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十三五医保政策对现在医保有何影响?

全民医保的里程碑与民生答卷

2025-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医保制度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三五”时期,作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支撑,医保政策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目标,在破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为14亿人民织就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本文从政策脉络、核心成就、民生影响三大维度,解码“十三五”医保政策的变革逻辑与实践价值。

十三五医保政策对现在医保有何影响?-图1

政策脉络:从“制度全覆盖”到“质量提升”的战略升级

“十三五”初期,我国已实现医保制度“全民覆盖”的基本目标,但面临保障水平不均衡、基金可持续性承压、医疗服务利用效率不高等挑战,基于此,国家医保局(2025年组建)牵头推进“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构建起“1+N”政策体系,推动医保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

核心政策框架:

  1. 全民医保巩固工程: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打破“二元分割”壁垒。
  2. 待遇保障提标扩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门诊统筹、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叠加,向重特大疾病、困难群体倾斜。
  3. 支付方式革命性变革:从“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转型,倒逼医院降本增效。
  4. 药品耗材招采制度改革:以“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为核心,打破“以药养医”利益链,实现药价“悬崖式”下降。
  5. 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智能监控+飞行检查+社会监督”体系,守护“救命钱”安全。

核心成就: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医保政策以“民生账单”回应群众期盼,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医疗保障领域的“中国样本”。

全民覆盖再夯实: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截至2025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保”的目标,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统一的制度框架覆盖10.2亿城乡居民,消除了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待遇差异,农村群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待遇保障“提量又提质”:群众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 住院报销比例突破70%: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2025年的70%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75%左右,实际报销比例(含大病保险)达80%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25年的29.3%降至2025年的27.7%,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以下”理想目标。
  • 大病保险惠及10亿人: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报销比例提升至60%以上,8000多万大病患者享受“一站式”结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根本缓解。
  • 门诊保障实现“从无到有”: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常见病、多发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达5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群众“小病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药品耗材“降价又提质”:年减负超3000亿元

  •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7”扩面:截至2025年,国家组织集采覆盖112个品种,平均降价53%,其中冠脉支架等高值耗材降价更达93%,累计节约药品耗材费用超2600亿元,群众常用药品价格从“天花板价”降至“地板价”。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2025、2025年连续两年调整医保目录,新增119种药品(含70种抗癌药),价格平均降幅过半,癌症、罕见病、慢性病用药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如“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通过谈判降价超90%,纳入医保后惠及10余万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

异地就医结算“零跑腿”:超1亿人次享受便利

针对群众“异地就医跑断腿、垫资压力大”的痛点,2025年起全面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覆盖所有统筹地区,开通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超4万家,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覆盖全国90%以上县区,2025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1.15亿人次,减少个人垫付超2000亿元,外出务工人员、退休异地安置人员等群体“看病不愁”成为常态。

基金监管“长牙带电”:守护“救命钱”安全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超348亿元,查处违法违规机构超39万家,曝光典型案例2.3万起,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追溯”全流程监管,欺诈骗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金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民生影响:从“政策红利”到“获得感”的温暖传递

医保政策的“含金量”,最终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十三五”期间,医保改革不仅解决了“看得上病”的问题,更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底气更足。

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筑牢民生底线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行“参保个人缴费全额资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2025年累计资助困难群体参保超5000万人次,救助超8000万人次,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5%以上,真正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慢性病患者“用药无忧”:实现“家门口”报销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是医保政策的重要受益群体。“十三五”期间,各地将慢性病用药纳入门诊统筹,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至60%以上,并推行“长处方”政策(处方量延长至1-2个月),群众在社区医院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减少往返大医院的奔波。

农村群众“待遇升级”: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农村群众住院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门诊报销限额从每年数百元提升至数千元,与城镇居民差距逐步缩小,通过“大病保险向农村倾斜”“农村贫困人口起付线降低50%”等政策,农村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从2025年的7.6%降至2025年的0.6%,脱贫攻坚战的“医保防线”筑牢加固。

未来展望: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的改革接力

“十三五”医保改革的成就,为“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医保制度正从“保基本”向“高质量”转型,重点推进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支付方式全面改革(DRG/DIP全国覆盖)、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智慧医保建设等任务,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以上,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医保政策,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史,更是一场破解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实践”,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制度全覆盖”到“质量全覆盖”,医保改革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刀刃向内”的改革,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民医保制度将继续守护14亿人的健康福祉,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公开报告及《“十三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