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感染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植牙感染征兆,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 一、 术后早期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后的几天到几周内)
-
疼痛加剧或持续不退:
- 术后几天内轻微疼痛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在术后第3-5天反而明显加重,或者持续不减(超过一周),甚至出现跳痛,可能是感染迹象。
- 疼痛可能局限于种植区域,也可能放射到面部、耳朵或头部。
-
肿胀明显或持续加重:
- 术后轻微肿胀是正常的,但如果肿胀在术后几天后没有逐渐消退,反而持续加重,或者范围扩大,覆盖脸颊、眼眶下等区域,提示感染存在。
- 皮肤可能发亮、发红、发热。
-
异常出血或溢脓:
- 术后少量渗血在24小时内是正常的,但如果出血持续不止,或者伤口处流出黄色、白色或绿色的脓液,这是明确的感染征兆。
- 脓液可能带有难闻的臭味。
-
发热:
- 术后低烧(低于38.5°C)有时是正常的炎症反应,但如果出现明显发热(超过38.5°C),特别是伴有寒战,可能表示感染已经扩散或较为严重。
-
开口困难:
由于疼痛和肿胀导致张口受限,比正常恢复期更严重。
🦷 二、 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感染性炎症,是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发生在术后数月到数年)
-
牙龈红肿:
- 种植体周围的牙龈组织持续发红、肿胀,质地松软,不像健康牙龈那样紧贴种植体。
- 肿胀可能局限于一个区域,也可能环绕种植体。
-
牙龈出血:
- 刷牙、使用牙线或咀嚼时,种植体周围的牙龈容易出血,甚至自发性出血,这是种植体周围炎最常见和最早期的症状之一。
-
牙周袋形成:
- 牙龈与种植体之间形成深沟(牙周袋),深度通常超过3毫米,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在此堆积,加重感染。
-
溢脓:
- 挤压种植体周围的牙龈时,会有脓液从牙周袋中流出,脓液可能是黄色、白色或血性的。
-
种植体松动:
- 随着炎症破坏支撑骨组织,种植体开始出现轻微松动,初期可能只有医生检查时能发现,严重时患者自己也能感觉到晃动或咀嚼不适,这是晚期且严重的征兆。
-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
感染导致支撑种植体的牙槽骨被破坏吸收,在X光片上可以看到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下降,这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会导致种植体最终松动失败。
-
口臭:
- 持续的感染和细菌滋生会导致顽固性口臭,即使认真刷牙也无法消除。
🦷 三、 其他可能的感染或并发症相关征兆
-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脓肿:
局部形成明显的、充满脓液的肿胀区域,伴有剧烈疼痛和压痛。
-
瘘管形成:
感染区域可能形成通道(瘘管),脓液通过口腔黏膜或皮肤上的小孔排出,可能长期不愈合或反复出现。
-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感染(如牙龈炎):
虽然不如种植体周围炎严重,但持续的牙龈红肿、出血、增生也是感染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发展成更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
-
全身症状(提示感染可能扩散):
- 如果感染没有得到控制,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引起全身不适,如高烧、寒战、疲劳、头痛等,这是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 重要提醒
- 个体差异: 不是所有感染都会出现所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上述任何征兆,尤其是疼痛加剧、肿胀不退、溢脓、松动或发热,请务必立即联系你的种植牙医生或口腔科医生。 不要自行用药或等待,早期干预治疗(如清创、抗生素、抗菌冲洗等)效果最好,能挽救种植牙。
- 预防为主: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定期进行专业洁治和种植体维护复查、戒烟,是预防种植牙感染的关键。
种植牙虽然成功率高,但并非一劳永逸,关注口腔健康,留意任何异常信号,才能让你的种植牙长久健康地为你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