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凹嘴”(龅牙)?
“凹嘴”这个说法在民间比较常见,通常指的是牙齿和/或牙槽骨、颌骨向前突出,导致嘴唇无法自然闭合,或者即使闭合也显得嘴唇前突、厚实,侧面看像“鸟嘴”或“猿猴脸”,具体表现可能包括:

- 上颌前突: 主要是上门牙和上牙槽骨向前突出。
- 双颌前突: 上下门牙和上下牙槽骨都向前突出。
- 牙齿前突: 牙齿本身排列靠前,但骨骼可能正常或轻微前突。
- 伴随问题: 常伴有深覆盖(上牙盖住下牙过多)、深覆合(上牙盖住下牙垂直向过多)、开唇露齿(自然状态下嘴唇无法闭合,牙齿外露)、露龈笑(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等。
🦷 矫正“凹嘴”(龅牙)的目标
正畸矫正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排齐牙齿,更重要的是改善面型和谐度和建立健康的咬合关系,对于龅牙患者,矫正的目标通常包括:
- 回收上前牙: 将突出的上门牙向内移动,减少其对下颌的覆盖。
- 内收上前牙槽骨: 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拔牙或非拔牙手段,适当回收上颌前部的牙槽骨。
- 改善嘴唇突度: 通过回收牙齿和牙槽骨,使嘴唇能更自然地闭合,减少前突感,改善侧貌轮廓。
- 建立稳定咬合: 确保上下牙齿能正常接触,咀嚼功能良好。
- 改善笑容: 减少露龈笑,使笑容更自然美观。
🧩 矫正“凹嘴”的主要方法
矫正龅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牙齿问题为主?骨骼问题为主?)、严重程度、患者年龄、面型基础等因素,由正畸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常见方法包括:
-
拔牙矫正(最常用且效果显著):
- 原理: 通过拔除部分前磨牙(通常为第一或第二前磨牙),为前牙的内收和牙槽骨的回收提供空间。
- 效果: 能最大程度地回收前牙和牙槽骨,显著改善面型突度,是解决中重度龅牙的“金标准”,拔牙后需要关闭拔牙间隙。
- 拔牙模式: 有多种拔牙模式(如拔除4个4、4个5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非拔牙矫正(适用于轻度或特定情况):
- 扩弓: 通过扩大上颌牙弓宽度,为前牙提供一定的内收空间(但效果有限)。
- 推磨牙向后: 利用支抗装置(如支抗钉、口外弓等)将后牙向远中移动,为前牙内收创造空间,适用于后牙有足够空间可利用的情况。
- 单纯排齐/少量代偿: 对于非常轻微的牙齿前突,可能只需排齐牙齿,利用牙齿本身的倾斜度进行少量代偿性内收,效果通常不如拔牙显著。
-
支抗增强技术:
- 支抗钉(微种植钉): 是现代正畸的重要工具,可以植入牙槽骨中,提供强大的绝对支抗,更高效、更精确地移动牙齿(如内收前牙、压低后牙、整体移动牙弓等),对改善龅牙面型非常关键。
- 其他支抗装置: 如横腭杆、Nance弓、口外弓等,用于增强后牙支抗。
-
掩饰性正畸(针对轻度骨性问题):
对于骨骼问题不严重、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正颌手术的情况,可以通过大量拔牙和牙齿代偿性移动(如将前牙大幅度内收、后牙前移),在牙齿层面“掩盖”骨骼的不协调,这需要非常精细的方案设计和操作。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针对严重骨性问题):
对于严重的上颌或双颌前突(骨骼问题为主),单纯正畸效果有限,需要先通过正畸排齐牙齿、为手术做准备,然后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正颌手术(如上颌骨Lefort I型截骨术后退、下颌骨截骨术前移等),从根本上调整颌骨位置,最后再进行精细的正畸调整咬合,这是解决严重骨性龅牙、效果最彻底的方法。
📸 矫正牙齿凹嘴图”
理解矫正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真实的矫正前后对比图,但需要注意:
- 版权与隐私: 专业的正畸案例图片通常受版权保护,且涉及患者隐私,不能随意在网上传播,正规的正畸机构或医生网站通常会展示一些经过授权的案例。
- 个体差异巨大: 每个人的龅牙原因、严重程度、骨骼基础、软组织(嘴唇、肌肉)厚度、年龄、配合度、医生技术等都有差异,矫正效果千差万别。图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你个人的效果预测。
- 关键要看什么:
- 侧貌变化: 这是改善“凹嘴”最核心的指标,看矫正后侧貌轮廓是否更柔和、自然,上唇突度是否明显减小,鼻唇角(鼻子到上唇的夹角)是否更接近正常(通常90-110度),下唇是否更放松。
- 正面变化: 看笑容是否更自然,露龈笑是否改善,面部宽度是否协调。
- 咬合关系: 看上下牙齿是否对齐,咬合是否稳定。
- 牙齿排列: 看牙齿是否整齐,没有拥挤或间隙过大。
🔍 如何找到相关图片?
- 咨询正畸医生: 这是最可靠的方式,在初次面诊时,医生会展示与你情况类似的案例图片,让你对效果有更直观的认识,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分析进行讲解。
- 正规医疗机构官网/公众号: 一些大型口腔医院、连锁齿科或知名正畸医生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会定期发布一些经过授权的案例分享(通常会隐去患者面部特征或使用模型图)。
- 专业医学数据库/期刊: 如知网、万方、PubMed等,可以搜索相关关键词(如“骨性龅牙正畸疗效评价”、“双颌前突正畸前后对比”),但需要专业知识解读,且多为学术研究。
- 注意甄别: 网络上(如某些社交平台、非专业论坛)流传的图片可能来源不明、未经授权、效果经过过度美颜或选择性地展示“完美”案例,务必谨慎看待,不要轻信,效果差或失败的案例往往不会被展示。
📌 重要提醒
- 面诊是关键: 任何关于矫正效果的讨论都必须建立在专业的口腔检查和X光片分析(头影测量)基础上,医生需要评估你的骨骼情况、牙齿状况、面部软组织、生长发育潜力等,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和可行的治疗方案。
- 沟通期望: 在面诊时,一定要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你对矫正效果的期望值,医生会根据专业判断告诉你哪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哪些是现实的。
- 耐心与配合: 牙齿移动和骨骼改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1.5-3年甚至更长时间,患者需要高度配合,按时复诊、保持口腔卫生、佩戴橡皮筋、避免硬食等。
- 保持器至关重要: 矫正结束后必须佩戴保持器,否则牙齿有复发的风险,之前的效果可能前功尽弃,保持器需要长期佩戴(通常夜间为主)。
矫正“凹嘴”(龅牙)是正畸治疗中非常常见且效果显著的领域,通过拔牙、支抗钉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回收前牙、改善面型突度,让笑容更自然自信。最可靠的“矫正图”来源于你面诊时医生展示的与你情况相似的案例。 请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正畸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充分沟通,了解预期效果和所需配合,矫正是一个需要医患共同努力、耐心等待的过程,最终效果会带来面型和自信心的双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