

根据第一恒磨牙的咬合关系,安氏分类主要分为三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典型表现和矫正重点,快来看看你中招没?

▍安氏Ⅰ类:中性错颌,“最标准”也可能有问题?

判断标准: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是“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处(简单说:上牙大牙的“小鼓包”对着下牙大牙的“沟”),此时上下颌骨和牙齿的相对位置基本正常,但可能存在局部问题。

典型表现

  • 牙列拥挤(最常见,虎牙”外凸、牙齿排列不齐);
  • 牙齿稀疏(牙缝过大);
  • 个别牙齿扭转、反颌(“地包天”仅限个别牙)、深覆合(上牙盖下牙过多)、深覆盖(龅牙,但程度较轻)。

矫正方案
安氏Ⅰ类错颌通常“骨性问题不大,主要是牙齿排列问题”,所以方案相对灵活:

  • 轻度拥挤/稀疏:可能不需要拔牙,通过扩弓、排齐牙齿就能解决;
  • 中重度拥挤:通常需要拔除4颗前磨牙(比如第一前磨牙),为牙齿排齐创造空间;
  • 伴有深覆合/深覆盖:可能配合垂直向控制(如摇椅弓、多用唇弓)调整咬合关系。

误区提醒:“安氏Ⅰ类=不需要矫正”?大错!虽然骨性关系正常,但牙齿拥挤、稀疏、扭转等问题会影响美观、清洁,甚至导致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矫正后不仅更好看,功能也更健康。

▍安氏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龅牙”“下巴后缩”的元凶?

判断标准: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即上牙大牙的“小鼓包”对着下牙大牙的“后面”),提示上颌骨相对于下颌骨位置靠前,或下颌骨发育不足。

典型表现

  • 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为主):明显的“龅牙”,上牙盖下牙过多(深覆盖),嘴唇闭不拢,侧面看“凸嘴”;
  • 安氏Ⅱ类2分类(下颌后缩为主):上牙前倾、下牙后倾,可能伴有“开唇露齿”、“露龈笑”,下巴看起来更后缩,侧面像“月牙脸”。

常见原因

  • 遗传(父母一方可能有“龅牙”或“小下巴”);
  • 不良习惯(儿童期长期吮指、咬唇、口呼吸);
  • 替牙障碍(乳牙早失、滞留导致恒牙萌出方向错误)。

矫正方案
安氏Ⅱ类是骨性+牙齿问题的混合体,矫正难度较大,需分情况处理:

  •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优先利用生长潜力!比如用功能矫治器(如Twin Block、FR-Ⅲ矫治器)刺激下颌骨发育,或用口外弓抑制上颌骨生长;
  • 成人(生长发育停止):
    • 轻中度:通过隐形矫正/托槽矫治的“内收上牙、前移下牙”改善,可能需要拔牙;
    • 重度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明显):单纯矫正效果有限,可能需要配合正颌手术(比如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矢状劈开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面型和咬合。

重点提醒:安氏Ⅱ类患者别盲目“跟风”做微整!骨性问题需要专业正畸医生评估,必要时联合正颌外科,才能实现“功能与美学双赢”。

▍安氏Ⅲ类:下颌前突/上颌后缩,“地包天”的“升级版”?

判断标准: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即上牙大牙的“小鼓包”对着下牙大牙的“前面”),提示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位置靠前,或上颌骨发育不足。

典型表现

  • 俗称“地包天”(反颌),上前牙咬在下前牙的唇侧;
  • 下巴明显前突,侧面看像“月牙脸”,面下1/3突出;
  • 可能伴有“半月形”面型(上唇凹陷、下唇突出),咀嚼时牙齿受力异常,容易磨耗。

常见原因

  • 遗传(家族中多人有“地包天”);
  • 不良习惯(儿童期咬上唇、咬铅笔、长期用一侧咀嚼);
  • 疾病因素(腺样体肥大导致口呼吸、上颌囊肿影响上颌发育)。

矫正方案
安氏Ⅲ类是三类中最复杂的一种,尤其是“骨性Ⅲ类”,矫正难度和风险较高:

  • 儿童青少年(替牙期):
    • 牙源性Ⅲ类(仅前牙反颌,骨性正常):可用活动矫治器、下颌联冠式矫治器纠正;
    • 骨源性Ⅲ类(下颌发育过度):尽早用功能矫治器(如前方牵引面具)刺激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生长;
  • 成人:
    • 轻度牙源性:通过矫正排齐牙齿、解除反颌即可;
    • 重度骨性(“真性Ⅲ类”):几乎100%需要配合正颌手术(如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才能彻底改善咬合和面型。

误区警告:“地包天”等孩子换完牙自己好?这是大错特错!安氏Ⅲ类反颌会限制上颌发育,加重下颌前突,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安氏分类不是唯一标准!矫正还需看这些“隐藏因素”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医生,我只拍了牙片,怎么没说我具体是哪类?”安氏分类只是“入门级”评估,真正的矫正方案还需结合这些综合因素:

骨性因素:上下颌骨的实际大小、位置关系

通过头影测量(X光片分析)判断是“牙性错颌”(牙齿位置不对,骨头没问题)还是“骨性错颌”(骨头发育异常),这直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软组织面型:嘴唇、鼻子、下巴的整体协调

比如同样是安氏Ⅱ类1分类,有的患者“凸嘴”明显,有的则较轻微,软组织的厚度、突度会影响矫正后的美观效果。

年龄阶段:儿童 vs 成人,方案天差地别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利用生长潜力“引导”颌骨发育(如功能矫治器);成人停止生长,只能“移动”牙齿,严重骨性问题需手术。

患者需求:美观优先还是功能优先?

比如有的患者对“拔牙”接受度低,医生会在不损伤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牙齿;有的患者以“改善面型”为首要目标,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

牙齿矫正安氏分类,你该怎么做?

  1. 专业检查是前提:别自己对着镜子猜!矫正前必须拍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取研究模型,由正畸医生通过“安氏分类+骨性分析+软组织评估”综合判断。

  2. 方案个性化定制:没有“最好”的矫正方案,只有“最适合”你的,比如同样是安氏Ⅱ类,有人用隐形矫正,有人需要戴头帽,有人要手术,关键看你的牙齿、骨头、年龄和需求。

  3. 别被“安氏标签”吓到:即使是复杂的安氏Ⅱ类、Ⅲ类,随着正畸技术发展(如隐形矫正、种植体支抗、微创手术),效果也越来越好,关键是找对医生,尽早干预!

最后提醒:牙齿矫正不是“排齐牙齿”那么简单,安氏分类只是第一步,真正的专业正畸,是通过牙齿移动改善咬合功能、协调面部美学、保障长期健康,如果你正在纠结“要不要矫正”“怎么选方案”,不妨先找专业正畸医生做个全面评估——毕竟,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能让你笑得更自信,活得更舒心!

(如果你有牙齿矫正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点击咨询专业正畸医生,获取你的专属矫正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