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 牙齿拥挤 + 轻度龅牙(上颌前突)
- 问题描述: 小明,15岁,牙齿排列非常拥挤,像“塞”在嘴里一样,门牙稍微向前突出(龅牙),显得不太自信,笑的时候总想捂嘴,咬合关系尚可,但拥挤导致清洁困难,容易有蛀牙风险。
- 矫正目标:
- 排齐拥挤的牙齿。
- 轻微内收上前牙,改善龅牙外观。
- 建立稳定、健康的咬合关系。
- 方便口腔清洁,预防龋齿和牙周病。
- 矫正方法: 传统金属托槽矫正器(自锁托槽)
- 过程:
- 检查诊断: 拍摄X光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取牙模、拍摄口内及面部照片,制定详细方案。
- 粘接托槽: 在牙齿表面粘接金属托槽(自锁托槽摩擦力更小,可能更舒适,复诊间隔稍长)。
- 弓丝安装: 将弓丝穿过托槽槽沟,用结扎丝或橡皮圈固定,初期使用较细的镍钛丝排齐牙齿。
- 定期复诊: 通常4-6周复诊一次,医生更换弓丝(逐渐变粗、变硬)、调整力量,引导牙齿移动。
- 精细调整: 牙齿排齐后,进行精细调整,改善咬合关系、关闭间隙、调整牙轴。
- 保持器: 矫正结束后,佩戴保持器(通常透明压膜保持器+舌侧丝保持器),防止牙齿复发。
- 过程:
- 效果:
- 牙齿排列整齐,不再拥挤。
- 上前牙轻微内收,嘴唇闭合更自然,笑容更自信。
- 咬合关系稳定,咀嚼效率提高。
- 口腔清洁变得容易,蛀牙风险降低。
- 整体面部协调性得到改善。
成年人 - 地包天(反颌)+ 牙齿中线不齐
- 问题描述: 李女士,28岁,下前牙包在上前牙的外面(地包天/反颌),不仅影响美观,还导致咀嚼效率低,长期下来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不适,上下牙中线不齐,显得不对称。
- 矫正目标:
- 纠正反颌关系,使上前牙能覆盖下前牙。
- 排齐牙齿。
- 调整上下牙中线至一致。
- 改善咀嚼功能,稳定咬合。
- 提升面部美观度。
- 矫正方法: 陶瓷托槽矫正器(美观性较好)
- 过程:
- 全面检查: 除了常规检查,可能需要评估颞下颌关节情况,拍摄CBCT(三维影像)精确分析骨骼和牙齿关系。
- 方案制定: 根据反颌的严重程度(骨骼性还是牙性)和年龄,决定是否需要配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通常成年人骨性反颌可能需要),本例假设是牙性为主或可通过正畸改善。
- 粘接托槽: 选择与牙齿颜色相近的陶瓷托槽,美观性优于金属托槽。
- 矫治过程: 使用较粗的弓丝进行整体移动,可能需要使用种植支抗钉(微种植体)来提供更强的支抗,帮助内收下前牙或前移上前牙,以纠正反颌,中线调整是关键步骤之一。
- 精细调整与稳定: 同样需要精细调整咬合和牙轴,矫正结束后佩戴保持器。
- 过程:
- 效果:
- 反颌关系得到纠正,上下前牙恢复正常覆盖关系。
- 牙齿排列整齐,中线对齐。
- 咀嚼功能显著改善,关节不适可能缓解。
- 面部侧貌改善,笑容更自然自信。
- 整体面部对称性提升。
青少年 - 牙齿稀疏 + 深覆颌(上牙盖下牙过多)
- 问题描述: 小丽,13岁,牙齿之间缝隙较大(稀疏),同时上前牙盖住下前牙过多(深覆颌),显得牙齿“短”,笑起来牙龈暴露较多,有时会咬到上颚。
- 矫正目标:
- 关闭牙齿间隙,使牙齿排列紧密。
- 改善深覆颌,降低咬合,避免咬伤上颚。
- 排齐牙齿,改善美观。
- 建立健康的咬合关系。
- 矫正方法: 隐形矫正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
- 过程:
- 数字化扫描: 使用口内扫描仪替代传统取模,获取精确的牙齿3D模型。
- 方案设计: 医生利用软件设计矫正方案,模拟牙齿一步步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过程,包括关闭间隙、改善深覆颌的步骤,患者可以在电脑上预览效果。
