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后下巴没知觉?最新原因与应对方法揭秘!

种植牙后下巴出现没有知觉(麻木)的情况,确实需要引起重视,这通常提示可能涉及下牙槽神经的损伤,这是种植牙手术中一个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的风险。

种植牙后下巴没知觉?最新原因与应对方法揭秘!-图1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和建议:

📍 可能的原因

  1. 下牙槽神经损伤:

    • 最常见的原因。 下牙槽神经位于下颌骨内部,负责支配下唇、下巴(颏部)以及下牙齿、牙龈的感觉,在进行下颌后牙区(尤其是磨牙区)种植手术时,钻头需要穿透下颌骨,距离下牙槽管(神经走行的地方)非常近。
    • 损伤机制:
      • 直接创伤: 钻头在备洞过程中过于靠近或直接接触到神经。
      • 热损伤: 钻头高速旋转产生的高热量灼伤神经。
      • 牵拉/压迫: 植入体过大、位置不佳,或者术后肿胀、血肿压迫到神经。
      • 注射麻醉药物: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针尖可能直接刺伤神经或药物注射到神经鞘内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虽然麻醉本身是暂时的,但损伤可能是持续的)。
    • 损伤程度: 从轻微的暂时性麻木(神经水肿或轻微牵拉)到严重的永久性感觉丧失或异常(感觉神经瘤、神经断裂)都有可能。
  2. 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

    • 手术过程中的轻微刺激、牵拉或术后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神经传导暂时受阻,这种情况在大多数患者中会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恢复。
  3. 感染或血肿压迫:

    术后感染如果扩散到神经周围,或者手术区域形成较大的血肿(出血积聚),都可能压迫神经,导致麻木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4. 其他罕见原因:

    • 麻醉药物本身的神经毒性(非常罕见)。
    • 患者本身存在的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在术后显现。

📍 你应该怎么做?(非常重要)

  1. 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不要等待或自行判断,尽快告知医生你下巴麻木的情况。
    • 医生需要:
      • 详细评估: 了解麻木的范围(是整个下巴还是局部?)、程度(完全没感觉还是迟钝?)、开始时间、是否伴随其他症状(疼痛、刺痛、烧灼感、感觉异常如蚁行感?)。
      • 临床检查: 检查麻木区域的感觉,评估神经功能。
      • 回顾手术过程: 查看手术记录,特别是种植体的位置、方向、深度,以及术中是否遇到困难(如骨密度异常、出血等)。
      • 影像学检查: 通常需要拍摄CBCT(锥形束CT),精确评估种植体与下牙槽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判断是否有直接接触、压迫或损伤,普通X光片可能不够清晰。
  2.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 记录麻木的感觉是否有任何变化(改善、加重、范围变化)。
    • 注意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如疼痛、肿胀、发热、伤口流脓等,这些都提示感染可能。
  3.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 如果医生认为是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轻微压迫:
      • 可能会建议观察等待,因为大多数轻微损伤会自行恢复(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
      • 可能会开具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复合物、甲钴胺等)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促进神经修复。
      • 建议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在麻木区域,防止烫伤或咬伤(因为你感觉不到)。
    • 如果怀疑感染或血肿:
      • 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或处理血肿(可能需要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
    • 如果确认神经有明确损伤(如种植体直接压迫或穿透神经管):
      • 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例如取出压迫神经的种植体,进行神经减压术神经修复术(如果神经断裂),手术时机和方式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决定。
      • 即使手术,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不能保证完全正常,尤其是如果损伤是永久性的。
    • 如果麻木持续超过6-12个月且无改善迹象:
      • 被认为是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很高。
      • 恢复的希望较小,但可以咨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或神经科医生,了解是否有其他管理症状的方法(如药物治疗感觉异常、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

📍 重要提醒

  • 麻木感是术后需要严肃对待的信号,切勿忽视或拖延就医。
  • 下牙槽神经损伤是种植牙手术的已知风险之一,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已经告知过你。 医生会尽力避免,但风险无法完全消除。
  • 后牙区(尤其是下颌后牙)种植,神经损伤的风险相对高于前牙区。
  • 经验丰富的医生和精确的术前规划(如CBCT评估)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 大多数神经损伤是暂时性的,最终会恢复。 但恢复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

种植牙后下巴麻木,最可能的原因是下牙槽神经受损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进行评估是首要任务。 医生会通过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原因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观察、药物、手术等),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并做好长期恢复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如果损伤较重),虽然令人担忧,但及时正确的处理是争取最佳预后的关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