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手术次数不是固定的,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条件、种植系统、医生的技术方案以及是否需要额外的骨增量手术。

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情况:
🦷 1. 最常见的传统方式:两次手术
- 第一次手术(种植体植入术):
- 目的:在牙槽骨内植入人工牙根(种植体)。
- 过程:切开牙龈,暴露牙槽骨,在牙槽骨上钻洞,将种植体拧入或压入预定位置,然后严密缝合牙龈。
- 术后:需要3-6个月的骨结合期(种植体与牙槽骨长牢固),期间通常戴临时假牙。
- 第二次手术(基台连接和牙冠修复):
- 目的:在种植体上连接基台(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中间结构),并最终安装牙冠。
- 过程:在牙龈愈合后,再次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顶部,将基台连接到种植体上,缝合牙龈(有时基台会穿出牙龈),等牙龈完全愈合(约2-4周)后,取模制作牙冠,最后将牙冠粘接或螺丝固定在基台上。
- 这是最经典、最普遍的方式,总共需要2次外科手术。
⏱ 2. 即刻种植(拔牙后即刻植入)
- 适用情况: 在拔除患牙后,如果牙槽骨条件非常好(没有明显炎症、骨量足够),可以在拔牙窝内立即植入种植体。
- 手术次数:
- 通常还是需要2次手术。 第一次是拔牙+种植体植入,第二次是基台连接和牙冠修复(同传统方式)。
- 极少数情况下(非常理想条件): 如果医生技术高超且患者条件极佳,有可能在拔牙、植入种植体后,同期(同一次手术)就连接基台并戴上临时牙冠(称为即刻负重或即刻修复),但这需要非常严格的适应症和条件,并非普遍适用,即使如此,最终永久牙冠的安装通常还需要一次小的调整或确认(有时不算正式的第三次手术)。
- 即刻种植主要缩短的是拔牙到植入种植体的时间,手术次数通常仍是2次,特殊情况下可能1次或稍作调整。
🦴 3. 需要骨增量手术的情况
- 适用情况: 当患者牙槽骨严重不足(宽度、高度都不够),或者骨质量差时,无法直接植入种植体。
- 手术次数:
- 可能需要3次或更多次手术。
- 第一次手术: 进行骨增量手术(如引导骨再生GBR、骨移植、上颌窦内/外提升术等),目的是增加骨量,为种植体创造条件。
- 等待期: 骨增量手术后需要4-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骨愈合期。
- 第二次手术: 在确认骨量足够后,进行种植体植入术。
- 第三次手术: 在骨结合期(3-6个月)后,进行基台连接和牙冠修复术。
- 可能更多: 如果骨增量复杂或需要多次进行,手术次数会相应增加。
- 骨量不足是导致手术次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可能需要3次或更多次手术,治疗周期也显著延长。
🚀 4. All-on-4 / All-on-6 全口/半口即刻负重技术
- 适用情况: 用于无牙颌患者,通过植入4颗或6颗特定角度的种植体,支撑整排牙桥。
- 手术次数:
- 通常只需要1次手术。 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所有种植体的植入。
- 关键点: 在手术当天或术后极短时间内(有时几天内),就安装上预制的临时牙桥(即刻负重),这需要非常精确的术前规划、良好的骨条件(或结合少量骨增量)、以及医生团队的高效配合。
- 后续: 在骨结合期(3-6个月)后,可能需要复诊调整或更换为永久性的固定牙桥,这通常不需要再次手术,只是修复体的更换。
- 对于符合条件的无牙颌患者,All-on-4/6技术可以实现1次手术完成种植体植入和临时修复,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 总结关键点
- 最常见的是2次手术: 植入种植体 + 基台连接/牙冠修复。
- 骨量不足会增加次数: 需要先做骨增量手术,再植入种植体,最后修复,可能需要3次或更多。
- 即刻种植通常还是2次: 主要缩短拔牙到种牙的时间,手术次数不变。
- All-on-4/6可能只需1次手术: 在特定条件下,一次手术完成种植和临时修复。
- 个体差异极大: 最终方案和次数完全取决于你口腔的具体情况(CT影像评估)、医生的技术方案和选择的种植系统。
📣 建议
- 务必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 包括口腔检查、全景片、CBCT(锥形束CT)等,这是医生制定方案的基础。
- 与你的种植医生充分沟通: 告诉你的医生你的期望(时间、费用、美观等),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解释最合适的方案和预期的手术次数。
- 不要只看次数: 手术次数多少不是唯一标准,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功能恢复、美观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增加一次手术是为了确保最终效果和成功率。
在咨询种植牙时,一定要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方案和手术次数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