- 制作矫治器: 根据设计方案,为患者定制一系列透明的、可自行摘戴的牙套(通常每1-2副换一副)。
- 佩戴与更换: 患者每天佩戴20-22小时,每1-2周更换下一副牙套,每6-8周复诊一次,医生检查进度。
- 附件与橡皮筋: 可能需要在牙齿上粘接小的“附件”(树脂点)帮助牙套精确移动,深覆颌的改善可能需要配合使用橡皮筋(颌间牵引)。
- 保持器: 矫正结束后,佩戴保持器(透明压膜或舌侧丝)。
- 过程:
- 效果:
- 牙齿间隙关闭,排列整齐紧密。
- 深覆颌得到改善,上牙盖下牙的量减少,咬合关系更健康,不再咬到上颚。
- 牙齿长度视觉上显得更协调,笑容更美观。
- 口腔清洁方便(可摘戴牙套)。
- 矫正过程相对舒适美观(几乎不影响社交)。
儿童 - 早期干预(混合牙列期)
- 问题描述: 豆豆,8岁,处于换牙期(混合牙列期),下颌前牙已经替换,但上颌乳门牙滞留(没掉),导致下颌前牙被顶在唇侧,形成“地包天”的倾向,上颌后牙萌出位置偏低,可能影响颌骨发育。
- 矫正目标:
- 拔除滞留的上颌乳门牙,为恒门牙萌出腾出空间。
- 引导下颌前牙回到正常位置,纠正早期反颌倾向。
- 抬高上颌后牙,刺激上颌骨正常发育。
- 为后续恒牙期的全面矫正创造良好条件,可能简化或缩短后期治疗。
- 矫正方法: 简单活动矫治器 或 功能性矫治器(如FR-III)
- 过程:
- 早期干预: 在恒切牙萌出前或初期进行干预。
- 拔除滞留牙: 首先拔除滞留的上颌乳门牙。
- 佩戴矫治器:
- 活动矫治器: 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动矫治器,利用卡环固定在牙齿上,带有弹簧或簧圈,引导下颌前牙向舌侧移动,同时可能设计抬升上颌后牙的装置。
- 功能性矫治器: 如FR-III矫治器,戴在口内时,引导下颌向后、向上移动,刺激上颌骨发育,同时压低下颌前牙,引导其正常萌出。
- 定期调整: 根据牙齿移动情况调整矫治器。
- 后续观察: 早期干预后,密切观察恒牙萌出情况,待恒牙列基本完成后(通常12岁左右),再进行二期固定矫正,解决剩余问题(如排齐、调整咬合)。
- 过程:
- 效果:
- 滞留乳牙拔除,恒门牙正常萌出。
- 早期反颌倾向得到纠正,避免了骨骼问题的加重。
- 上颌后牙位置改善,有助于颌骨协调发育。
- 为恒牙期的全面矫正打下良好基础,可能减少二期治疗的复杂度和时间。
- 避免了因早期问题导致的长期心理影响。
这些例子展示了牙齿矫正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 问题多样: 包括拥挤、稀疏、龅牙、地包天、反颌、深覆颌、开颌、中线不齐等。
- 方法多样: 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正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种植支抗等。
- 目标多样: 不仅是为了美观(排齐、改善笑容),更是为了功能(改善咬合、咀嚼效率)、健康(预防龋齿、牙周病、关节问题)以及骨骼发育(尤其在儿童期)。
- 年龄多样: 从儿童早期干预到成年人矫正,都可以进行。
- 个性化: 每个人的牙齿情况、骨骼基础、美观需求、生活方式、预算都不同,矫正方案必须高度个性化。
关键点:
- 专业诊断是前提: 任何矫正都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 沟通很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你的主诉和期望,你需要理解医生的方案和预期效果。
- 依从性是关键: 尤其是隐形矫正和保持器阶段,患者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最终效果。
- 矫正是一个过程: 需要时间和耐心,通常1-3年不等,保持阶段则需长期坚持。
如果你或家人有牙齿排列不齐、咬合问题,建议尽早咨询正畸医生,进行专业评估,看看哪种矫正方式最适合你!
