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正畸治疗)后,咬合(上下牙齿接触的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影响长期效果和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矫正后的咬合理想状态是:

- 稳定: 牙齿在新的位置上保持稳定,不易复发。
 - 功能良好: 咀嚼效率高,能有效地磨碎食物;发音清晰。
 - 舒适: 咬合时没有疼痛、不适或干扰。
 - 健康: 不对颞下颌关节(连接上下颌骨的关节)造成额外负担;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维护。
 - 美观: 上下牙齿在微笑和说话时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和谐。
 
矫正后咬合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正畸医生会尽力建立理想的咬合,但在矫正后或保持阶段,咬合仍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 
咬合高点/早接触:
- 表现: 咬合时,某颗或某几颗牙齿比其他牙齿先接触到,或者接触过紧,患者可能感觉某颗牙特别高,咬东西硌得慌,或者牙齿酸痛。
 - 原因:
- 矫正结束时细微的咬合调整未完全到位。
 - 保持器佩戴不当或未长期佩戴,导致牙齿轻微移位。
 - 牙齿形态(如尖锐的牙尖)导致过早接触。
 - 牙齿形态改变(如龋齿、修复体)改变了咬合接触点。
 - 牙周支持组织变化(如牙龈萎缩)导致牙齿轻微下沉。
 
 
 - 
咬合干扰:
- 表现: 在下颌前伸或侧方运动时,某个牙齿或某个区域的牙齿阻挡了下颌的正常运动轨迹,导致肌肉紧张、关节弹响或疼痛。
 - 原因:
- 牙齿形态(如过大的牙尖、过高的充填体或牙冠)干扰了非正中咬合。
 - 矫正后牙齿排列在功能性咬合位置上存在微小偏差。
 - 颞下颌关节本身的问题影响了咬合。
 
 
 - 
咬合过浅/过深:
- 表现:
- 过浅: 上下牙齿接触面积小,咀嚼效率低,可能伴随前牙深覆盖(龅牙)或深覆合(上牙盖下牙过多)未完全矫正。
 - 过深: 上下牙齿咬合过紧,可能导致牙齿过度磨耗、牙周负担大、关节压力增加。
 
 - 原因: 矫正目标设定或实现上的偏差;保持器未能维持理想深度。
 
 - 表现:
 - 
中线不一致:
- 表现: 上下颌中切牙(门牙)的连线不重合。
 - 原因: 矫正结束时中线未完全对齐;保持器未维持;牙齿轻微移位。
 
 - 
咀嚼效率降低:
- 表现: 感觉咬东西没以前有力,或者嚼不动某些食物。
 - 原因: 咬合接触不良(如高点、干扰)、牙齿形态不佳、肌肉力量未适应新咬合。
 
 - 
颞下颌关节紊乱:
- 表现: 关节区疼痛、弹响、杂音、张口受限、头痛、耳部不适等。
 - 原因: 咬合干扰(尤其是非正中干扰)、咬合不平衡、关节本身问题被咬合问题诱发或加重,矫正治疗本身也可能暂时影响关节,但理想的咬合应有助于关节健康。
 
 - 
牙齿敏感:
- 表现: 咬合或冷热刺激时牙齿酸痛。
 - 原因: 咬合高点导致个别牙受力过大;牙龈萎缩后牙根暴露;矫正后牙根吸收(较少见)。
 
 
如何处理矫正后的咬合问题
- 及时复查: 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在矫正后(尤其是刚结束矫正或佩戴保持器期间)感到任何咬合不适(如疼痛、硌牙、关节弹响、咀嚼无力等),务必尽快联系你的正畸医生或主治牙医进行复查。
 - 专业诊断: 医生会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咬合:
- 临床检查: 观察牙齿排列、咬合接触、关节活动度。
 - 咬合纸/咬合硅胶: 在牙齿上涂上可被咬掉的染料或硅胶,观察咬合接触点的位置和压力分布。
 - 研究模型: 上下颌牙齿的石膏模型,可在模型上分析咬合关系。
 - X线片: 评估牙齿位置、牙根情况、关节情况。
 - 颞下颌关节检查: 检查关节弹响、压痛、运动范围。
 
 - 针对性处理:
- 调磨: 如果是咬合高点或干扰,医生可以用精细的器械在牙齿上磨除少量牙釉质,消除早接触点和干扰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 修复治疗: 如果牙齿有充填体、牙冠或贴面导致咬合问题,可能需要修改或重新制作这些修复体。
 - 正畸微调: 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能需要重新进行短期的正畸治疗(通常比初次矫正简单得多)来调整牙齿位置。
 - 咬合板: 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或肌肉紧张,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咬合板(一种透明的塑料牙套),暂时改变咬合关系,缓解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或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 牙周治疗: 如果咬合问题与牙周支持组织健康有关(如牙龈萎缩导致牙齿下沉),可能需要牙周治疗来稳定牙齿。
 - 观察与适应: 有时,轻微的咬合不适在矫正后初期是正常的,牙齿和肌肉需要时间适应新的位置,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一段时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轻柔的咀嚼训练。
 
 - 保持器的正确使用: 严格遵医嘱佩戴保持器是维持矫正效果和理想咬合的关键,不戴或未正确佩戴保持器是导致牙齿移位和咬合改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重要注意事项
- 不要自行处理: 绝对不要自行用工具去磨牙齿或调整咬合,这会严重损伤牙齿。
 - 耐心与沟通: 矫正后咬合的完全稳定和适应需要时间(数周到数月),但持续的、严重的症状必须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你的感受。
 - 保持口腔卫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维持矫正效果和牙周健康的基础,健康的牙周组织是稳定咬合的保障。
 - 定期复查: 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建议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通常矫正结束后第一年每3-6个月一次,之后可逐渐延长间隔),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咬合问题。
 
矫正牙齿后的理想咬合是稳定、功能良好、舒适且健康的,虽然矫正过程中医生会尽力建立理想咬合,但矫正后或保持阶段仍可能出现咬合问题(如高点、干扰、关节不适等)。遇到任何咬合不适,最关键的是及时联系你的正畸医生或主治牙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 通过专业的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如调磨、修复、正畸微调等),绝大多数咬合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确保矫正效果的长期稳定和口腔健康,严格佩戴保持器是维持理想咬合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