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种植牙vs活动牙,当下哪种更值得选?

2025种植牙vs活动牙全对比:牙缺失修复怎么选?牙科专家不告诉你的细节都在这

“缺了一颗牙,吃饭总塞牙,邻牙也开始松了”“活动牙戴着不舒服,说话漏风,还能戴一辈子吗?”“种植牙要动骨头吗?听说能用50年,是不是智商税?”

2025种植牙vs活动牙,当下哪种更值得选?-图1

作为从业15年的牙科医生,我每天都被患者问类似的问题,种植牙和活动牙作为目前最主流的牙缺失修复方式,各有优劣,但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今天我就从医学原理、实际体验到性价比,用大白话给你讲透这两种修复方式,帮你避开90%的踩坑误区。

先搞懂:种植牙和活动牙,到底“修复”的是什么?

简单说,两者都是“补缺牙”,但逻辑完全不同:

▶ 种植牙:给牙齿“种个根”,重建“原厂配置”

种植牙相当于在缺牙区的牙槽骨里植入一个“人工牙根”(纯钛种植体),等骨头和它长牢(骨结合),再在上面装牙冠。本质是“仿生牙”——有“根”有“冠”,功能接近天然牙,能像真牙一样咀嚼。

▶ 活动牙:靠“搭桥”补缺牙,可拆卸的“临时工”

活动牙也叫“活动义齿”,分为“局部活动义齿”(缺几颗补几颗)和“全口活动义齿”(没牙了全口补),它靠金属卡环(挂钩)或基托(塑料托板)挂在邻牙或牙龈上,相当于“搭积木”式修复,可以自行摘戴,不需要磨健康牙(除了少数情况需要调邻牙)。

核心对比:种植牙和活动牙,5大维度真实差距

咀嚼效率:吃苹果VS喝粥,差的不止一个档次

  • 种植牙:能恢复天然牙90%以上的咀嚼力,啃骨头、嚼坚果都没问题(术后3-6个月逐渐适应),有患者反馈:“种完牙后吃排骨第一次觉得‘牙有劲儿’,比戴活动牙时吃豆腐还香。”
  • 活动牙:咀嚼力只有天然牙的30%-50%,硬一点的食物(如煎饼、牛肉干)容易压痛牙龈,甚至导致义齿松动,很多老人戴活动牙后只能吃“软饭”,长期可能影响营养吸收。

对邻牙的影响:一个“保护”,一个“拖累”

  • 种植牙不磨邻牙,独立支撑咀嚼,不会伤害旁边的健康牙,反而能防止缺牙区牙槽骨萎缩(天然牙咀嚼时能刺激骨头,缺牙后骨头会“吸收”,种植体能模拟这个刺激)。
  • 活动牙需要靠邻牙“挂钩”固定,长期摩擦可能导致邻牙松动;基托压在牙龈上,可能引发牙龈萎缩、邻牙龋坏(金属卡环处容易藏食物残渣)。

舒适度与美观:一个“忘了自己有牙”,一个“总惦记着它”

  • 种植牙:牙冠是定制化的,颜色、形状和邻牙几乎一样,看不出“假牙”,没有异物感,说话、大笑时不会脱落,几乎不影响社交。
  • 活动牙:基托(塑料托板)覆盖在牙龈上,初期可能有“压舌头”“磨嘴”的不适,需要1-2周适应,金属卡环可能露在外面,影响美观;说话多、大笑时可能松动“咯吱响”,很多人不敢大声说话。

使用寿命:一个“长期投资”,一个“定期更换”

  • 种植牙:维护得当的话,能用20-30年,甚至终身,但前提是:骨头条件好、没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每天认真刷牙+定期洗牙(建议每年1-2次)。
  • 活动牙:塑料基托会老化变硬(一般5-8年需更换),金属卡环可能变形;咀嚼时受力集中在基托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牙槽骨加速吸收,3-5年就需要调整或重做。

价格与性价比:一个“前期贵”,一个“总花钱”

