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考虑早期矫正?
- 利用生长发育潜力: 在儿童时期,颌骨和面部仍在快速生长,早期干预可以引导颌骨向更理想的方向生长,扩大骨量,为牙齿排列创造空间。
- 纠正不良习惯: 纠正如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这些习惯会严重影响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 引导恒牙萌出: 为即将萌出的恒牙(尤其是前牙)创造足够的空间,避免拥挤或异位萌出。
- 改善面型: 对于严重的颌骨发育问题(如下巴后缩、下巴前突),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面部轮廓和美观。
- 降低后期治疗难度和复杂度: 及时处理早期问题,可能避免或简化青少年时期(恒牙列期)的固定矫治,甚至避免拔牙。
- 预防问题恶化: 纠正一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的错颌畸形(如深覆合、深覆盖、反颌等)。
早期矫正的主要目标(与青少年矫正不同)
- 核心目标: 引导颌骨正常发育、纠正不良习惯、创造空间、协调上下颌关系。
- 次要目标: 排齐个别牙齿(但通常不是主要目标,因为乳牙会替换)。
- 非目标: 完美排齐所有恒牙(这通常是第二期矫治的目标)。
早期矫正的常见适应症(哪些情况需要考虑)
- 反颌(地包天):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干预指征,包括前牙反颌(下前牙包上前牙)和后牙反颌(一侧或两侧后牙咬合时,上牙在里下牙在外),反颌会限制上颌骨发育,导致面型凹陷,并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问题。
- 深覆盖(龅牙): 上前牙明显突出于下前牙,可能由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不良习惯(如吮指)引起,早期干预可以抑制上颌过度生长或促进下颌生长。
- 后牙反颌: 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对称性。
- 严重的牙齿拥挤: 尤其是上颌前牙区拥挤严重,可能阻碍恒牙正常萌出。
- 上颌前牙严重拥挤或异位萌出: 为恒牙创造空间。
- 口腔不良习惯: 如持续吮指(超过4-5岁)、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且无法通过行为习惯纠正。
- 个别牙齿早失: 乳牙因蛀牙或外伤过早脱落,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占据恒牙萌出空间,可能需要间隙保持器。
- 中线严重偏斜: 上下牙弓中线不一致。
- 严重的深覆合: 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可能导致下前牙创伤或牙龈问题。
- 下颌后缩: 小下巴,可能伴随开唇露齿。
早期矫正的常用方法
- 可摘矫治器: 最常见,可以由孩子自行摘戴,相对舒适,包括:
- 活动矫治器: 用于简单排齐、扩弓、纠正不良习惯(如前庭盾防吐舌)。
- 功能性矫治器: 利用肌肉力量引导颌骨生长和位置调整,如:
- FR-III矫治器: 用于促进下颌向前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和深覆盖。
- Twin Block矫治器: 上下颌分块设计,引导下颌向前,用于改善下颌后缩和深覆盖。
- 生物调节器: 调整下颌位置,改善肌功能。
- 扩弓装置: 如上颌快速扩弓器、慢速扩弓器,用于扩宽上颌牙弓,解决后牙反颌或为拥挤创造空间。
- 固定矫治器(部分): 有时也会在早期使用,但相对较少,主要用于:
- 个别牙粘接: 粘接在个别乳牙或恒牙上,用于简单排齐、牵引、固位等。
- 简单固定扩弓器: 如Hyrax扩弓器。
- 其他辅助装置:
- 唇挡/颊屏: 纠正吐舌等不良习惯。
- 头帽颏兜: 用于抑制上颌骨过度生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 间隙保持器: 保持早失乳牙的间隙。
早期矫正的流程
- 专业评估: 带孩子去看儿童口腔科医生或正畸专科医生,医生会进行:
- 口腔检查
- 拍摄X光片(如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
- 取牙齿模型
- 拍面部及口腔照片
- 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骨龄、牙龄)
- 诊断与制定计划: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需要早期干预的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矫治计划。
- 开始矫治: 根据计划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并进行戴用。
- 定期复诊: 通常4-8周复诊一次,医生检查进展、调整矫治器。
- 完成第一阶段矫治: 达到预定目标后结束第一阶段矫治。
- 保持与观察: 通常需要保持器保持效果,并密切观察牙齿和颌骨的后续发育情况,大部分孩子会在恒牙列期(通常11-13岁左右)进行第二期矫治(固定矫治)以获得最终稳定美观的效果。
家长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 专业评估是前提: 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早期矫正! 是否需要、何时开始、用什么方法,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或儿童口腔医生进行评估后决定,不要自行判断或盲目跟风。
- 选择合适的医生: 寻找有丰富儿童正畸经验的医生,他们更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
- 理解目标差异: 早期矫正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发育、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而非完美排齐,家长需要有合理的期望。
- 配合与监督: 尤其是使用可摘矫治器时,需要家长监督孩子正确佩戴(每天足够时间)和清洁,鼓励孩子配合。
- 口腔卫生: 戴矫治器期间,口腔清洁更加重要,必须教会孩子仔细刷牙,预防蛀牙和牙龈炎。
- 费用问题: 早期矫正通常比青少年期的固定矫治费用低,但具体费用因地区、诊所、矫治器复杂程度而异,治疗前务必了解清楚费用和包含的项目。
- 可能需要两期治疗: 早期矫正后,孩子通常仍需在恒牙列期进行第二期矫治(固定矫治)以达到最终效果,早期干预是为了让第二期治疗更简单、效果更好。
- 关注不良习惯: 对于由不良习惯引起的问题,除了矫治器,行为习惯的纠正同样重要。
儿童牙齿早期矫正是一种在生长发育关键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对于解决特定的牙齿和颌骨问题、引导正常发育、降低后期治疗难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儿童,且需要专业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方案,家长应带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了解利弊,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孩子的长远口腔健康与美观。抓住孩子的“生长窗口”,有时能事半功倍地解决牙齿问题,为未来灿烂的笑容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