项目 种植牙(单颗) 活动牙(单颗缺失,局部义齿)
前期费用 8000-20000元(含种植体、牙冠、手术费) 3000-8000元(含金属卡环、基托、牙冠)
隐形成本 无(部分机构可能收“麻醉费”“CT费”,需提前确认) 可能需定期调整(每年200-500元)、重做(5-8年换一次)
长期性价比 20年总成本约400-1000元/年 10年总成本约500-1500元/年(含调整+重做)

注意:种植牙价格差异大,主要看种植体品牌(如韩国登腾6000-8000元/颗,瑞士ITI 12000-20000元/颗)、牙冠材料(全瓷牙冠比金属烤瓷贵2000-5000元),活动牙也分“钴铬合金”(便宜,但可能牙龈发黑)、“纯钛”(轻便、舒适,价格高)等。

适用人群:这3类人适合种植牙,这2类人选活动牙更靠谱

✅ 种植牙更适合:

  • 年轻人、中年人:缺牙区牙槽骨充足(骨量足够),没有严重糖尿病、骨质疏松(需医生评估),追求长期使用和舒适度。
  • 多颗连续缺牙:比如缺3颗牙,种2颗种植体+桥架,比戴活动牙更稳固,不磨邻牙。
  • 全口缺牙但牙槽骨条件好:种4-6颗种植体(All-on-4技术),戴固定牙桥,比传统全口活动牙舒服10倍。

✅ 活动牙更适合:

  • 老年人、全身疾病患者:比如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不适合手术),或者牙槽骨严重萎缩(种不了种植体)。
  • 经济条件有限或临时修复:比如学生党、刚缺牙想先“过渡”,或者等待种植牙愈合期间戴临时义齿。

避坑指南:医生不会告诉你的3个“潜规则”

“骨量不足也能种牙”?小心“植骨”增加费用和风险

缺牙后牙槽骨会萎缩,如果骨头太薄(比如骨宽度<6mm、高度<8mm),可能需要“植骨”或“上颌窦提升”(种上牙时),这会让种植手术费用增加3000-8000元,且愈合时间延长3-6个月。建议先拍CBCT(三维CT)评估骨量,别被“无骨种植”广告忽悠(极少数技术先进机构可能开展,但风险高)。

“活动牙越紧越好”?错!太紧会“拽倒”邻牙

很多人觉得活动牙卡得越紧越牢,其实不然,金属卡环如果“抱”邻牙太紧,会导致邻牙“侧向受力”,长期可能松动,正确的活动牙应该“有轻微吸附力,但能轻松摘戴”,摘戴时感觉“阻力均匀”,不会拉扯到某个牙。

“种植牙不用刷牙”?大错!牙冠和牙龈缝也会藏细菌

种植牙虽然“不怕蛀”,但牙冠和牙龈的“结合处”会堆积牙菌斑,如果不认真刷牙(尤其是用牙线、冲牙器清洁邻面),可能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牙龈红肿、出血,甚至骨头吸收),导致种植牙失败。每天至少刷2次牙,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年洗牙1次,比什么都重要。

缺牙别“拖”,选对修复方式比“省钱”更重要

  • 选种植牙:如果你年轻、骨头条件好,追求“一劳永逸”的咀嚼体验和美观,咬咬牙选种植牙,长期看性价比更高。
  • 选活动牙:如果你是老年人、全身状况不适合手术,或者需要临时修复,活动牙能快速解决吃饭问题,但一定要定期调整清洁,别让“小便宜”变成“大麻烦”。

最后提醒:缺牙后3个月内是修复“黄金期”!拖得越久,牙槽骨吸收越严重,种植难度越大,活动牙的稳定性也会变差,建议先去正规医院拍CT,让医生根据你的骨头情况、年龄、预算制定方案,别被“低价广告”坑了(种植牙1999元”,后期可能收“种植体费、牙冠费”)。

你缺牙多久了?正在纠结选哪种方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解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